《为<灯饰视界>评报》
作者:叶开
原贴论坛:灯饰视界论坛一凡茶座 http://www.lightcity.cn/club
《古镇灯饰报》我并不是每期全都看完,但是对《古镇灯饰报》宣传的“深入决定高度,权威来自专业”这个理念十分认同。这种“要做就做权威”的精神让我十分欣赏,虽然不能每期《古镇灯饰报》全都看完,但对《一凡论坛》的文章一直都是认真拜读,也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一凡老师为人专心敬业处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钦佩一凡老师为灯饰照明行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期的《灯饰视界》发行出来后,我认真看完了全部文章,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失望。虽然一凡老师自己写的《拒绝庸俗》批评得深刻到位振聋发聩,但后面部分文章却严重损害了《古镇灯饰报》的权威性,让人对报社所宣传的“深入决定高度,权威来自专业”不得不产生置疑。
让我们来认真看看这期的报纸出现的问题吧:
A2版的《厂商联手决胜二级市场》一文中:
“进而从省会城市制高点俯瞰整个省的市场份额”,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进而占领省会城市制高点以便抢占整个省的市场份额”吧,可是我研究了半天,都看不出“俯瞰”跟“抢占”有什么联系。当然,如果硬要牵强附会说“俯瞰”也有“抢占”的意思,我也无可奈何。
“一些厂家开始考虑二、三级市场的开拓,抢占地级市场”,这里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一些厂家开始考虑抢占二、三级(或地级)市场”,却用两句滥竽充数。
“进而开始‘农村包围城市’”,前面滥竽充数,此处却偷工减料漏掉了“的战略”。
“厂家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不觉得跟前文联系在一起读起来很拗口吗?如果换成“厂家难免会遇到困难”是不是会更好呢?
“记者采访几家对二级市场”一句中漏掉了“了”字。
“给将要或有开拓二级市场意愿的厂家作为借鉴”一句中,“将要”本身就带有“意愿”的意思,而后面却又加个“意愿”,不是画蛇添足吗?
“各省会市场上能叫出名和叫不出名的厂家代理商数不胜数”,此处说的是“厂家”还是“代理商”,是“厂家和代理商”还是“代理厂家品牌的经销商”呢?
“厂家收效甚微。并且,”,“并且”通常表达的是一个递进关系,本应该在前面用逗号,此处却用了句号。
“尽管二级市场的优势众多,但厂家进入时间晚,相比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个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成熟度不可与一级市场相提并论。”,这一句读起来实在拗口无比,给读者“山路十八弯”的感觉,拐了几道弯就不知道拐到哪里去了?作者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换成“尽管二级市场的优势众多,但厂家进入时间晚,成熟度不可与一级市场相提并论,相比而言二级市场还是个有待开发的‘处女地’”,这样读起来是不是更通畅呢?
再看看“由于购买力不如一级市场”“这也与当地的市场购买力相符”这两句,创新搭配也不用如此创新吧!“购买力”换成“消费水平”不是更好吗?“相符”应该是“有关”吧。
“而对产品的售后服务等没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要求”,我想,如果换成“欠缺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会不会更好呢?
“丽比特售后产品”,实在不解何为“售后产品”?根据前文所提到的“以服务为‘急先锋’”,应该是“售后服务”吧!
“产品价格竞争猖獗等”一句中“猖獗”一词,我虽然读书不多,但还是第一次看到“猖獗”还有表达“剧烈、激烈”的意思,算是让我长见识了。
“企业对困难的解决和应对也是策略众多”,我不知道“解决”和“应对”是否重复,但如果硬要说两者有程度之区分的话,也应该是“应对”在先“解决”在后吧!
A3版的《企业如何拓展二级市场》中《普利亚:以开象店带动市场》一文中,“把二三级城市中的老板们请到郑州来”,“老板们”这样的称呼是否太轻浮,有损新闻报导的严谨?更何况后文的称呼是“经销商”。
B2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照明企业的启发》一文,“智能水晶灯的想法会让你走上不归路。”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是从哪里掉下来的。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也感觉十分空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看完了全文都看不出来。回忆起当年在《古镇灯饰报》组织的2004灯博会营销论坛现场听廖昆老师以三大战役为案例做的演讲,更体现出这篇文章内容空洞实在有损《古镇灯饰报》的权威性,文章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题,却连二战期间的任何一次战役都未提到,甚至包括广为人知的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等。希望《古镇灯饰报》以后再刊发这样的特稿时,编辑人员审稿时应该加严把关。
D6版的《“爱的华”究竟还能走多远》一文,标题与内容则根本就搭不上任何关系,实际内容与看到标题时产生的联想实在差得太远了。
当然,我写了贵报这么多的问题,可能会让报社工作人员不愉快,但我坚信,一凡老师应该是一位宽容的长者,不会计较我无知的挑刺。虽然我的学历不高,初中都未毕业,但一直都很热爱文学,所以对文章中出现的错误都会很认真的研究,如果我提的这些问题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也希望一凡老师多多指教。
不过,如果说前面的问题都是咬文嚼字,那么后面出现的问题则真正体现了工作人员的粗心了。在C5版刊发的《邹区灯具界慷慨捐资90万助学》一文,在C6版居然又重复刊发了一次。这在以前的《古镇灯饰报》上是从来没见过的。这也许是因为贵报社搬迁导致工作任务仓促繁重,但也希望贵报能保持严谨的审稿态度。要知道,以贵报的发行量来算,错一个字,就是错200000字,重复一个字就是重复200000字。
以上都是我在看完这一期《古镇灯饰报》后发现的一些问题,如果有不到位或者说错的地方,还请一凡老师与报社的工作人员见谅!
作者:叶开
原贴论坛:灯饰视界论坛一凡茶座 http://www.lightcity.cn/club
《古镇灯饰报》我并不是每期全都看完,但是对《古镇灯饰报》宣传的“深入决定高度,权威来自专业”这个理念十分认同。这种“要做就做权威”的精神让我十分欣赏,虽然不能每期《古镇灯饰报》全都看完,但对《一凡论坛》的文章一直都是认真拜读,也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一凡老师为人专心敬业处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钦佩一凡老师为灯饰照明行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期的《灯饰视界》发行出来后,我认真看完了全部文章,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失望。虽然一凡老师自己写的《拒绝庸俗》批评得深刻到位振聋发聩,但后面部分文章却严重损害了《古镇灯饰报》的权威性,让人对报社所宣传的“深入决定高度,权威来自专业”不得不产生置疑。
让我们来认真看看这期的报纸出现的问题吧:
A2版的《厂商联手决胜二级市场》一文中:
“进而从省会城市制高点俯瞰整个省的市场份额”,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进而占领省会城市制高点以便抢占整个省的市场份额”吧,可是我研究了半天,都看不出“俯瞰”跟“抢占”有什么联系。当然,如果硬要牵强附会说“俯瞰”也有“抢占”的意思,我也无可奈何。
“一些厂家开始考虑二、三级市场的开拓,抢占地级市场”,这里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一些厂家开始考虑抢占二、三级(或地级)市场”,却用两句滥竽充数。
“进而开始‘农村包围城市’”,前面滥竽充数,此处却偷工减料漏掉了“的战略”。
“厂家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不觉得跟前文联系在一起读起来很拗口吗?如果换成“厂家难免会遇到困难”是不是会更好呢?
“记者采访几家对二级市场”一句中漏掉了“了”字。
“给将要或有开拓二级市场意愿的厂家作为借鉴”一句中,“将要”本身就带有“意愿”的意思,而后面却又加个“意愿”,不是画蛇添足吗?
“各省会市场上能叫出名和叫不出名的厂家代理商数不胜数”,此处说的是“厂家”还是“代理商”,是“厂家和代理商”还是“代理厂家品牌的经销商”呢?
“厂家收效甚微。并且,”,“并且”通常表达的是一个递进关系,本应该在前面用逗号,此处却用了句号。
“尽管二级市场的优势众多,但厂家进入时间晚,相比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个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成熟度不可与一级市场相提并论。”,这一句读起来实在拗口无比,给读者“山路十八弯”的感觉,拐了几道弯就不知道拐到哪里去了?作者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换成“尽管二级市场的优势众多,但厂家进入时间晚,成熟度不可与一级市场相提并论,相比而言二级市场还是个有待开发的‘处女地’”,这样读起来是不是更通畅呢?
再看看“由于购买力不如一级市场”“这也与当地的市场购买力相符”这两句,创新搭配也不用如此创新吧!“购买力”换成“消费水平”不是更好吗?“相符”应该是“有关”吧。
“而对产品的售后服务等没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要求”,我想,如果换成“欠缺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会不会更好呢?
“丽比特售后产品”,实在不解何为“售后产品”?根据前文所提到的“以服务为‘急先锋’”,应该是“售后服务”吧!
“产品价格竞争猖獗等”一句中“猖獗”一词,我虽然读书不多,但还是第一次看到“猖獗”还有表达“剧烈、激烈”的意思,算是让我长见识了。
“企业对困难的解决和应对也是策略众多”,我不知道“解决”和“应对”是否重复,但如果硬要说两者有程度之区分的话,也应该是“应对”在先“解决”在后吧!
A3版的《企业如何拓展二级市场》中《普利亚:以开象店带动市场》一文中,“把二三级城市中的老板们请到郑州来”,“老板们”这样的称呼是否太轻浮,有损新闻报导的严谨?更何况后文的称呼是“经销商”。
B2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照明企业的启发》一文,“智能水晶灯的想法会让你走上不归路。”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是从哪里掉下来的。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也感觉十分空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看完了全文都看不出来。回忆起当年在《古镇灯饰报》组织的2004灯博会营销论坛现场听廖昆老师以三大战役为案例做的演讲,更体现出这篇文章内容空洞实在有损《古镇灯饰报》的权威性,文章以“二次世界大战”为标题,却连二战期间的任何一次战役都未提到,甚至包括广为人知的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等。希望《古镇灯饰报》以后再刊发这样的特稿时,编辑人员审稿时应该加严把关。
D6版的《“爱的华”究竟还能走多远》一文,标题与内容则根本就搭不上任何关系,实际内容与看到标题时产生的联想实在差得太远了。
当然,我写了贵报这么多的问题,可能会让报社工作人员不愉快,但我坚信,一凡老师应该是一位宽容的长者,不会计较我无知的挑刺。虽然我的学历不高,初中都未毕业,但一直都很热爱文学,所以对文章中出现的错误都会很认真的研究,如果我提的这些问题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也希望一凡老师多多指教。
不过,如果说前面的问题都是咬文嚼字,那么后面出现的问题则真正体现了工作人员的粗心了。在C5版刊发的《邹区灯具界慷慨捐资90万助学》一文,在C6版居然又重复刊发了一次。这在以前的《古镇灯饰报》上是从来没见过的。这也许是因为贵报社搬迁导致工作任务仓促繁重,但也希望贵报能保持严谨的审稿态度。要知道,以贵报的发行量来算,错一个字,就是错200000字,重复一个字就是重复200000字。
以上都是我在看完这一期《古镇灯饰报》后发现的一些问题,如果有不到位或者说错的地方,还请一凡老师与报社的工作人员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