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壤:俺觉得这篇文有一个很吸引俺的地方就是整体性,无论从哪里结束都能做到浑然一体,伏笔也安排得简直不像伏笔了,因为如果你不往后看的话也丝毫不会觉得有什么没交代清楚的地方——直到后续的事件发生了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件事还预示了这样的意义。这种平淡的文字却有种特别的感觉,明明描述的语气一直很淡漠,节奏也很慢,却会不自觉的被感动,甚至是回想的时候会觉得处处都是令人心率不整的细节,但是如果硬要抓住什么又做不到,与那种随处可见的安进什么剧情里都行琼瑶式煽情不同,这里每处感动都是建立在整体上的,如果没有前后的呼应那么也就是普通平淡的事件而已。人物间的偶尔透出幽默的对话也是一个亮点,用如此平静的句子书写咆哮体格式的对话杀伤力真的MAX ……
文章的节奏也是,俺见过太多虎头蛇尾的文,原因就是作者的节奏被读者打乱了,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断的强加暧昧的剧情。这里很好,俺觉得这里最舒服的就是所有的回贴几乎都是有意义的,不像其他地方几版十几版的都是无意义的求肉。那种作品,俺一般称之为死了,语文老师说作品的背景框架和人物性格成形后,作者就死了,但是俺看过的太多文章,好的构架才刚刚建立,读者就逼着作者把作品杀死了。而这篇文,我觉得,从我的感受和橘座说的推翻重写好多次而言,这个作品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作者已经死了。作品本身有了他虽然迟缓但坚定不容质疑的节奏,而且将作者和读者都拉近自己的节奏中,按照他最真实的想法演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