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beth吧 关注:276贴子:950

[评论]浅谈2005德版《伊丽莎白》和1998日版《伊丽莎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百度。
再加个说明,我这次的文章,写的特别长,快到2万字了。所以后面可能要连续贴十几层楼,才能贴完。


1楼2011-06-24 23:07回复
    (三)    两版《伊丽莎白》的具体情节表演。
    我写东西的一大缺点,就是啰里啰唆,长篇大论,控制不住。
    后面我就《伊》剧中,关于死神和西西的片断(我大约一共选了剧中的11个片段),来说说吧。别的情节就暂时不说了。
    (1)        死神和西西的第一次见面。
    在这一段戏里面,日本宝冢剧团的剧情设计比德国版本的剧情,要多一些内容,是更丰富好看的。
    德国版本的初相见,也就是西西从树上摔下来以后,被死神抱着,走到床边,放下为止。
    很简单。只有旁边的杀人犯鲁契尼加了一句话的注解“这就是爱了”。
    而日本宝冢的设计,对“死神是怎么爱上西西”的介绍,还是很有来龙去脉的,很细致的。
    从死神威严庄重的出场,宣布“伊丽莎白,我迎接你来到黑暗世界”,到西西听说这是阴间之后的一声惊叫“放我回去!”,从死神一把抓住西西的头发,惊讶爱慕的看着这个突然闯入自己心灵世界的小女孩儿,到死神深情款款的一片痴情的表白:自己已经爱上了西西“我不想夺去你的生命,我只要活着的你爱上我。在获得你的爱情之前,我会一直追随你!”
    就这样——日本宝冢剧《伊丽莎白》那个“偏向爱情主线”的全剧主题,从此确立。
    而与之不同的,是德版《伊丽莎白》的“生和死的抗争,在生命中追求自由”的全剧主题,爱情并不是它的主线。
    我想说的一点,还有这两个版本的这一段戏,还带给我一个共同的感受——
    那就是,西西看着死神离去的一段,演得非常美!
    日版姿月演出的死神,回头看西西的眼神,含着意味深长的深情。
    2005德版的死神,当舞台的强光,打到他侧面伫立的脸上,照到闪烁眼睛的时候,那真是很美的一个镜头。
    (2)        在婚礼之后,死神和西西跳了最后一支舞。
    


    5楼2011-06-24 23:13
    回复
      2025-05-11 10:44:46
      广告
      (5)死神第一次和童年的鲁道夫见面。
      两个版本中的大部分情节,虽然有处理的不同的地方,但是都是各有好处,各有精彩,各有千秋。
      唯独“死神和童年鲁道夫见面”这一场戏,我觉得,还是2005版的德版《伊丽莎白》演得更好。
      死神,虽然冷酷,无情。
      但是在这一场戏中的德版死神,却让我感到了意外的可爱,和感动!
      首先,要归功于这一版本的童年鲁道夫——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弄来这么一个小男孩,大约4、5岁的样子,一张清秀的小脸蛋上,有一双让人无比心疼的大眼睛,真是楚楚可怜,又可爱。
      小男孩把小鲁道夫那种孩子般的童真和无助,表现的让人心疼。
      而死神的笑容和眼神,也是第一次闪现出那么温暖的光彩!当他把这孩子轻轻抱起的时候,竟然好像一个那么亲切的、宠爱孩子的年轻父亲!
      这一幕,真是太有人性光彩了。不知道是导演要求的,还是这个演员自己本性流露的表演,这个大哥哥一般的年轻父亲似的死神,顷刻间,就融化了我的心......
      恐怕,其他版本的死神,在这一幕表现都不会如此吧。
      姿月走的就是正统死神的路数,表现的是死神对孩子的诱骗似的亲近。这样表演,也很合乎剧情。但我还是更喜欢2005版的那一个德版死神的“意外表演”。那一段戏给我带来的感动,甚至是独立的,超出了剧情本身。那温暖动人的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了。
      (1998日版的这一段戏,还有一点不足,就是他们没有找一个真正的孩子来演出,当然这和剧团自身的整体风格可能有关吧。毕竟是“全女性演员”的剧团风格,所以找一个成人女演员来表演一个男孩,也是他们风格所致。只是一比较起来,就不如真正的小孩子的表演来得更感动人心。)
      (6)死神胁迫、威逼成年鲁道夫起来造反。(即“黑暗在扩张”一场戏。)
      


      9楼2011-06-24 23:18
      回复
        (6)死神胁迫、威逼成年鲁道夫起来造反。(即“黑暗在扩张”一场戏。)
        这也是全剧中的一场重头戏。这两个版本的表现,也各自不同,各有趣味。
        先来说“死神出场”的时候。日版姿月的死神,这一幕的穿着造型,是非常成功的!可能是死神在全剧中最酷的一次出镜——黑色皮衣燕尾服,黑色皮裤,黑色高筒皮靴,前面散披在肩后的银色长卷发,现在在脑后用一根丝带简单束了那么一下——酷毙,冷峻的死神,干练,革新的革命者,两者合二为一,不但是帅气逼人,而且和这场戏策动鲁道夫叛乱的情节,还是融合得很好的。
        再来看2005德版的死神,他的出场,我也很喜欢——给他配备了一辆豪华气派的抽象造型的大马车,死神身披一袭闪光的大布,有点好像魔术师变戏法用的大布一样,啪的那么一甩,铺在膝头,颇有好戏要开始,魔法施展的一种诱人魅力,酷酷的坐在那里,就等着那如一头惊魂小鹿一样惶恐无助的鲁道夫,跌跌撞撞的跑到眼前,一下扑到在他脚下,期待依靠和拯救。
        接下来的“诱惑,威逼,胁迫”这场戏,两个版本的《伊》剧的表现,各不相同。
        2005德版的死神,走的是——“狡黠诱惑派”+“暴力威逼派”的路线。当死神眼睛里面闪动着含笑又狡黠的目光的时候,是无形的宝剑;当死神强势的几乎好像绑架一样的驾着已经酥软了骨头的鲁道夫,步步前进、势不可挡的时候,他的威力,就是直接露出了有形的、锐利的锋芒。总体来说,强势逼人,暴力胁迫,强大疯狂的气势,是这一版“黑暗在扩张”的总体风格。
        而日版姿月的死神,走的是——“冷峻胁迫派”+“暗中诱导派”的路线。姿月的表情,没有那么强势激动,他冷若冰霜,只一张冷峻无情的脸,一演到底,或者我们可以这说是一种“冷暴力”吧——这是另一种厉害的锋芒。说到这里,我要说,在这一段戏里面,有一个动作,日版宝冢剧的设计,是比德版感觉更好看一点的,它采用的是“拉锯战”的表现方式。一方坚定强势的拖着对方往自己这边走,另一方被动挣扎的被对方拖着慢慢走过去——他们这样的一步一步的行进,在“观赏性”上是很好看的,看起来具有“舞剧”的优美姿势,和舞蹈的行进美感的。感觉这比一个人就那么死拖着、死抱着对方往前走,要赏心悦目的。不过,还是各有各的好。德版的给人感觉,冲击力更强,气势更大。而日版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舞蹈上的美的观赏性。
        说到这里,可以说说两版鲁道夫的表现了。或者我们不如说是分成两大流派——
        欧洲版本,男人扮演的鲁道夫,往往是一个“软弱得一塌糊涂,甚至连骨头都酥软掉”的鲁道夫——他是软到极点的!比如,这场戏从一出场,鲁道夫的身子几乎就没有站直过,在被死神抱着前进的时候,他的腿都是弯曲的,颤抖的很厉害的——失魂落魄,呵呵,所以我说他是“惊魂小鹿”似的,照说没有这么形容男人的。可是男人演出的鲁道夫,真就是这样,让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他的好处呢,就是很好的衬托了死神的强大和暴力!两个男人如果都表现的很男人,都顶天立地,如果没有这样强烈的对比、落差的表演,在没法表现出人性在死神面前的脆弱的。所以,这也是应该这么演。
        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鲁道夫,就是日本宝冢剧团自家特有的“女人扮演男人”的传统特色,所造就出来的一个“柔中有刚”,虽然也有脆弱、也有无奈,但是他也有着追求理想的勇气,和希望自己崛起的心愿。
        所以,在1998日版《黑暗在扩张》这段戏里,我们看到了有一段鲁道夫的自白演唱——“当这个世界沉默之时,我本来可以掌舵,但是我却一事无成,我就这样被束缚着”——我们看到了这个青年的胸怀大志,壮志未酬,他甚至恨恨的用力握了一下拳头,表现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痛心。所以,他的软里面,就有一点骨头,是很可爱的。在被死神抱住的时候,他试图挣扎过。在被死神拖着走的时候,他也是在尽力“拔河”一样的努力挣扎,最后是死神用“登上王位,掌握实权”来诱惑他之后,他才甘心跟死神一路走了。最后的一个镜头,我们看到的鲁道夫,是挺直了身体,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样子,他是以“我就要崛起了”的姿势,结束这一幕戏的。而不是德版的最后,那个仓皇挣脱死神怀抱的可怜巴巴的鲁道夫。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两个版本,各有各得味道,各有各得好。但是我似乎还是更喜欢日本宝冢对于鲁道夫的这种“软中有硬”的演绎。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因为这一段戏,里面不乏亲吻了拥抱了或者拉拉扯扯这样的亲密动作,又是以诱骗为主线的戏,所以无论是男人和男人演,还是女人和女人演,搞不好,可能都会被一些多情观众从中窥见一点“断背”的感觉。当然这不过是些好玩的花絮罢了。不过1998这一版的日剧,就没有这个感觉。也许因为这个鲁道夫的演员,选的太年轻了,很像一个年纪小的少年。也许是因为这一版本的死神,对西西的爱,表现得太深情专一了吧。呵呵。
        对了,还说一点,2005德版的《黑暗在扩张》的配乐,节奏很紧迫,气氛很激烈,在听觉上感觉蛮刺激的,有点摇滚味道。所以,我挺喜欢的。
        (7)鲁道夫向西西求助。
        


        10楼2011-06-24 23:19
        收起回复
          (7)鲁道夫向西西求助。
          先说“儿子向母亲”求情的一段戏,这两个版本表现有很大差异。
          2005德版的鲁道夫,这个演员的气质气势非常好,一个软弱清秀有着一张娃娃脸的男生,他的嗓音也很好,很适合鲁道夫,干净,细致。挺美的。尤其是当他向西西恳求的时候——那一句“妈妈,我需要你”——那么轻柔的声音,是一个大人忽然变成了一个无助的小孩子的声音,就这一句,很感化我。觉得心都被他喊的有点痛,那是一种渴望回到母亲庇护怀抱的孩子的呼唤,最原始的亲情。
          这一段述说当中,我们知道了,母子两人的相像;可还有母子两人之间的隔阂,彼此都不能走近对方的陌生感。
          最后,西西坚决的、无情的拒绝了儿子提出要她向父亲求情的要求——她说,我和他彻底决裂了。我从不低头,为了你也不行!
          多么强硬、绝情的回答啊!——有人说历史上的伊丽莎白西西,并不是我们后来在艺术作品里面看到的那样被美化了,她本人其实也有很多性格缺陷,不美好的东西存在。所以说,2005德版的《伊丽莎白》,可能就是为我们相对更真实的还原了、或者说接近了历史上的伊丽莎白本人。
          但这也是真实人性的袒露,还有什么比这样更好呢?比起让我们去看一群完美无缺的英雄美女的虚假完美的童话故事,我更愿意在艺术作品里面,能看到这样更真实的人物,和更真实的人生。
          也许有点丑陋,也许过于残忍,但是没什么是比触到“真实”更好的事了。
          所以,比起日版的西西莫名其妙的说了几句我也没听懂的话,就把陷入危险之中的儿子打发走了,留下可怜的儿子还依依不舍的想念着刚才和母亲握手的片刻温馨——我更看到喜欢2005德版的这一个自私、狠心、又麻木不仁、愚蠢可悲的母亲,所作出的这一个也重创自己的决定。
          “这么说,是你对我撒手不管了”——这才有了鲁道夫最后的绝望自尽;还有后来西西倒在儿子坟墓前,那痛不欲生的忏悔和自责。
          (8)鲁道夫之死。
          


          11楼2011-06-24 23:21
          收起回复
            (9)死神拒绝了在儿子墓前痛不欲生,只求速死的母亲——西西。
            这场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死神对待西西的不同态度上。
            虽然都是死神拒绝了这个第一次表示愿意投向自己怀抱的女人——但是,德版的死神的拒绝,是来的更严厉,更狠心的!
            有人说,这时的死神,是对西西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拒绝的。
            可是我觉得,更确切的说,这时的死神,是抱着一种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对西西“咬牙切齿”,满怀复仇般的愤恨的感情,来冷酷狠心拒绝西西的!他恨恨的叫道——“晚了!我不会帮你的!我不需要你,走开!”
            也许,这才是一个最真实的死神,也是死神最严酷的一次——比起,让热爱生命的人死去;现在面对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人,他就是不让她死,这一种残酷,应该是来得更强烈和深刻的。
            我一开始看这段的时候,是不很喜欢死神的态度的,他不是爱西西么?怎么能对爱人这么狠心,这么残酷?!——他真坏,我第一次有点恨他这样坏。
            但是,后来再回味这个片段,我却觉得愿意肯定,甚至有些喜欢这个片段的这样演法了——
            1,因为更真实。死神,之所以成为死神,就是因为他的冷酷无情。
            2,是因为,我很个人的替死神这种表现,想出了一个“道是无情还有情”的美好理由——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如果,这样也算是一种报复的宣泄,也算是一种“爱越深,恨越深”的因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死神这样残忍的表现,也看成是他对西西的一种“深到极点的爱”呢?
            相比之下,日版的姿月演出的死神,在这场戏里面的表现,就是无须我为他多做解释的一种“最完美”表现了。
            姿月的死神,一开始是正要亲吻扑进她怀里的西西的,但是他忽然醒悟过来,一把推开了她。“因为她还没爱上我!”——在果断的,也是狠心的推开了西西之后,死神却抛下了一句真正算得上是“道是无情还有情”的话——“死亡,不是逃避!”这句恨恨的话,表达的却是,对“纯粹的爱”的一种解读。他要的是,真正纯粹的,不含渣滓的“真爱”;而不是因为脆弱逃避而送来的投怀送抱。
            接下去,死神急急离开的步伐,却因为身后传来西西一阵凄惨的痛哭而,停了一下。这个小细节,我喜欢,表示了“他不是铁石心肠的,他对她狠,但不是真狠心,他受不了她的哭声啊”。
            后面,当死神一手抚在自己心痛的胸口上,唱出那一段“占据着我心的这份思恋啊,深刻在我心上。我这流着苍白鲜血的伤口啊,只有你才能使它愈合。我还无法接受你着生命啊,我还没有得到我追求的那份爱,在赢得你的爱之前,我会一直追随你”——这一段,是让我最心痛、让我最感动,也让我最向往的“爱情宣言”的经典表白!没有人,不向往这样一份真切、深切、执着的爱情。这可以说是一种现实之中很难实现,但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心动的“爱情理想”。就好像我要和你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我爱你我愿为你死去那些话一样,也许很虚妄,但它们却不会因为不能实现,就失去了它打动人心,感动人心的魅力。
            这么说吧,日版宝冢,姿月的这一个死神,替我们圆了我们心中的那一个“理想爱情”的梦想。
            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很喜欢,很欢迎,这样一个死神的——深情,执着,恒久。
            把死神“情圣化”,也许有些喜欢直面残酷人生,提倡现实主义的观众,会有些不喜欢。但是还是有更多的向往温暖情感,怀揣真情梦想的观众,存在的。 


            13楼2011-06-24 23:22
            回复
              (10)西西之死。
              日版的西西之死,比较简单,被鲁契尼捅了一刀以后,西西先是楞了一下,然后在死神的呼唤声中——西西最后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我终于等到你了,太好了”就是这个感觉。虽然现实中西西临死时候,也未必就是笑着离去的,但是我很喜欢这弥留之际的最后一笑——苦苦挣扎了一辈子,最后总归是很疲惫的,希望获得解脱的吧。“活着爱上死亡”的主题结局,在历尽百转千回,万水千山之后,也终于很明白的呈现了出来。
              让灵魂得到最终的安息,应该是这样一种大欣慰的喜悦的。
              而德版的西西之死,则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在被凶手刺伤之后,西西还朝着准备搀扶她的女侍从,庄严的摆了一下手,意思是“没事,别扶我”——果断干练,很有强大西西的本性本色。
              接下来,她踉跄了几步,最后顺着一面墙倒下来,还动了两下,最后头一歪,手垂下,才死了——这个死法,让我感觉“很真实,很写实”。好像,现实中被人捅了一刀,就应该是这样死的,就跟我们拍死一只虫子一样,那虫子最后还可能会扑腾两下,挣扎两下,才死去。
              (11)黑暗世界中,死神和西西的重逢,和最后相爱。


              14楼2011-06-24 23:23
              回复
                (11)黑暗世界中,死神和西西的重逢,和最后相爱。
                最后这场戏,两个版本,都演得非常好,非常好!值得我一遍一遍的反复重看,和回味。
                先来说2005德版的这最后一场戏——
                当死神款款走来,说要迎接西西来到这里的时候。西西自己脱下了自己的黑色外衣,露出了里面的白色背带长裙,的动作和表情,都是急切、欢喜、和盼望已久的——这个“脱外衣”的细节设计的很好,让我一下想起了“破茧而出”这个词,这是她“自己挣脱束缚”的很形象的一个表示。当一身白衣的西西,一步一步走向死神的时候,她的表情,真是“百感交集”,是那种历经了磨难,终于重生的感情历程的一个小的缩写。我很感动这个西西的表演,我想,也许是她的年纪也比较大的关系吧,对于人生百味的体会,是比年轻演员更多一些,也表达的更丰富饱满一些的。
                而随后,2005德版的死神表演者,那个还不到30岁的帅气小伙,有了一番让我眼前一亮的表演,是我有点没有想到的。
                以他这么年轻的年龄,如果耍酷,玩帅,应该还比较拿手,而到了最后这一个“感情总结”的重头戏的时候,我真怕他的表演会流于青涩幼稚——但是我错了。
                站在40岁的西西身边,站在这个几乎和自己一样高大健壮的女人身边,抱着她,扮演她的一位“心灵归宿”的守护者和引导者,这个身材单薄,看起来还蛮清瘦,年纪轻轻,看起来多有率性的年轻男子——在这一刻,已经很努力,很好的表现出了一种与他的角色心情相匹配的风度和举止,气质和气场。他真是挺不容易的,让我欣赏和佩服的。
                这个死神并没有一把把西西抱进怀里,而是当西西扑进他怀里以后,稍后了两秒,他才把自己的手放到西西的背上,轻搂着她——这一个“时间差”的拿捏,这一个动作的分寸,做得恰到好处。它的潜台词就是——“是真的么.....原来终于她来到我的怀抱里了........原来终于她是真的爱我了......”有一种不敢相信,有一种来之不易,有一种倍加珍惜。当他抱着她的时候,他年轻的眉头,还有一个很轻微的皱眉,那是他为他感到心疼的情感的微妙流露——然后,当西西在他怀里倾诉自己所受的一声磨难的时候,他充满心疼和爱惜的,用手轻轻的爱抚着她的头发,他望着她的眼神里,的一次流露出非常温柔的情感......
                最后当她唱出“我只属于我自己!”的最高音的同时,他对她也唱出了“你只属于我!”的最高音,当这两个高音重合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把向后仰头的她猛的拉到自己面前,死神最后亲吻了西西——这一吻,是“真章”的,很真实的亲吻!当我反复看着一个亲吻的时候,我所感到的,不仅是看到“真吻”的激动——还有一种看到了一个“充满真情的,充满真爱的亲吻”的一种深深的惊喜和感动!
                在现在的影视剧当中,“真吻”其实是算不得什么的。但是难得的是,我从他对她的这一吻中,看到了——死神对西西的,那一种充满真情的,爱!
                这份感动,使我甚至不愿意用“假戏真做”这样的词来形容它。我甚至自以为是的认为,很有可能,在演这出戏的时候,他真的曾对她有了爱的感情。呵呵,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胡思乱想,不足为道。
                不管怎么说,这是个经典的结尾,我甚至觉得在“投入真情”这方面,它可能是做的比别的版本更好一点的。
                


                15楼2011-06-24 23:25
                回复
                  2025-05-11 10:38:46
                  广告
                  再来说姿月演出的死神,他最后的这一幕,有的地方,和德版不一样,却显示出姿月死神的独特的感召力。
                  比如一开场,白衣死神的出场,姿月的脸上,是面无表情的,但不是麻木——而是有一种特殊的平静、从容、淡定、成熟、沉稳的感觉——配合着背景音乐,号角一样响起的乐声中,看着这样一位死神,我们会自然的产生一种“最后的归宿感”,终于到家了的“港湾感觉”。
                  接下来,当西西扑进死神的怀里的时候,第一个动作,呵呵,有意思的是——这两版死神的表现居然是一样的。姿月的死神,也没有把西西立刻抱在怀里,而是过了几秒之后,他才展开双臂抱住了她的头——这时候,姿月的表情,很是动情,当他抚摸她的头发的时候,他的脸靠在她头发这边,摩擦着,表情竟有些激动和心痛的扭曲——那是因为,他对她的心疼!他心疼她所受的一切苦痛。如果说德版的心疼,是微妙的轻柔;那么,姿月这一份心疼,却是非常深刻的痛楚和爱怜。令人感动。这时候,他搬过来她的脸,有了一吻,是很轻柔的,几乎没吻到,但也看得出来那份小心翼翼的爱惜之情,包括他捧着她的头的手指,都能看得出来这份爱惜和珍惜,然后是深情的注视......
                  


                  16楼2011-06-24 23:31
                  回复
                    当他们手拉着手,一起唱出“即使万物消亡,也永存你那无尽的——爱——我的爱”——接下来,就是我非常喜欢,第一次看了就觉得打动我心的一个小动作——他把她的手高高举起,然后他的手指一根、一根轻轻的插进她的手指中间,他对她有力的、紧紧的一握手——那感觉,实在太深情了。虽然没有什么激烈的动作表现,但是这一些最细小的的动作中,流露出来的,却是最深切的一份爱。
                    最后,死神带着西西,一起踏进“升上天堂的天梯”,他们身后,两边是飞溅澎湃的两道大瀑布,随着终极性的升级性的音乐大结局的演奏,她依偎在他怀里,他们一起上升,上升,上升——在快要达到极点的时候,他再次吻了她,随之幕下——其实,这一吻,到底吻到了没有,是看不到了。因为大幕已经合拢了。是不是“真吻”可想而知,因为她们都是女人,而且看动作就知道没有真吻——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呢?
                    他吻她的姿势,那么优美,那么深情,已经达到了爱情的最神圣的最高境界。戏剧的表演,点到即止。真情的传递,回味无穷。
                    唯美、含蓄的这一种结尾,已经达到了我们心中呢份“爱”的最后升华。这就足矣,完美了。
                    


                    17楼2011-06-24 23:32
                    收起回复
                      相比之下,我很不喜欢的是德版的最后两个镜头——前面,有了真情表演,有了真情的真吻,已经达到了那么高潮境界的时候——偏偏最后一个镜头,是吻完之后的死神,抛下倒地的西西,跑着退场了;而鲁契尼这个杀人凶犯,就在台上让观众眼睁睁的看着他被绞死算完了。本来激情澎湃的一场情感戏,最后却弄了一个恐怖镜头来结尾,真有些败兴和难受。有观众说,死神其实爱的,不会只是西西一个人。西西死后,死神又要去寻找下一个“被他爱上”的猎物去了。虽然,这话听起来,也很合情理的。但是,我宁愿不要这样的事实。
                      她受尽千辛万苦的一生磨难,煎熬搏斗着走完了这漫漫一生——好容易得到最后的解脱,和爱。难道,就为了这片刻的幸福么?就为了这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所谓“爱”吗?
                      我为西西感到不甘心。也为死神觉得不可思议,他那么费劲巴力,苦等一世的去爱一个人——难道就为了这幸福的几秒钟之后的立刻放弃,和再次要大费周折的重新开始,和艰难获得吗?
                      我不懂。
                      我不能接受。
                      还是希望,他爱她,是永恒的,是唯一的,那么一切巨大的代价都值得了——能和“生命”等价交换,并且是值得的,也只有一个“爱”了。那应该是,真正的爱。
                      天哪,我还从来没有一次性的写过这么长的文章,这么多的字数呢。
                      真累了。
                      不过,我愿意写出来。
                      因为这真是两部,值得我爱一辈子的经典好据——《伊丽莎白》。
                      最后,看一下字数统计——18000多个字。
                      我真晕,这是最后一次,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18楼2011-06-24 23:33
                      收起回复
                        end
                        (全文完毕)
                        一共18层楼,但愿百度不要吞楼。
                        好容易盖完了,汗...不容易啊。


                        19楼2011-06-24 23:35
                        回复
                          两个版本的《伊丽莎白》,还有一场戏,我忘了比较,现在补写一下——
                          (12)两个男人的呼唤:西西开门吧。
                          这一个情节的大致内容是——
                          先是西西的丈夫,弗兰茨皇帝,在月光下,来敲响妻子紧闭的房门。他诉说了自己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困境之中苦苦挣扎,有多么痛苦难受,丈夫请求妻子打开房门,他希望她能用自己的温柔来安慰他备受煎熬的一颗心。
                          而妻子也在矛盾中挣扎着,西西趁机向丈夫提出自己的最后通牒——她要争取自己对孩子的抚养权,她要丈夫在婆婆和自己之间做出抉择。递出最后通牒之后,她把丈夫挡在了门外。
                          而死神也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再次诱惑西西跟他走吧。结果也被西西赶出了门外。
                          在这场戏的表现上,2005德版的表演,是忠于剧情的,一种常规表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比之下,而1998日版的这场戏,却非常出彩!甚至可以说是,颇有一些自家独特的感人之处!
                          总的来说,三个人的“感情戏”,都演的非常动情——皇帝丈夫对妻子的深深依恋,脆弱和深情;作为妻子的,在看似坚强的抗争中,挣扎着的,也是自己的一颗楚楚可怜的女人心;
                          而表现最出色,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姿月演出的死神——我们能出乎意料的看到,一向强大的死神,在被西西赶出房门之后的,再也隐忍不住的、那一张痛苦伤情的脸!
                          这不再只是一个强势的死神;同时,在这一条爱情之路上,他也是一个备受折磨、不断受伤的男人——越深情,越心痛,可再心痛,也不肯放弃!
                          这样感人至深的表演,已经让我们喜欢到、感动到——再也不想问,在这个剧里面,“死神”这个人物,是不是就应该是这样的呢?
                          或者不如说,我们就希望——“死神”这个角色,其实就是这样的。
                          或者不如说,我们就渴望——世间真有这样的一个一往情深的男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欲望和诱惑,占有和得到这些东西,总该还有一点更美好的东西存在吧——比如,感情。
                          所以,想说,我喜欢日版宝冢的这一场戏,感谢姿月版的死神。
                          


                          20楼2011-06-29 01:59
                          收起回复
                            写的好棒啊亲~~~~~小萌在这里拜拜~~~~
                            把剧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做了恰当的分析,突出不同演员所表现的感情特点
                            语言精练得体~~~概括性强~~~
                            写的好棒啊~~
                            这么好的贴建议吧主加精啊~~~
                            话说建议亲去音乐剧吧发一下这个贴一定会很棒滴~~~~


                            21楼2012-07-08 16:03
                            收起回复
                              2025-05-11 10:32:46
                              广告
                              楼主分析的超细心的!! 看的出来楼主很喜欢这部歌剧~我也是最近才陷入死神的魅力无法自拔!XD
                              德国版的死神演技特别好,很多细节都演得很到位。
                              日版的我倒还没看过~看看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


                              22楼2014-03-06 05: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