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8-29 00:17
趁暑假剩下的时间不多,花了大概4天的时间看完了《天地男儿》。虽说这几年来一直在电视里断断续续看过一些,但总比不过这次主动地、系统地、一气呵成地从头到尾看一遍。看过后觉得怅然若失,思绪繁杂,只好写篇东西调理一下。
这次在电脑上看得是校园网的版本,选择的是粤语原声,近来看港剧都是听原声,一来是粤语版为同期声,有现场感,二来是演员自己的声音,给人的感觉较配音更亲近,虽然港剧的国语配音这些年来一直都做得很棒。甚至特地重温了一遍《上海滩》,为的就是想听一听当年文强与程程的原音。
照剧中情节推算,天剧该是大概十年前的戏了,以此剧的班底,无愧为当年无线压台大戏,金牌监制戚其义,编导梁树佳,编剧梁敏华等等,细心的观众可发现,很少有同一编剧写连续几集的戏,此剧的编剧人数竟然达近十人之多,所以以65集的戏份,剧情的连续性有不少值得商榷让人费解之处。话虽如此,仍不能否认天剧的成功。演员阵容也是老中青三代各有各精彩,老一代关海山,鲍方等,中生代秋倌,伍咏薇等,当红花旦小生智霖,天乐,嘉良,松龄,宣萱。
作为大戏,当然要迎合各观众群,家族恩怨是港剧大戏不变的桥段,家变家和,儿孙婿媳,当然是老年中年观众关注之点,中年危机,感情事业也是中年人的看点,至于年轻人卿卿我我,爱恨情仇,奋斗向上,当然是后生仔青年人乐此不疲的话题。可能好多人看天剧,更关注子建蓉蓉阿雪承康之间的纠缠,但个人总觉得天剧之所以称之为压台大戏,要突出的当然更是家族亲情,若只写后生仔的恩怨,则很容易沦为普通的偶像时装剧。因此,永邦是天剧的主线,《天地男儿》以永邦开场,并以永邦及惠芳三口收场,中间恍若发了场梦一般。无法掩饰对秋倌的偏爱,看过粤语原版的朋友对他的表演体会应该更深,可谓举重若轻,让我想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保罗纽曼、罗伯特雷德福,男人也可以越老越帅的,呵呵,永邦说话时好似漫不经心,每句话多以长长的高调尾音收尾,很亲切,很随和,十分契合永邦的性格。港剧似乎长久以来喜欢塑造这样类似上帝或接近上帝的角色,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性格豁达,乐于助人,处事挥洒自如,成败皆可放得开。从《巨人》中的乐言,到《笑看风云》的黄天,到《创世纪》的叶荣添,到《流金岁月》的养子(名字居然忘记),莫不如是。这样的角色当然成为大戏中的定海神针,成为主线,可以坚定观众的信念,情节跌宕中也可以稳定观众的心神。
永邦这个人,就是三个女人一台戏。首先是宋婷,出身不好但心地善良,善于经营,她说过一句话,概括了三种不同的女人,第一种要感情不要名分,这叫幼稚,第二种既要感情也要名分,这叫实际,第三种两样都不要,这叫聪明。这三种女人既体现了宋婷的转变历程,也注定了宋婷的宿命,到头来孑然一身。我为她唏嘘,也曾想,永邦如果可以和她走到一起,她会幸福,但永邦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上帝。还是那句话,十几年了,该发生的一早就发生了,永邦虽未能同她走到一起,但还她一个女儿,也算不幸之幸,结局未必算不好。其次是前妻,这个女人,相信很少人喜欢,扮演前妻的演员还算端庄,此后在不少剧集中演过madam,演这样的角色算难为她了,呵呵。想想,若是她不曾背叛永邦,以永邦其人断不会离开她的,但幸福与否,恐怕永邦自己也不得而知。最后是惠芳,伍咏薇简直是娴淑端庄的代名词,在后中生代演员中怕是无出其右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亚视大戏《银狐》中的角色。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戴眼镜,明明她戴隐型更漂亮的,剧中她也试过,但后来还是戴眼镜,点解?惠芳和永邦,本就是按同一类人塑造的,理解,体贴,温柔,助人,没话说。只是苦了许大状,没有他,永邦惠芳可能今世有缘无分,许大状也是没话讲,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还贴上个儿子,编剧也是煞费苦心,添了这么多悲情的桥段来烘托大戏的气氛,蒋志光这个演员,不是很得志,想当年还拿过十大劲歌金曲最佳新人奖,但输于外形气质,多扮演些苦角,印象较深的是《一号皇庭》中的律师,那首《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也是很多年后才知道居然是他唱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