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白夜行》,用两个字能表达我的感受:胸闷!
演员的精湛演技暂且不谈,我只想谈谈从这部剧中受到的启示。
剧中有几句经典的台词,应该说是寓意很深的。当小雪穗离开的时候,她到警察局拿回了亮司刺杀他父亲的剪刀,当时的场景,诸位一定记得很深刻吧,其中润三警官说了这样几句话:“说了一个谎言的话,就会不断的说谎,那样的人生是没有未来的。在老天爷的眼下干坏事,只有自取灭亡。”最后警官望着小雪穗远去的背影,又说道:“人一旦失去理智,也可能杀百人,千人。”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啊!大凡做了恶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侥幸。为了不被人发现,就编造谎言进行欺骗和掩盖,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开始可能会有一个人偶然发现,那么为了让这个谎言更真实,他们只得不断的再去编造谎言,实在掩盖不住了,就想:杀了这个人,我们的事谁都不会知道了。于是,干了一件大坏事。可是,人是有群体关系的,灭了一个人的口,也许在适当的某一天,他们干的坏事会在不经意间被人察觉,于是,为了不使自己败露,又编造了新谎言进行欺骗和掩盖,实在掩盖不住了,又在想:“杀了这个人,我们的事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于是又干了更大的坏事。这样循环往复,永无休止,最后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到头来,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人生越来越黑暗,终于使自己陷入了罪恶的泥潭,真可谓自掘坟墓。
看这部戏的时候,我设想了两种结局:一是雪穗和亮司能经过别人的指点,迷途知返,自首投明,最终两人手牵着手在阳光下快乐的散步,实现了雪穗最初的夙愿。二就是……我不希望有二,但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我的美好设想愈来愈渺茫,但仍是固执的悬着一颗企盼的心期待着,期待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残酷的剧情将我仅存的一丝希望都扯得七零八碎,让我憋闷的喘不过气来。难道这就是爱吗?什么是爱?好象浑然不知啊!两人如果确实为了对方好,爱对方的话,就应该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去弃暗投明,光明正大的生活,这才是真爱,怎么能说编造谎言、杀人是对一个人的爱呢?多么愚蠢、无知、可悲的爱呀!
很同情桐原亮司,虽然杀人者是他,但不觉得怂恿他去做一系列事情的雪穗更可恨吗(不包括11岁杀死亮司父亲的那一件)?但亮司也有可悲之处,由于他的不坚决,导致了这场连他自己性命都丢掉的悲剧,可叹!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由于家庭生活不幸,把不满和怨气发泄到社会,发泄到无辜人身上,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可想而知啊。雪穗怒砸教堂这一场戏,看后情不自禁从心底里喊出这样一种声音:“罪过呀,罪过!”当雪穗由于妒忌好友的幸福而采取极端手段时,又一次从心底里喊出同样的声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雪穗这样的不幸人,有的甚至比她还更不幸,所有的人都像她一样极端吗?说白了,就是心理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罢了。剧中还有句经典台词,真真让我领悟到了很深的内涵,润三警官不止一次说过这句台词,就是“念佛的话可以减轻罪孽”,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领略到了一些什么呢?自己的不幸怎么能怪罪神灵呢,应该是自己做得不好才造成的,如果真心念佛,诚心向佛的话,怎么能有这么不幸?一有了不幸,就去求佛,认为佛应该保佑他(她)幸福,而现在自己却不幸,他(她)认为是佛造成的,从而去怨恨佛,甚至砸佛像、神像,那不是大错特错了吗?古代有话“头上三尺有神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德行善,下辈子享福”,我想不是无缘无故的。其实雪穗的不幸,可能不是她今生今世的不幸,如果追根溯源,很可能有她渊源久远的孽源,不妨我们探讨几个问题:
问:为什么雪穗会如此不幸呢?
答:因为她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
又问:那为什么她会生在这个不幸的家庭里,而别人却没有呢?
又答:她错生了呗!
再问:为什么她能错生,而别人却没有错生呢?
这个问题,可能你也不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吧?
这的确是个很深刻的问题,只是大家平时都不去想它就是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答的问题,只是人们常常会把它忽略而已。
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想在宫中招一名屠夫,但又担心人们怕杀生而不去做这个差使。城外有一个人见到国王表示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情。国王好奇地问他:“你不怕杀生造下大的罪孽吗?”这个人笑着说:“我有神通,能看到我的前世,我六次转世,做了几次屠夫,可百年后,我却升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去享福,可见,我做屠夫杀生,非但没有罪孽,还可以到那么美好的地方去,何乐而不为呢?”国王觉得很奇怪,前去见佛祖,问其故。佛祖笑着说:“他前几世笃信过佛,念过佛经,积下了一点福德,所以往生去的地方比较好,也具备了一点神通,但是,他只能看到自己的过去世,却看不到未来世,等他的福德用没了以后,他将到地狱去偿还他所造下的罪孽。”
故事讲完了,我想聪明的人一定会从中悟道的吧,而《白夜行》这部剧就给了我一个深深的启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做坏事,如果发现做错了,应及时纠正,避免越走越危险,千万不可存侥幸心理,这是最害人的,是人生之一大忌。为了避免做错事,要时时自省,时时反思,“人恒过,然后能改”嘛,有这种精神的人,一定会永远快乐地走在灿烂的阳光下。雪穗和亮司的事例就应验了古人的“现世现报”这句话了。
怎么样,日剧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你们呢?
另外
日剧的故事情节很特殊,他们基本上是采取让观众知道谁是凶手,而剧中人不知晓的构思方法,让观众随着破案人员的推理和调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真相大白。注重的是调查过程,丝丝入扣,即使观众知道了凶手,但仍要随着办案人员的思路动脑筋,找出抓住凶手的突破口,很是奇特。日本有许多侦探小说都是这样的思路,可见,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的有些不同。前些年看了木村拓哉的《空から降る一亿の星》这部电视剧,基本破案思路同《白夜行》相似。
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万望指正,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谢谢你们能看我的贴子。
演员的精湛演技暂且不谈,我只想谈谈从这部剧中受到的启示。
剧中有几句经典的台词,应该说是寓意很深的。当小雪穗离开的时候,她到警察局拿回了亮司刺杀他父亲的剪刀,当时的场景,诸位一定记得很深刻吧,其中润三警官说了这样几句话:“说了一个谎言的话,就会不断的说谎,那样的人生是没有未来的。在老天爷的眼下干坏事,只有自取灭亡。”最后警官望着小雪穗远去的背影,又说道:“人一旦失去理智,也可能杀百人,千人。”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啊!大凡做了恶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侥幸。为了不被人发现,就编造谎言进行欺骗和掩盖,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开始可能会有一个人偶然发现,那么为了让这个谎言更真实,他们只得不断的再去编造谎言,实在掩盖不住了,就想:杀了这个人,我们的事谁都不会知道了。于是,干了一件大坏事。可是,人是有群体关系的,灭了一个人的口,也许在适当的某一天,他们干的坏事会在不经意间被人察觉,于是,为了不使自己败露,又编造了新谎言进行欺骗和掩盖,实在掩盖不住了,又在想:“杀了这个人,我们的事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于是又干了更大的坏事。这样循环往复,永无休止,最后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到头来,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人生越来越黑暗,终于使自己陷入了罪恶的泥潭,真可谓自掘坟墓。
看这部戏的时候,我设想了两种结局:一是雪穗和亮司能经过别人的指点,迷途知返,自首投明,最终两人手牵着手在阳光下快乐的散步,实现了雪穗最初的夙愿。二就是……我不希望有二,但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我的美好设想愈来愈渺茫,但仍是固执的悬着一颗企盼的心期待着,期待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残酷的剧情将我仅存的一丝希望都扯得七零八碎,让我憋闷的喘不过气来。难道这就是爱吗?什么是爱?好象浑然不知啊!两人如果确实为了对方好,爱对方的话,就应该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去弃暗投明,光明正大的生活,这才是真爱,怎么能说编造谎言、杀人是对一个人的爱呢?多么愚蠢、无知、可悲的爱呀!
很同情桐原亮司,虽然杀人者是他,但不觉得怂恿他去做一系列事情的雪穗更可恨吗(不包括11岁杀死亮司父亲的那一件)?但亮司也有可悲之处,由于他的不坚决,导致了这场连他自己性命都丢掉的悲剧,可叹!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由于家庭生活不幸,把不满和怨气发泄到社会,发泄到无辜人身上,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可想而知啊。雪穗怒砸教堂这一场戏,看后情不自禁从心底里喊出这样一种声音:“罪过呀,罪过!”当雪穗由于妒忌好友的幸福而采取极端手段时,又一次从心底里喊出同样的声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雪穗这样的不幸人,有的甚至比她还更不幸,所有的人都像她一样极端吗?说白了,就是心理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罢了。剧中还有句经典台词,真真让我领悟到了很深的内涵,润三警官不止一次说过这句台词,就是“念佛的话可以减轻罪孽”,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领略到了一些什么呢?自己的不幸怎么能怪罪神灵呢,应该是自己做得不好才造成的,如果真心念佛,诚心向佛的话,怎么能有这么不幸?一有了不幸,就去求佛,认为佛应该保佑他(她)幸福,而现在自己却不幸,他(她)认为是佛造成的,从而去怨恨佛,甚至砸佛像、神像,那不是大错特错了吗?古代有话“头上三尺有神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德行善,下辈子享福”,我想不是无缘无故的。其实雪穗的不幸,可能不是她今生今世的不幸,如果追根溯源,很可能有她渊源久远的孽源,不妨我们探讨几个问题:
问:为什么雪穗会如此不幸呢?
答:因为她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
又问:那为什么她会生在这个不幸的家庭里,而别人却没有呢?
又答:她错生了呗!
再问:为什么她能错生,而别人却没有错生呢?
这个问题,可能你也不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吧?
这的确是个很深刻的问题,只是大家平时都不去想它就是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答的问题,只是人们常常会把它忽略而已。
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想在宫中招一名屠夫,但又担心人们怕杀生而不去做这个差使。城外有一个人见到国王表示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情。国王好奇地问他:“你不怕杀生造下大的罪孽吗?”这个人笑着说:“我有神通,能看到我的前世,我六次转世,做了几次屠夫,可百年后,我却升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去享福,可见,我做屠夫杀生,非但没有罪孽,还可以到那么美好的地方去,何乐而不为呢?”国王觉得很奇怪,前去见佛祖,问其故。佛祖笑着说:“他前几世笃信过佛,念过佛经,积下了一点福德,所以往生去的地方比较好,也具备了一点神通,但是,他只能看到自己的过去世,却看不到未来世,等他的福德用没了以后,他将到地狱去偿还他所造下的罪孽。”
故事讲完了,我想聪明的人一定会从中悟道的吧,而《白夜行》这部剧就给了我一个深深的启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做坏事,如果发现做错了,应及时纠正,避免越走越危险,千万不可存侥幸心理,这是最害人的,是人生之一大忌。为了避免做错事,要时时自省,时时反思,“人恒过,然后能改”嘛,有这种精神的人,一定会永远快乐地走在灿烂的阳光下。雪穗和亮司的事例就应验了古人的“现世现报”这句话了。
怎么样,日剧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你们呢?
另外
日剧的故事情节很特殊,他们基本上是采取让观众知道谁是凶手,而剧中人不知晓的构思方法,让观众随着破案人员的推理和调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真相大白。注重的是调查过程,丝丝入扣,即使观众知道了凶手,但仍要随着办案人员的思路动脑筋,找出抓住凶手的突破口,很是奇特。日本有许多侦探小说都是这样的思路,可见,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的有些不同。前些年看了木村拓哉的《空から降る一亿の星》这部电视剧,基本破案思路同《白夜行》相似。
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万望指正,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谢谢你们能看我的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