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o良o家o人吧 关注:15贴子:874
  • 9回复贴,共1

【真良家人】孙子兵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6-21 20:31回复
    《势篇》第五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 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此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6楼2011-06-21 20:35
    回复
      2025-05-12 00:08:28
      广告
      《虚实篇》第六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7楼2011-06-21 20:36
      回复
        《军争篇》第七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8楼2011-06-21 20:37
        回复
          《九变篇》第八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9楼2011-06-21 20:37
          回复



            11楼2011-06-21 20:46
            回复
              《用间篇》第十三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14楼2011-06-21 20:49
              回复
                没有翻译


                15楼2011-06-23 03:21
                回复
                  2025-05-12 00:02:28
                  广告
                  不同的人理解的不一样 翻译出来也是不一样 所以还是看原版 自己理解比较好


                  16楼2011-06-23 22:41
                  回复
                    看不懂


                    17楼2011-06-23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