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兰别院吧 关注:93贴子:6,800

寻找失去的文明(连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新浪博客


1楼2011-06-21 13:27回复
    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慢慢发。。。


    4楼2011-06-21 16:48
    回复
      2025-05-22 03:23:50
      广告
      寻找失去的文明(三)——神奇的斗拱

           斗拱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是中国建筑的代表和符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建筑构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建筑构架艺术的最高水准。
           所谓斗拱建筑,就是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木隼结构,它就象一个神奇而复杂的建筑积木,相互铆合扣撘,使建筑形成一个打不烂,推不倒,震不坏,压不垮的整体。
           斗拱由于是用木材经过精心加工扣建而成,是它在外表具有一种神秘的节奏美,大有多一点太繁,少一点太虚。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
           中国主流建筑,特别是宫殿庙宇式建筑均是以斗拱形式建成的,而建筑这些的巨大浩瀚的精美建筑群,竟然不要需要任何图纸,全凭工匠们口传心授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不能不说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模式,是这种精美复杂的工艺逐步面临失传。随着老一辈木工一个一个去世,中国能够全面熟练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越来越少。据说,八十年代经过圈内摸底,能够制作并且参与过大型斗拱建筑的熟练技工,已经屈指可数,而且垂垂老矣。尽管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古建筑工艺制作这门课程,但是能够真正动手制作的人少之又少。
           随着故宫大修的进行,民间的一批能工巧匠被招进了故宫,在揣摩,比对和模仿之中,斗拱建筑技巧在慢慢地艰难地传承着。我们预祝斗拱建筑,这门人类精美的工艺不要再失传。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是以斗拱形式构建的一个中华符号和世纪平台。但是,它仅仅是对斗拱建筑简单的模仿和简易地图解,它和真正的斗拱建筑比起来却失去了应有的精美和灵气。
          世界上最大的斗拱建筑群落,北京故宫。
          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斗拱建筑是山西应县木塔,是唐末建造,距今已经有一千一百年。

              跨越七百余年历史风云的斗拱建筑任然栩栩如生

                         斗拱结构是中国建筑的主流形式

                      这是树立在某大学建筑系教学大楼前的斗拱模型

                    现代学者和工匠们研究和实践斗拱建筑的成果:斗拱积木模型。

                    天坛是斗拱建筑中典范,精美无比,举世无双。

      将斗拱榫卯做成圆形,是斗拱里难度最高的技术,试想一下工匠们全凭内心对斗拱技术
      的理解和世代传承的操作公式,要将一个一个的榫卯最后拼成圆形,而且纹丝不差,这
      可要何等的智慧和技艺啊。面对这样的建筑艺术,我们只有虔诚地跪下来,顶礼膜拜!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7楼2011-06-22 09:18
      回复

        北尊南卑图解

        住宅方位风水图解

        中国住宅严格遵守等级观念而建

        照壁在住宅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严格按照方位规划的城池和公用建筑
        


        11楼2011-06-29 13:22
        回复
          寻找失去的文明(九)——古建木雕

          和砖雕一起,古建木雕同样是我圞囯古典建筑的一项不可缺失的装饰艺术,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姊妹。
          古建木雕的美,集中表现在门窗的雕刻和制圞作上,首先,门窗在建筑当中是极为重要的部件,是建筑的主要视觉承载体。它是建筑的通道和采光通气口,古代由于没有玻璃和现代隔热采光材料,我们的祖先采用了既能起到隔断空间又可以采光同透气的木制花格方式,形成了一整套东方文化神韵的建筑木雕工艺。
          再就是门窗的空间极为规整,需要一丝不苟的规划和图案融合,更需要纹丝不差的加工和雕凿。如果用一个词来衡量古建门窗木雕,那肯定是:精美绝伦。在观赏这些精美绝伦的木雕门窗时,是我们还想到了数在艺术中的体现。数学,这个似乎和艺术不搭界的学科,在建筑中得到体现,在雕塑中得到以体现,在中圞囯古建门窗的雕刻中更是得到最jiā的完美融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著名美籍huá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zhèng道先生在人圞民大圞会堂的一次学术演圞讲中,就将中圞囯的古典木门窗的图案和茫茫宇圞宙运圞动规律联圞系起来,形象地阐述了艺术和宇圞宙大美的关系。
          两千五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的彼得格拉斯就指出:衡量艺术造型的标准就是数。他认为评判一件艺术品的完美程度的标准,只有用数来衡量。他的这种精细的艺术哲学理论体圞系直接影响了古希腊文明,导致了西圞方审美的模仿自然的古典主圞义,写实主圞义的产生和长期盛行,甚至,导致了西圞方的精密制圞造思维和工业文明的发展。
          我圞囯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更有逆向论断:数学是美的,有大美。它是宇圞宙中最美的现象。他把数学当作艺术来研究和欣赏,沉浸在数学美的世界里。而我们精细和规律的门窗花格就是数学美的最jiā图解!
          而我圞囯的细木构建加工和制圞造就没能引发一场化时代的文明变革,甚至不能进圞入主liú艺术文化的欣赏范畴。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和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这种精美的古典门窗逐步退出了建筑装饰的视野,到成了收zàng家手里的玩物。
          可惜我圞囯古建门窗的加工和制圞造手艺,正在艰圞难地传承,能够制圞作加工这种精细工艺的工匠正在一个一个的逝去,这种精细的榫卯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还能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我们忐忑不安。

          精美的梁柱木雕

          和砖瓦融合的木制窗花

          木门中圞央的雕刻以及旁边的精美的卯榫图案

          昔日门窗的装饰,成了玩家的摆设。


          精美的木门雕刻

          圆形的窗花木雕
          


          14楼2011-06-29 14:24
          回复
            寻找失去的文明(十)——村落故居01

            由于是在偏远的山村出生和长大的原故,对古村落和古民居有一种特别的亲情感,特别是对那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着近乎与生俱来的亲近和由衷的怀念。
            今年春节受邀到了老家湘西南的一个村庄做新农村建设考察,无意中发现了一处败落了的院落,看着满院的断壁残墙,人去屋空,不觉怅然若失,思绪茫然。
            这是一个三进院的大户人家,至少有三百多百年历圞史了,敦实的石基,厚重的青砖,精美的窗格雕花,无不彰显出这里曾是一个殷实而富有家学根底的庄户人家,勤俭立世,耕读传家,中圞华民圞族安居乐业,勤劳持家的美德在这里得到很好地体现和传承。可是,一场场的社圞会变故打破了这种祥和和宁静,一个富足而殷实的大家庭残酷地被解圞体,家庭成员流落四方,古老坚圞实的故居不再能庇护妇孺家小。
            尽管后来的他们的子孙能够回到这个曾经的家,但是家已不再是那个家了,再加上现代居住观念的改变,故居的子孙们已经无法再在此处继续安生下去,只有在他处另行修建一些现时湘西南农村司空见惯了的红砖简易瓦房。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故居比现在的红砖瓦房的价值大了百倍,千倍,万倍甚至百万倍?
            在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故居被遗弃,被遗忘和败落?

            故居陈旧而苍凉,就像一位垂垂老人站在夕阳里。

            走近了,我才看清它曾经的风采。

            青砖石基,高墙深巷,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这个偏僻的村庄,这可是一个殷实的大户人家。

            进得门来,满眼残墙破壁夕阳下。
            


            15楼2011-06-30 14:04
            回复

              窗棂后应该曾传出母亲的笑声和小儿的朗读声

              房梁上应该有似曾相识燕归来

              唯有精美的窗花雕刻显示出昔日的温馨和安宁

              唯有精美的窗花雕刻显示出昔日的温馨和安宁
              


              16楼2011-06-30 14:07
              回复

                石门框两边的对联字字方正,清楚可辩。


                入口门廊两边的石墩,两只麒麟雕刻得精美无比。

                装置精美的木结构民居

                雕刻精美的横檐现在成了主人勾挂杂物的木梁

                中西合璧的窗花,透露出昔日的风采。
                


                18楼2011-06-30 14:32
                回复
                  2025-05-22 03:17:50
                  广告
                  寻找失去的文明(十二)——何处觅八大

                  八大,就是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书画家。
                  八大山人名朱耷,号八大山人,简称“八大”,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王室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郊外,潜心作画,是清代极有影响的四画僧之一。
                  八大画风简练概括,变形夸张,在三百多年前可谓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比起毕加索的现代艺术可是足足早了两百多所年!
                  他是中国水墨艺术一座高峰,这座高峰至今没人逾越和超越。后来者只能是简单地模仿和虔诚地追随。在他的身后有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吴冠中等令今人刮目的大师。
                  由于工作的关系有很多次去南昌的机会,却没有抽时间去拜会这位大师的故里,心里很是歉疚和不安。昨天,终于就着再次去南昌的机会抽圞了个空,动身前往离市中心十多公里外的八大山人故里(纪圞念馆)一游,以了却我多年的心头遗憾。
                  大师的故里应该是幽静而古朴的吧?那个明清时期的四合院留下了太多大师的身影和墨宝,也许大师会以儒雅的微笑迎接八方仰慕者的到来,甚至会和文友们挥毫泼墨吧?
                  怀着一种仰慕的心情来到了八大山人纪圞念馆,却给了我一记闷棍:八大山人纪圞念馆从去年十二月就开始了维修和扩建,已经被圞拆得面貌全非了。更叫人好笑的是,八大山人故居纪圞念馆已经几经扩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方圆十几公里的山水公园了,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看来并不是我等半吊子文人崇仰八大了,当地政圞府更是重视的无以复加了,八大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已经变成了可供人们旅游休闲地噱头而已了。这里不但有山湖林海,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瀑布,更有儿童乐园,特色饮食,书画一条街和各色土特产等商业专卖店。这可是八大山人生前万万没有想得。更叫人惊讶的是,就紧挨着八大故居后面,一座集声光电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展示馆正在加紧建设,过不了多久,人们就可以坐在里面通过影视画面,立体的了解这位隐居大师是光辉一生了。
                  面对如此规模的文化主题公园,我很是佩服当地政圞府的想象力和开拓能力。我不知是该大笑呢还是该痛哭?
                  面对拆得面目全非的大师故居,我无语。
                  访大师不遇,而被观光,神情恍惚,如若隔世。


                  19楼2011-06-30 14:46
                  回复

                    走过小桥就是大师的家,现在已经被隔断,禁止来人参观,看来动静还真不小。

                    故居已经被拆的面目全非,没有了昔日的古朴和幽静。

                    故居的院墙已被拆除,屋顶的瓦焕然一新。屋里屋外也全部重新改建。

                    被拆下来的原始古砖瓦,是否还会被再次利用,或是作为垃圾处理掉,不得而知。


                    20楼2011-06-30 15:03
                    回复

                      面对被圞拆的面目全非的大师故居,只有怅然若失,默默无语。

                      不见大师只有像一般游人一样在八大景区门口立此存照,以资纪圞念。

                      紧挨着被圞拆建的八大故居的后面正在兴建一座现代纪圞念馆

                      建成的现代纪圞念馆将是这个模样


                      21楼2011-06-30 15:19
                      回复

                        简约洗练的画面,叫后来的毕加索无言以对。

                        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呐喊和脱变,当代画家潘天寿
                        脱胎于大师的体魂,完成了现代水墨画鸟的最后绝唱。

                        书画同源,同形同神。

                        寥寥几笔,浓缩了中国水墨画几个世纪的追求。
                        


                        22楼2011-06-30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