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霸王别姬》除了描写程蝶衣,段小楼和菊仙这个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出了很多的时代变迁,从蝶衣还是小豆子时起,到他自杀,整个社会经历了民国,**,文革,开放等很多过程,因为有着很大的时代背景,所以才使整部影片显得史诗版宏大。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是有点不习惯程蝶衣的。因为跟我印象中的张国荣实在相差太远。看着那个劲歌劲舞的张国荣在这里柔到骨子里,很是有些别扭。但后来看到有篇评论说,为什么女人身上带男子气概能被人们包容甚至赞赏,而男人身上带女子柔美却容易惹人是非?这个问题的确很值得探讨。
但是想在这部片子中找张国荣自己的影子无疑是会很失败的。如果能放下对演员本人的观念来看,或是放下偏见,这部电影的确很值得观赏。
程蝶衣美则美的芳华绝代,倔强起来又是一根筋,当初师傅教导他的“从一而终”真是被他刻在脑子里的。知道最后,他都是用自己的死来完成了自己的诺言。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舞台上的戏,而是戒烟的那场。“娘,我冷,水都冻冰了”,那几声呢喃,连菊仙都不禁为之动容,而将他拥在怀中。这个苦命的小豆子,除了师哥外,没有得到半分温暖。儿时最惨痛的记忆,母亲的狠心和抛弃,我想应该还是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心里。看过很多片子,觉得曾经被抛弃过的人,都会变得很敏感,担心再次被抛弃。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蝶衣如此依恋师哥的原因之一。还有他声嘶力竭的喊“****”和挣扎,能让人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人物心中的苦闷,抑郁,都堆积在心中。只有在神智不清的时候才偶然暴发(后来再次暴发就是文革揭发了。那时的他,说是绝望都不为过了吧。因为他心目中,真真正正的楚霸王,都跪下了,他怎么能不绝望?)
还有一场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戏,就是深夜蝶衣和四爷舞剑,蝶衣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在唱完这句,唱“君王意气尽”之前,他很孩子的做了个甩袖子的动作。然后才唱。这个动作总让我觉得说不出的有韵味,但又找不到好词形容。希望有对这个动作同样记忆深刻的筒子能过来说两句。
然后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菊仙,原谅我把他放在小楼之前吧。
菊仙这个女人从出场就是气势十足,除了在小楼面前偶尔的小女人模样外,很多时候都能让人看到她的聪慧,火辣的性格。很简单的几个场景,从楼上跳下,给自己赎身。都是果断决绝,而且做事做到尽,连鞋都脱下来放在桌上,真真的净身出户。把个老鸨气的半死。不过那个老鸨最后还是镇定的扳回一局“你当出了这门,把脸一抹洒,你还真成良人啦”,最后一语成谶,菊仙总是输在她妓女的身份上。
最喜欢的情节是菊仙初见到蝶衣那句话“老听小楼提起你,听都听成熟人了”,这句真的是绵里藏针,很毒辣。看上去是客套拉近乎,但是明里暗里都是在说,我和小楼那是常在一块的,就连不一定多常提起的你,都让我听成熟人了。蝶衣不傻,所以他摔门而去。
菊仙是辛辛苦苦经营一辈子,最后反倒是让自己最爱的人给出卖了。她最后有没有恨过小楼,蝶衣,已经从她回望的那个眼神中可知一二。其实真到觉得比起小楼,袁四爷,对蝶衣在戏里的认同,菊仙才是在戏外最懂蝶衣的人。所以最后才会有心痛,有救剑,有最后的回望吧。
至于段小楼。他在戏中被另两个主角爱上。不同的是,蝶衣爱的是戏里的他,菊仙爱的生活中的他。这里就出现了唱戏与不唱戏,蝶衣与菊仙的选择与对立。小楼第一次说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时,还说了一句“但在这俗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哦”,这里他用的“咱们”,显然是把自己也算里头了。这时蝶仙已经出现,但是小楼对蝶衣对戏的态度还是有某种程度上的认同。段小楼也爱戏,也爱这个师弟(从师弟掐他腰,他恍惚的深情可以看出一点,当然这种爱很丰富复杂),但是比起戏中,他最终选择了不唱戏,选择了菊仙,即使气愤到在屋子里摔东西,大骂“我段小楼就是个唱戏的”,也只是一种很无力的抗争。虞姬也许是真虞姬,但是霸王在生活中绝不是个霸王。
但是想在这部片子中找张国荣自己的影子无疑是会很失败的。如果能放下对演员本人的观念来看,或是放下偏见,这部电影的确很值得观赏。
程蝶衣美则美的芳华绝代,倔强起来又是一根筋,当初师傅教导他的“从一而终”真是被他刻在脑子里的。知道最后,他都是用自己的死来完成了自己的诺言。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舞台上的戏,而是戒烟的那场。“娘,我冷,水都冻冰了”,那几声呢喃,连菊仙都不禁为之动容,而将他拥在怀中。这个苦命的小豆子,除了师哥外,没有得到半分温暖。儿时最惨痛的记忆,母亲的狠心和抛弃,我想应该还是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心里。看过很多片子,觉得曾经被抛弃过的人,都会变得很敏感,担心再次被抛弃。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蝶衣如此依恋师哥的原因之一。还有他声嘶力竭的喊“****”和挣扎,能让人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人物心中的苦闷,抑郁,都堆积在心中。只有在神智不清的时候才偶然暴发(后来再次暴发就是文革揭发了。那时的他,说是绝望都不为过了吧。因为他心目中,真真正正的楚霸王,都跪下了,他怎么能不绝望?)
还有一场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戏,就是深夜蝶衣和四爷舞剑,蝶衣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在唱完这句,唱“君王意气尽”之前,他很孩子的做了个甩袖子的动作。然后才唱。这个动作总让我觉得说不出的有韵味,但又找不到好词形容。希望有对这个动作同样记忆深刻的筒子能过来说两句。
然后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菊仙,原谅我把他放在小楼之前吧。
菊仙这个女人从出场就是气势十足,除了在小楼面前偶尔的小女人模样外,很多时候都能让人看到她的聪慧,火辣的性格。很简单的几个场景,从楼上跳下,给自己赎身。都是果断决绝,而且做事做到尽,连鞋都脱下来放在桌上,真真的净身出户。把个老鸨气的半死。不过那个老鸨最后还是镇定的扳回一局“你当出了这门,把脸一抹洒,你还真成良人啦”,最后一语成谶,菊仙总是输在她妓女的身份上。
最喜欢的情节是菊仙初见到蝶衣那句话“老听小楼提起你,听都听成熟人了”,这句真的是绵里藏针,很毒辣。看上去是客套拉近乎,但是明里暗里都是在说,我和小楼那是常在一块的,就连不一定多常提起的你,都让我听成熟人了。蝶衣不傻,所以他摔门而去。
菊仙是辛辛苦苦经营一辈子,最后反倒是让自己最爱的人给出卖了。她最后有没有恨过小楼,蝶衣,已经从她回望的那个眼神中可知一二。其实真到觉得比起小楼,袁四爷,对蝶衣在戏里的认同,菊仙才是在戏外最懂蝶衣的人。所以最后才会有心痛,有救剑,有最后的回望吧。
至于段小楼。他在戏中被另两个主角爱上。不同的是,蝶衣爱的是戏里的他,菊仙爱的生活中的他。这里就出现了唱戏与不唱戏,蝶衣与菊仙的选择与对立。小楼第一次说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时,还说了一句“但在这俗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哦”,这里他用的“咱们”,显然是把自己也算里头了。这时蝶仙已经出现,但是小楼对蝶衣对戏的态度还是有某种程度上的认同。段小楼也爱戏,也爱这个师弟(从师弟掐他腰,他恍惚的深情可以看出一点,当然这种爱很丰富复杂),但是比起戏中,他最终选择了不唱戏,选择了菊仙,即使气愤到在屋子里摔东西,大骂“我段小楼就是个唱戏的”,也只是一种很无力的抗争。虞姬也许是真虞姬,但是霸王在生活中绝不是个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