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泳伯吧 关注:33贴子:429
  • 12回复贴,共1
1、保护围岩
       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机械掘进
2、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
       锚杆喷射混凝土作初期支护—柔性支护
3、施工过程的现场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4、一般采用复合式衬砌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可扼要地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新奥法施工,按其开挖断面的大小及位置,可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三大类及若干变化方案。



IP属地:辽宁1楼2011-06-16 09:34回复
    2、台阶法
         台阶法中包括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和超短台阶法等三种,其划分一般是根据台阶长度来决定的。
    ● 适用条件
       跨度较大,围岩较破碎的情况。


    IP属地:辽宁2楼2011-06-16 09:36
    回复
      2025-05-09 19:33:05
      广告
      长台阶法适用条件:
           相对于全断面法来说,长台阶法一次开挖的断面和高度都比较小,只需配备中型钻孔台车即可施工,对维持开挖面的稳定也十分有利。它的适用范围较全断面法广泛,凡是在全断面法中开挖面不能自稳,但围岩坚硬不用底拱封闭断面的情况,都可采用长台阶法。 


      IP属地:辽宁3楼2011-06-16 09:37
      回复
        段台阶法优点


        IP属地:辽宁4楼2011-06-16 09:37
        回复
          短台阶法优点
          优点:
              短台阶法可缩短支护结构闭合的时间,改善初期支护的受力条件,有利于控制隧道收敛速度和量值
          缺点
               上台阶出碴时对下半断面施工的干扰较大,不能全部平行作业。
          优点:
               超短台阶法初期支护全断面闭合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在城市隧道施工中,能更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
          缺点
               上下断面相距较近,机械设备集中,作业时相互干扰较大,生产效率较低,施工速度较慢。 


          IP属地:辽宁5楼2011-06-16 09:39
          回复
            隧道位置选择考虑的因素
            1、地质条件
            2、地形、地貌条件
            3、工程难易程度
            4、投资的数额
            5、工期要求
            6、施工技术现有的水平
            7、今后的运营条件(线路条件)


            IP属地:辽宁6楼2011-06-16 09:41
            回复
              1、越岭线上隧道位置的选择
              何谓越岭线?
              隧道是跨越分水岭的唯一选择。
              选择内容:
              (1)、选择垭口
              (2)、确定高程
              2、河谷线上隧道位置的选择
              何谓河谷线?
              线路特点
              两种选择:靠外(稍偏河流一侧)—短隧道群,靠里(稍偏山体一侧)—长隧道
              工程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宁里勿外”
              


              IP属地:辽宁7楼2011-06-16 09:42
              回复
                (1)、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通风、照明、消防、通讯等设备所占空间;
                (2)、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     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界
                (3)、隧道行车限界:保证隧道中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任何物体不得   侵入的限界;
                衬砌断面的形状
                      ①直墙式圆弧拱
                      ②三心圆拱
                      ③单圆拱


                IP属地:辽宁8楼2011-06-16 09:45
                回复
                  2025-05-09 19:27:05
                  广告
                  ① 衬砌内轮廓线:是衬砌的完成线,在内轮廓线之内的空间,即为隧道的净空断面。
                     ② 衬砌外轮廓线:指为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或称最小衬砌厚度)的外缘线。为保证衬砌的厚度,侵犯该线的山体必须全部除掉,木质临时支撑或木模板等也不应侵入,所以该线又称为最小开挖线。  
                  


                  IP属地:辽宁9楼2011-06-16 09:45
                  回复
                    荷载(作用) 及其组合
                    结构自重+围岩压力+附加恒载  
                    结构自重+土压力+公路荷载+附加恒载  
                    结构自重+土压力+附加荷载+施工荷载+温度作用力  
                    结构自重+土压力+附加恒载+地震作用
                    新奥法的主要特点(1)充分保护围岩,减少对围岩的扰动。(2)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4)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1、长台阶法:长台阶法是将断面分成上半断面和下半断面两部分进行开挖,上、下断面相距较远,一般上台阶超前50m以上或大于5倍洞距。可采用平行作业。适用范围较全断面法广泛。
                    2、短台阶法:分成上下两个断面进行开挖,只是两个断面相距较近,一般上台阶长度小于5倍但大于1~1.5倍洞跨。采用平行作业。适用范围很广,Ⅴ~Ⅰ级围岩都能采用,尤其适用于Ⅴ、Ⅳ级围岩,是新奥法施工中主要采用的方法。
                    3、超短台阶法:分成上下两部分,但上台阶仅超前3~5m。只能采用交替作业。适用于膨胀性围岩和土质围岩,要求及早闭合断面的场合,当然也适用于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各类围岩地段。


                    IP属地:辽宁10楼2011-06-16 09:55
                    回复
                      图6-1从图6-1中可以发现:(1)在形成塑性区后,无论加多大的支护阻力都不能使围岩的径向位移为0;(2)不论支护阻力如何小(甚至不设支护),围岩的变形如何增大,围岩总是可以通过增大塑性区范围来取得自身的稳定而不致坍塌。
                      锚杆类型:1、全长粘接型2、端头锚固型3、锚固粘结型4.预应力型
                      锚杆力学作用 :1、悬吊作用2、减跨作用3、组合4、挤压加固针对围岩
                      天然拱概念:开挖对上覆地层的力学作用能否波及地表与洞室埋深足以使开挖作用局限在地表以下时,上覆地层的变形松动坍塌的过程会在地表一下。某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终止,就好象这个坍塌的周边出现一架能够承受以上地层全部重量的“压力拱结构”
                      


                      IP属地:辽宁11楼2011-06-16 09:58
                      回复
                        地下工程施工主要监测项目
                        1.隧道或地下洞室的变形监测
                        2.地下工程周围地表沉降监测(1)基点的设置(2)沉降测点埋设(3)沉降值计算:ΔH=Hn-Ho1.
                        建筑物变形监测   包括   ①沉降监测:   ⑴ 水准点的设置。如P420表14-1。   ⑵沉降观测点。②水平位移监测    ③倾斜监测     ④裂缝监测
                        1.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
                        4.支护结构体系的监测
                        5.土压力监测
                        6.空隙水压力监测


                        IP属地:辽宁12楼2011-06-16 09:59
                        回复
                          这神马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1-07-02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