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爱情观者
三原一郎制造Chobits的目的,是为了给不能生育的日比谷千岁一个孩子。(最先造出的Chobits是弗莱娅,小唧是因为怕弗莱娅感到孤单才造出来的)但是这不是他的全部目的。因为,只是想要个孩子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来弥补,或者去领养。这显然比制造Chobits要来得容易。而且,这样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他一定要让电脑具有感情。
我认为,三原一郎制造Chobits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让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能寻找到“专属于我的人”,证明“电脑也拥有获得幸福的权利”。他想通过Chobits来验证人与电脑之间是否能拥有无欲无求的爱情。在他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超越一切的,不分年龄,不分背景,不分种族。“他只因为是我而喜欢我,我也只因为是他而喜欢他”,这样单纯的想法,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显得十分难得了。想想看现实中的爱情,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吧。
“爱”对三原一郎来说一定是非常珍贵的吧,正是因为珍贵,才不轻易说出口。于是,本剧中最多出现的一个词是“喜欢”,因为爱就是深深的喜欢。所以呢,研制出的Chobits可以说非常成功,能够拥有感情的电脑,能够被别人喜欢,也能喜欢上别人的电脑。三原一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能感受到幸福。但是,正如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的。有了感情,能够感受到幸福,那么他就同样会感受到痛苦的存在。Chobits真的是非常成功,以至于芙蕾亚成功的爱上了自己的父亲...
三原一郎终于发现到了这个问题:爱情不是单方面的,是两个人的事。一方的付出并不代表另一方就会有同样的回应。他无法回应芙蕾亚的爱,因为他已经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人”。他终于意识到他的天才设计可能会给没有“生命”的弗莱娅带来幸福,却也可能给她带来痛苦。世界上本来没有痛苦,因为有了感觉,痛苦便出现了。三原一郎的确是博爱的,所有的玩偶,人型电脑对他来说都像人一样,他看待她们甚至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但是他知道,别的人未必也会像他这么想。弗莱娅的事更使他明白,如果让人型电脑拥有了爱,但是这爱却无法被人们接受的话,人类无法接受有感情的电人型脑,无法给她们同样的爱,那么有了爱只会让她们更加痛苦而已,这与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于是,他必须要知道,人类到底能不能接受有感情的人型电脑,能不能对她们也产生真正的爱,如果不能的话,他就必须做出抉择!于是,他决定打一个赌,赌注就是所有人型电脑的幸福...
荷兰的赌徒
相信不少人都对小唧开关的设计耿耿于怀吧,为什么偏偏是这样呢,其它人形电脑可不是这样子的!但是如果能考虑到三原一郎的那种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爱情的理想,那么这个设定也许就不那么让人费解了。人们喜欢人型电脑,是因为她们很强大,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是非常好的工具。但是三原一郎不是这样想的,人型电脑不应该被只是当作工具,或者家电。他希望人们喜欢人型电脑不是只对一件好用的工具的那种喜欢而已。所有的人型电脑都是他的孩子,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能够真正被人类接纳,真正被人爱着。所以,他有意让小唧“失去一种能力”。
按下开关将使小唧被重新启动并被初始化,她将失去关于以前的所有一切:记忆,经历,感情,还有心。感情对于人是如此的重要,对人们来说,真正的灾难不是地震,海啸或是瘟疫,而是夺走充满感情的记忆。如果心没有了,那么小唧也就永远不是原来那个小唧了。对于秀树,他爱着小唧,他当然希望能得到小唧的全部,无论身还是心。但是,三原一郎的那个奇怪设计使得当小唧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专属于她的人”的时候,小唧便不再是小唧,那时候,也就是他们分开的时候了。正如《空无一人的小镇》那样:当我找到“专属于我”的人的时候,就是我和他分开的时候。尽管这样,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他...
对三原一郎来说,这是一场赌博,赌小唧在有缺憾的情况下,依然能得到人的爱。因为他终究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真正被人所爱,而不只是欲望的工具而已。爱一个人不是为了得到她,而是希望她快乐,默默守护在心爱的人身边,祝福她,陪伴她,帮助她得到幸福,这才是一郎眼中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