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永远相信电影是由心而发的一种表达方式,导演可以赋予它很多意义,只要你想,他就是你的。昨天又看了一遍《血钻》,这次的感觉比上次更好,不只是第2遍可以更理性的去分析的关系,还有因为是在看完《连环局》之后。那种对比给我更多观赏的乐趣。可以不客气地说对于《连环局》的跟风,我嗤之以鼻!
《血钻》中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我给与很高的评价,这种外形有这样的表演功力实属难得。以前也看过一些他的电影,除了几部除了耍帅没有别的事可做的商业大片外,其他的都可以让我们看到他的天资和努力。同样被视为偶像演员,再看国内港台!哎!无话可说,也许是大众审美的问题,也许是社会风潮指引的问题。
细看《血钻》,其实并不是一部像《达芬奇密码》一样规矩的片子,影片的格式并不规整,但由于导演有效的组织使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就像Edward Zwick的另一部片子《燃情岁月》一样,影片也充满了一种壮烈惆怅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大气的浪漫情绪。这种色彩和情绪为Edward Zwick要表达的东西创造了一个可以赋予生命的感性的温床。在这个温床上导演组织了一系列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的情节,一个接一个,排山倒海,让我们体会到生存的紧迫感。在非洲大陆美丽的景色中体会生活的原始意义——活着。一切只是为了可以活下去,为了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为了可以走出这片被血染成红色的土地。影片里始终再说着一句话“我要离开这里”,可在最后丹尼·阿彻在离这个目标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却放弃的自己梦想!他的血滴到那片红土上,抓起一把,看着非洲大地黄昏那美的令人发指的景色,他知道他无法离开。血钻——用鲜血结成的钻石,淡淡的红色,晶莹剔透,它是永恒、纯洁的象征,可在这一刻它变得妖艳、放荡、嗜血。
《血钻》所反映的只是非洲大陆上残酷现实的一部分,就像丹尼·阿彻的选择一样,我们不能选择离开、逾越这些问题,而要去直视,去解决。
《血钻》是属于Edward Zwick的,但仅仅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