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39,457贴子:6,771,566

回复:有谁看过西游记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循吏和清流两个派别虽然没有现代政党严密组织形式,但他们有相对独立的截然不同的政治主张。清流求稳定,中华民族千年大一统而没有分崩离析,清流功不可没。循吏求发展,与固步自封的清流冲突矛盾常常爆发。车辆飞驰向前,动力与刹车二者缺一不可,即使它们永远都是矛盾中。中华帝国官僚政坛历史长河中,两派斗争源远流长,不仅仅是真枪实弹政治角逐。更重要的是士大夫间两种思潮的斗争,孰是孰非争执千年。如果把胡宗宪看做循吏代表,那么海瑞无疑是清流表率。胡宗宪和海瑞是同代人,海瑞当淳安县知县时,胡宗宪是他上司的上司。海瑞平日省吃俭用,三餐一般没有荤腥,只吃自己种的素菜。一次海瑞给母亲过生日,破例买了二斤肉,这事传到胡宗宪耳朵里,他当稀奇事大新闻到处和人念叨:“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海瑞是著名的直臣、清官,克己奉公近似于苦行僧的生平,获得无数的溢美之辞。海瑞是一个正人君子,但却很难说是一个好官。他品德虽高但没器量,原则性虽强但缺乏灵活,海瑞做事太极端,不适合为官,这种人在官场上很难混得走,只能有政德而很难出政绩。可以做表率,不能挣饭吃。从某种角度上说,油门可能比刹车更可贵,毕竟先出行,再求稳。如果没有动力,车子不启动光要个刹车有什么用呢?其实,不但官场,在普通的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中,拘泥于完美主义思想的清流表率们,也很容易被理想化教条误导,往往漠视现实生活实际,一不小心就陷入偏执的误区,把自己独立于、孤立于现实生活。


158楼2011-06-12 11:08
回复
    根据最新科学证据,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并不是地球土生土长的,所有生物的共同零件(二十种基本氨基酸)并非在地球上孕育,这种独特的高分子构件来自于星外陨石。生物,很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宇宙行为,特立独行的宇宙行为。生物行为的独特性,意味着它们与通常宇宙行为存在矛盾性。生命的历史即是一部与通常自然界的斗争史,人类历史也是如此。世界是否完美,是人类站在自身立场对客观自然的主观评价。既然人类与客观自然界永远都存在矛盾,那么客观世界对人类而言永远都不可能“完美”!!!
    不但行为学来看,人与自然存在矛盾,认识论上看,人类也不可能完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物理学有一个“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2π,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我们从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认识客观世界分析问题过程,和做普通数学题大致是一样的,简化版的描述如下:
    已知‘真理1’和‘真理2’,可以推测出‘真理3’
    真理1 +真理2 =>真理3
    然后:
    真理1 +真理2 +真理3 =>真理4
    真理1 +真理2 +真理3 +真理4 =>真理5
        ……………
    真理1 +真理2 +真理3 +真理4 …+真理n=>真理n+1
    需要特别指出,一切的人类认识的“真理”,均来源于实践检验,由于实践检验的局限性,平常我们所谓的真理也是局限性的。人类所知的一切理论、真理、定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根本没有“绝对正确”公理一说,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正确”学说。上面的推理过程中,省略了误差因素。事实上,误差是普遍存在的!!!
    一般而言如果误差不导致错误,我们叫它‘可容误差’,用ε符号表示。上面推导公式考虑‘可容误差’因素,表述为:
    (真理1+ε1) +(真理2 +ε2) =>(真理3+ε3)
        ……………
    (真理1+ε1) +(真理2 +ε2)…+(真理n+εn)
    =>(真理n+1 +εn+1)
    接触过数学级数的同学都知道,级数无数次累加后,原来‘趋于零’的可容误差ε,很可能不再‘趋于零’,变成“不可容误差”,导致等号变成不等号,‘真理’变成一个‘错误’!
    


    159楼2011-06-12 11:10
    回复
      上述精简版的推理过程,只想说明一件事情。由于人类认识体系本身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由一个个‘相对正确’的真理,推导出‘绝对不出差错’的结果。前辈双脚踏过的道路,并不一定能成为后世按部就班的行动指南。更何况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古人的认识体系只不过真实世界的残枝碎片冰山一角,我们面前更多的是我们从未认识、从未踏足、从未可知、广袤无垠的未知领域。
      人生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一个错误。但是,莫非我们因为害怕犯错,就不迈出下一步吗?对于未知的畏惧,很多人会退缩,齐天大圣不会。
      我们所以喜欢孙悟空,不因为他完美无缺、战无不胜,而因为他勇于面对、百折不挠。即使狮驼国面对皇亲国戚,即使命悬一线,行者依然选择战斗。只有一种例外,失去战斗的意义。【大圣听得两个言语相同,心如刀搅,泪似水流,急纵身望空跳起,且不救八戒沙僧,回至城东山上,按落云头,放声大哭,叫道:“师父啊——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行者凄凄惨惨的,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今朝到此丧命!罢,罢,罢!老孙且驾个筋斗云,去见如来,备言前事。若肯把经与我送上东土,一则传扬善果,二则了我等心愿;若不肯与我,教他把松箍儿咒念念,退下这个箍子,交还与他,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很多清流都是铮铮铁骨,可以被打死,不可以被打败。而循吏是理性的,敢于直面现实,哪怕直面失败!
      


      160楼2011-06-12 11:11
      回复
        大千世界(不仅仅神话中),也只有风才有这般超凡脱俗的本领,有时可助火势,有时也可灭火,有时吹得人瑟瑟发抖。这正是风的魅力,无影无踪、无处不在、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它是真正的武林至尊!
        现实中的风灭火旺火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风的原因(氮气含量、氧气含量、水分含量等),又有燃烧物的原因(汽油、蜡烛、木炭、落叶等着火点、结构差异),还有风的强度、方向、节奏等等因素影响。如果真要搞个透切,怕是诺贝尔奖金都拿到了。《西游记》的风为什么能既灭火又旺火,其矛盾两面性相对容易理解。
        就像雨水代表财政一样,西游记里‘风水’有明确的指向性。‘风’的内涵丰富,风俗、风气、风波、风范、风采、风流等等。
        虽然不很准确,有一个现代词汇大体上可以对应西游记里风的种种含义---舆论,正似那只亚马逊蝴蝶的翅膀,从风生水起,到风起云涌,进而风卷残云,再到暴风骤雨。
        


        162楼2011-06-14 09:56
        回复
          参加这场举世闻名起义的底层士兵,绝大多数都不是革命dang人,有许许多多是在谣言四起的气氛中卷入兵变,他们不是在轰轰烈烈热血沸腾中,而是在糊里糊涂诚惶诚恐中,成为历史制造者的。


          164楼2011-06-14 10:07
          回复
            公元1911年,这一年中国是辛亥年。新成立的皇族内阁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全国各地商办铁路将逐步收归国有。激愤的留日生江元吉割肉血书:“流血争路,路亡流血,路有国存,存路救国”。出。


            165楼2011-06-14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