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社中学吧 关注:304贴子:14,537

回复:喜欢 beyond的进来顶一下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ok


72楼2006-07-19 14:22
回复
    我的同学都是有很多因为我喜欢上beyond


    73楼2006-07-19 15:49
    回复
      2025-07-15 17:04:23
      广告
      《无泪的遗憾》 作者: 李瑞强2006-07-19 03:08
      《星期天》的《冷雨夜》,我《随意飘荡》,好像进入了《迷离境界》。我知道自己还《年轻》,但却有了《时日无多》的《叹息》,听到了类似《撒旦的诅咒》的可怕《声音》,仿佛自己正处于《无重状态》。我《祈祷》《长空》里有我《遥远的PARADISE》,因为我《奉信》世界充满《和平与爱》,《愿我能》《每段路》都《与你同行》,《飞越苦海》《冲开一切》《勇闯新世界》。 

        《岁月无声》飘去,《又是黄昏》了。唱着《无名的歌》,《从未曾后悔》打开《The Other Door》,走进《狂人山庄》,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快乐王国》。《遥望》这片《新天地》,《追忆》《温暖的家乡》,想对《爸爸妈妈》说《真的爱你》,但《心内心外》,都只觉得《无尽空虚》。想知道芒芒《大地》,《谁伴我闯荡》?

        回望《过去与今天》,何处还有《东方宝藏》?这只是个《爆炸城市》,早已掩盖了《九十年代末的忧伤》,《午夜流浪》,沿着《旧日的足迹》,在《漆黑的空间》里,《和自己的心比赛》,《永远等待》那一个《海阔天空》的梦想;这也是个《摩登时代》,《农民》都可登上《现代舞台》,《继续沉醉》于这《千金一刻》,《点解、点解》。

        或许我是个《糊涂的人》,总是举起《超级武器》,与《俾面派对》相对抗,却推崇《高温派队》,但是《我有我风格》,并且总会《坚持信念》。我不信人生中会有《缺口》,也《讨厌》别人用自己的方式《管我》即使是《逼不得已》。我的思想总是《太完美》,从《门外看》,好像一切都只是《幻觉》,不过《战胜心魔》,《无何不克》。参加《未知赛事的长跑》,《今天就做》,这个世界《谁是勇敢》《谁来主宰》。忘却《逝去日子》,忘却《天真的创伤》,《为了你,为了我》,《不再犹豫》,《牺牲》一切,去找寻《走不开的快乐》。

        原以为找到了那颗《相依的心》,《曾经拥有》《昨日的牵挂》,《喜欢你》,《Water Boy》。不相信《Myth》里的故事,但《Long Way Without Frients》,《与你同行》《总有爱》。多渴望《完全地拥有》,多渴望,再见理想》,与你携手《抗战二十年》,多渴望你能《冲开一切》,《一辈子陪我走》。

        只有《你知道我的迷惘》?《笑话》。一切都只是个《无泪的遗憾》。


      74楼2006-07-19 16:12
      回复
        不是每一种声音都是音乐,不是每一支乐队都叫BEYOND 
         站在巍峨的《长城》上,《遥望》那辽阔的《大地》,耳边环绕着《午夜怨曲》仿佛看到了你那《旧日的足迹》昔日的《光辉岁月》,但心里却是《无尽空虚》。 
         《真的爱你》的时候,你却塌上那《灰色轨迹》与我们作了《无声的告别》。 
         《冷雨夜》里我《无语问苍天》,只好《永远等待》离我们远去的你。总是妄想着奇迹的发生,《愿我能》与你《卑面派对》,然而你却一去不复返,我感到真的累了。 
         放不下的是你,所以我要《坚持信念》,我便《冲开一切》杂念,《不在犹豫》,同他们塌上《抗战二十年》的道路。 
         在你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你犹如《亚拉伯女郎般》的吸引着我,还没有来得及对你说《真的爱你》,你就踏上那《早班火车》离我们远去,你.....离开了......离开了.....我们.....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还是把你当作《情人》般看待,仍旧那样的《喜欢你》,甚至渴望得到你那《孤单一吻》。 
         我以没有了以往的《不可一世》,惟有的只是《无泪的遗憾》。 
         《岁月无声》,一晃就是十几年过去了,再这十几年里《谁伴我闯荡》,惟有你-——永远的BEYOND!永远的家驹,虽然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也对你有颗《永不消逝》的心。所以惟有你,我真的《无悔这一生》。 
         在那《和平与爱》的日子里,没有战争,仅有的《全是爱》,然而你就这样的离去,《我是愤怒》的,愤恨上天对你的不公,以及对我们这些歌迷的不公,内心犹如《交织千个心》般的混乱,但我却无能为力,惟有《无泪的遗憾》。 
         你曾说过《命运是我家》,《活着便精彩》是每个人的《信念》。 
         愿你在天堂里会想起我们这些支持你的粉丝,会想起这里有《你温暖的家乡》,也会想起爱你的《爸爸妈妈》,会想起曾经的BEYOND! 
         愿BEYOND三子的未来《海阔天空》!


        75楼2006-07-19 16:14
        回复
          beyond


          77楼2006-07-19 16:18
          回复
            但是又一个Beyond也开始了。与许多人不同,我还喜欢如今的这个Beyond——而且程度不亚于对其前身的喜欢。我很乐意看到他们回到家乡,听到他们又唱起愤懑又偶而暧昧的香港之歌。他们实验,一如既往;多了本色狂放,少了犹豫感伤。若是家驹仍在,他也会这样回来,这样做下去。对此我深信不疑。诗歌是一片土地中长出的花朵,音乐又何尝不然。若香港真是文化沙漠,Beyond就是生命不息超越不止的仙人掌。我又从这个新的旧乐队的声音中听到了“乐与怒”:在粤语中,“乐与怒”的发音就是英文的Rock n’ Roll——这是一个曾为殖民城市的文化里的一个奇妙暗合。这种声音并不强大,却足够摇撼青春那仍愿颤抖的心灵。不错,有音乐,能愤怒,这就是Beyond的音乐心灵。值得高兴的是,抗战二十年的它终于高高地扬起了“超越”的旗号:他们无愧于这两个汉字,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一段文化时光,感受一段真切的困惑与惆怅。也正是这支乐队,令香港这个城市的文化地图更加完全、清晰。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还有那么多的人喜爱着这个乐队,在大陆,在香港。只是,但愿Beyond的超越之旅不要单纯变成新闻纸上的所谓万人大卡拉OK或大规模的集体怀旧而已。你若热爱摇滚,你若视Beyond为一支摇滚乐队,就当明了音乐并非专为怀旧而设:怀旧只是对过去的无望追谥,是干枯的独自偷欢。此刻我们也许应该牢记,Beyond也有一个“彼岸”之意,而一切彼岸世界都只能求索于今生今世。这是此支音乐组合的信念,也应是给听者们的最真实赠礼。 
             并非没有批评的声音。有人说,在大陆的透镜之下,这支香港的名牌文化产品被放大的失了真。他们此行的目的,仅仅只是几个过气的老男人拿一个已经离世的昔日英雄开涮,趁大众怀旧之机,以摇滚之名而大行捞取铜板之实。可尽管如此,我们以上的“赋予意义行为”又有何不可!惟愿人人都有音乐升自心底,宣之于口,心花怒放。如此,相信许多时日以后你就都能记得: 有个Beyond,来自香港。


            79楼2006-07-19 16:25
            回复
              懂得乐理的人可心关心诸如黄家驹的吉他在全亚洲或全中国的圈内排行老几之类的问题,可以思考他与乔沙翠雅尼或爱力克·约翰逊的差距到底有多少——Beyond的fans内部与非fans之间经常有这样的争论,结论当然是没有结论。攻击者最有力的武器是指斥Beyond根本就是伪摇滚,真的摇滚是要去大听齐柏林飞船或Who的。若你想接近Beyond,肯定会半路跳出一只眼放凶光的拦路虎,厉声问你是否怀了对“摇滚”的爱戴与忠诚:对Beyond的fans最恶毒的打击莫过于说它不摇滚,仿佛如果这一处受了攻击,遭受破坏,Beyond历经光辉岁月建设起来的文化瑰宝就会落得个香消玉殒,沦为众多逝去日子中的一个气泡。无可否认,如此众多的人们喜爱这支乐队,首先是他们以为其代表着一种进步的方向;他们是摇滚乐手,而非人尽可唱可传可玩的张学友。 
               而面对非fans的恶毒进攻,Beyond的崇拜者们能运用的最后一枪就是大声宣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未有人能令所有人信服地界定清楚何种音乐为摇滚何者非为摇滚。既然如此,我自然可以说我的乐队是摇滚,你说不是又有何用!于是大家就只好各自说说,弄得这支乐队与摇滚的真切的关系却少有人问询了。 
               其实,我们不妨留意一下Beyond他们对此的态度。虽说“作者已死”,他们的态度却总有些参考价值。据我所知,黄家驹就从未说过Beyond是一支摇滚乐队,更不消说“香港只有这支摇滚乐队”的豪言壮语了。直至今天,Beyond三人都已经完成了他们所说的每个人都是音乐人的超越之梦之时,我也未在他们的言谈中发现他们将自己目为摇滚精神香港惟一代理人的角色意识;尽管他们在那些言必称我是你们的歌迷的众多娱记热狂的诱导式提问之下不免变得言辞暧昧,虽然他们仍然坚持认为香港没有音乐。注意,他们并没有说“摇滚”两字——“摇滚”并不等于音乐。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在众多的fans眼中,摇滚可并不仅仅是音乐而已。这点大伙其实都明白着呢。 
               因此,我大有理由认为,家驹以及如今的Beyond都是诚实的音乐人,他们不崇拜概念,他们并未只是想放大自己,来一味利用摇滚这个文化领域中的大词儿。他们做的是只是音乐,他人的喧嚣——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鼓噪呐喊的fans——与商业机器的轰鸣就与他们终于有一道不可忽略的裂缝。我宁愿相信,这正是可以称为“伟大”的音乐人的一项不得遗漏的指标。 
               有人告诉我们,Beyond是香港摇滚文化的代表人物,既然如此,若是我等还不赶快对其顶礼膜拜就要成为无文化的现代野人了,这还了得。文化这个字你岂能掉以轻心。然而想起fans对非fans攻击的答语,即没有人能清楚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摇滚,没有人能给我一块屡试不爽的文化试金石,我们的敬意便不免打了三分折扣。于是我这样的怀疑却无助的孩子就只好走向《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脑中闪烁着符合论的火光,我只想相信一支乐队是摇滚乐队。然而—— 我失败了!Beatles产地出版的伟大的百科全书的解释严重地打击了我的信仰:他居然说摇滚其实只是流行音乐的一种,摇滚乐手也同样并非永远是电吉他的翻江倒海,他们宛如战士,挥戈上阵。更可气的是,它竟然说摇滚乐手们经常歌颂小汽车!——你发现Beyond经常歌颂一辆Benz吗?《早班火车》自然不属此列。步出西方文化的伟大宝库,我这渴望摇滚精神的人儿仍然是一头雾水。 
               我们糊涂了,糊涂到非得让Beyond去摇滚:他胆敢不摇滚,他就是对不起全国人民,对不起香港的父老乡亲啊。只有摇滚令Beyond拥有意义。


              80楼2006-07-19 16:26
              回复
                这简直是一定的。 
                 于是我们也就有可能明白了一些事实:早在1988年Beyond刚刚开始站住之际,不少的香港地下乐队与著名乐评人就开始了口诛笔伐。罪名?自然是你不够摇滚,或者能摇滚却不摇不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在其演唱会上大喝倒彩,讥其缺乏摇滚精神,没有意义云云。这种指责其实一直追随着这支乐队,台湾,日本,到如今的大陆。与之恰成对立的,是今年北京演唱会的狂热之极——原因?因为他们是摇滚战士或曾是摇滚战士。您瞧,多么有趣的两面一体! 
                 也许我们忘了,Beyond是他们自己。他们的歌里唱着“要听Rock n’ Roll”,莫非就非得边摇边滚?我承认,他们是有理想的音乐人,有理想是说他们不愿屈服:可这并非专指不屈服于商业机制的淫威,它还指他们并不屈服于我们众多听者野蛮地强加于其身的意义、情绪或理想;他们自由自我,他们高唱我歌,这才是音乐人的真相与本色。后家驹时的三个人创作了《蚊》这样的作品,立即%


                81楼2006-07-19 16:27
                回复
                  2025-07-15 16:58:23
                  广告
                  将Beyond放回原处 

                   摇滚精神,如果真的有这种东西,也只是让你忠于自己。这样说应该无甚大谬。我们的确常常听到这几个字眼,其出现频率绝对能叫那个感慨哲学精神衰微的德国人黑格尔大跌眼镜不已。就连中国的先贤王充听了也不免生疑:若有这精神在,那摇滚的形体又在何方呢?Fans紧跟着Beyond不放,不就是视之为“打不死”的摇滚圣斗士? 
                   毫无疑问,Beyond早已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我们若要探究其文化意义,就不能再固守于他们的个人。如果坚称他们正是摇滚精神的具体化,我们就会令黑格尔颔首,却叫法兰西思想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皱眉。依照文化大师布尔迪厄的思路,我们应该将提供社会的整个文化活动视为旨在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供给,Beyond也就自然成为了文化产品;然后,我们就要来探讨,若大家都认为beyong是流行音乐中的一支摇滚文化,我们就应考察人们是如何获得摇滚的口味并因此而偏爱这种摇滚而非其他;而且更为重要的,人们感兴趣的到底是一种作为能动者行为活动的摇滚,还是作为表演的摇滚呢?惟因如此,我们才要将Beyond放回原处,即放置回它萌芽生长的中国香港。而想到Beyond还是一支在香港本地十分热火的乐团,这种放置就尤为不可缺少了。简而言之,Beyond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意义必须在其本来的语境中才能得以平实地考察。 
                   抓住一个小小事实:Beyond的上海演唱定于11月21日。而在三百多年前的1695年的这一天,公认的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亨利·普策尔(Henry Purcell)去世。我将如此跨度的事件联系起来并非因为音乐——据说黄家驹不识简谱,这点连张学友也比不过——而是有个极为时髦的词组蹦进我的思想:后殖民主义。香港毕竟是中国第一个被割让的殖民地。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德里克的说法,“后殖民”一语至少意指“对前殖民地社会现实状况的一种真切描绘,在这种情况下,它有着明确的指称对象,比如后殖民社会或后殖民知识分子”。这样,我们大可以说,批判现实主义的乐队Beyond也肩负了同殖民主义斗争的大任。他们也自然成了文化领域的战士。按照时髦的说法,他们从事的文化活动属于“反文化”范畴。而在其敌人中,最强大的当非商业主义莫属。 
                   文化是一个战场。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是最为典型的中西文化的交汇之所。而在理论家弗朗兹·法侬看来,反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起本民族的的文化。在香港,中国文化中的重头自然是广东文化。Beyond也正是在这一大潮中拿起了自己的文化武器,开始了自己的作为“人们唤醒者”(法侬语)的工作。听过他们作品的读者相信自有体会。


                  82楼2006-07-19 16:28
                  回复
                    再见理想 
                    语言:粤语 
                    类型:专集 
                    出品公司:-- 
                    出版日期:1986年 

                    “心中一股冲劲勇闯/抛开那现实没有顾虑/仿佛身边拥有一切/看似别人筑起隔膜/几许将烈酒斟满那空杯中/籍着那酒洗去悲伤/旧日的知心好友何日再会/但愿共聚互诉心事/一起高呼ROCK N' ROLL”——BEYOND《再见理想》 

                      要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很多时候我们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作个痛苦的抉择,而往往现实会占上风。在忙忙碌碌中慢慢地忘掉了当初的理想,忘掉与理想SAY GOODBYE的时候的那种心情,那么,来听听BEYOND的《再见理想》吧。 

                      1986年,BEYOND还是一群热血的摇滚青年,还没有像后来唱“大地”、“乐与怒”、“海阔天空”那样成熟理性并带点悲天悯人的感觉,他们只是在直抒胸臆。他们还是香港的地下乐队,不为大众所接受,《再见理想》甚至是他们自已掏钱出的。但听这张唱片,我们就可以完全了解BEYOND的音乐精神,更进一步的说,是黄家驹的音乐精神。


                    84楼2006-07-19 16:37
                    回复
                      国语怀念精选 
                      语言:国语 
                      类型:精选集 
                      出品公司:滚石唱片 
                      出版日期:年


                      85楼2006-07-19 16:40
                      回复
                        永远等待 
                        语言:粤语 
                        类型:EP 
                        出品公司:宝丽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87年1月 '


                        86楼2006-07-19 16:40
                        回复
                          孤单一吻 
                          语言:粤语 
                          类型:EP 
                          出品公司:-- 
                          出版日期:1987年 
                          ,


                          87楼2006-07-19 16:42
                          回复
                            新天地 
                            语言:粤语 
                            类型:EP 
                            出品公司:Kinn's 
                            出版日期:1987年9月 
                            ,


                            88楼2006-07-19 16:43
                            回复
                              2025-07-15 16:52:23
                              广告
                              亚拉伯跳舞女郎 
                              语言:粤语 
                              类型:专集 
                              出品公司:Kinn's 
                              出版日期:1987年8月 

                                “阿拉伯跳舞女郎”这张粤语专辑,是Beyond早期的重要代表作,整体上有浓烈的中东味,Beyond五人穿着阿拉伯地区特有的衣装,弹着琴,敲着鼓,唱着歌。听完这 张专辑,让我感到“他们的歌声放佛从很远的地方慢慢的向我们走来”!家驹独特的略带沙哑的声音与歌词和旋律行成了的整体!,


                              89楼2006-07-19 16: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