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秦良玉与郑晓路一起,回撤向山海关。走到半路上,算是安全了,郑晓路却迟疑了起来,就这么一头钻进山海关去?敌友未明,说不定自己吃个饭,帐下就冲出三百刀斧手来。看来山海关还是不去的好。
他微微一思索,看到那边秦良玉正与马祥云说着话,一老一小都是泪眼汪汪的。趁机叫住陈圆圆和吴襄,叹道:“吴老先生,我有一事相求。”
吴襄一见救了自己的人话,自然赶紧回礼道:“义士但说无妨。”
郑晓路长叹了一声,认认真真地道:“如今闯军已经进入了京城,明廷算是没了。我希望你们能去山海关劝劝吴三桂将军,请他一切以大局为重。这种时候务必要先抵抗外侮,希望他能向李自成投降,以保山海关不失。”郑晓路的打算其实很简单,就算吴三桂降了李自成,对自己来说也没什么危害。管你李自成的贼兵还是吴三桂的铁骑,我只要在四川慢慢种田,弄出足够多的来复枪兵,根本就不怕你们。
但若吴三桂和李自成叫板,又被清兵所乘,那就麻烦大了,历史很有可能重演,那就成了最坏的情况。所以吴三桂现在投降李自成应该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好的方案。
郑晓路原本的打算是叫吴襄和陈圆圆一起去劝,没想到陈圆圆现在根本没嫁进吴家的门,这么说来,根本就不可能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生了。因此只叫了吴襄过来,就没理会旁边的陈圆圆。
吴襄的表情也不知道是悲还是怒,他听了这段话,长叹一声道:“可是……我吴家原有三十四口人,现如今不过十人还活着,全都是拜闯贼所致……要我儿投降李自成,这……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旁边的陈圆圆也道:“大王,您要吴老爷去劝吴将军归降于李自成……这于你又有什么好处?妾身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您要冒着身命危险,跑来这样掺和一下?”
郑晓路想了想,还真是这样,我就像了神经病一样跑过大半个国,就为了来使尽手段阻止吴三桂开关投清。这个举动如果不是洞悉历史的人,绝对看不懂,因为吴三桂接下来会做什么决定,根本就不是所有人能猜到的。
就连李自成,现在也根本没有想到清兵会入关。直到真正生山海关大战时,李自成也没有做好迎击清兵的准备,他压根没想到事情会像这样展。于是山海关大战暴,李自成提着十万精锐与吴三桂的五万精锐和三万乡勇对阵,当两方筋疲力尽时,清兵突然出现,将李自成的精锐一口吃光,直接导致李自成的大军彻底崩溃,后来就没了打赢清兵的希望。
要怎么说明呢?郑晓路冥思苦想,不论怎么说,吴襄和陈圆圆也绝不可能相信自己能洞悉未来。
他心突然一动,想起一件事来。清兵在入关之前,吴三桂曾经派信使向清兵求助,但是当时清廷**,假装不同意吴三桂的归降,非要到吴三桂抗不住李自成时才接受他的投降。这件事说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如果吴三桂本来就想向李自成投降,那根本不需要吴襄去劝。若吴三桂并没有向李自成投降的意思,那他一定会写出这封信,只是吴襄与陈圆圆已被自己救出,吴三桂写的信一定会用别的理由,但总之这封信是会有的。
他想好了说词,对着吴襄和陈圆圆抱拳道:“我有一事,可说与吴老先生和陈姑娘耳,切莫再让第四人听到。”
“请讲”
“其实我得到密探的报告,说吴将军心早有降清之意,不久他就会写一封信给清廷向他们乞师对付李自成。”郑晓路叹道:“吴老先去去了山海关之后,观吴将军的言行,就可知道我所言非虚。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希望你能拼命力劝,让吴将军归降于李自成,以免给了清人可乘之机。若你力劝不成功,吴将军一意孤行要写出那封信,你们可以告诉他,清人必定会拒绝他的乞师信,因为清人压根没有想过接受他的投降,只想把他赶尽杀绝。”
郑晓路仔细想了想,又道:“若他向清兵乞师不成,又实在是不愿意归降于李自成。请他派个人来天津,我有别外的路可以指给他走。”
“另外的路?”吴襄大奇,他虽然退休在家,天下大势好歹是知道一些的,到这个地步,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
郑晓路突然莞尔一笑,道:“在下就是川阎王军的领,郑小路”
听了这话,吴襄只觉得一阵脊梁冷:“你是?你是阎王?”
旁边的陈圆圆叹道:“吴老爷,他确实是阎王……妾身在南京就见过他一次了。”
吴襄一阵愕然,过了良久才叹道:“果然还有另外的路,那就是投降于阎王?降闯王、降阎王……又有多大的差别?”
“有差别,差别非常大。”郑晓路淡定地道:“如果降我,我愿尽一切的努力,将清兵阻挡在关外,在这个大前提下,我可以付出一切条件。”
郑晓路顿了顿又道:“但是……我在东北这里的实力见不得人,拿不上台面。如果他降了我,局势也许会展得非常困难,所以……吴老先生,我希望你们不要急着劝他归降于阎王军。先劝他归降于李自成吧,这才是最符合汉族人利益的事情。若他与李自成通力合作,对国家最为有利。
www.YZ u u.com 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吴襄白了郑晓路一眼,冷然道:“这么说来,阎王大人还是一心为国了?就没半点吞并我孩儿的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