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吧 关注:848贴子:14,307
  • 1回复贴,共1

【转载】曹操攻取汉中张鲁之战, ——兼论阳平关的攻克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1楼2011-05-26 16:45回复
    2、《世语》的说法,也有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野糜为什么会在夜里突然不顾一切地冲入张鲁军的营垒?我们知道,防御的营垒,为了防止敌军的偷袭和便于观 察,在夜晚会在营垒四周燃烧许多的篝火以及火把,而且张鲁的防御阵地绵延十余里,这个阵势是很明显的。而野糜是一种胆小、警觉、温顺的食草型动物,而且很 害怕火。正常情况下,是完全不可能不顾一切地冲入有很多篝火和数万人马的营垒的。因此,这个野糜在夜里突然不顾一切地冲入张鲁军的营垒的原因就在于曹军的 夜袭,这些野糜无意中正好处于夜袭的曹军和张卫的营垒之间。
    3、《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说,曹操布置了先假装撤军,待敌防御松解后,发动夜袭。曹操派出的是将军解忄剽、高祚的部队,这批部队,在夜里偷偷向阳平关进 军,半路上却被胆小而又警觉的野糜发现,于是野糜只好向着曹军行进相反的方向奔跑。结果在跑到阳平关前时,遇到了绵延十余里的张鲁军营垒,野糜一时间无路 可逃,只好不顾一切地冲过营垒。这才造成了敌军营垒的损坏。
    《世语》记载“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我认为有错误,这里的部队并不是“误与卫众遇”,而是主动进行的夜袭作战。因为一般情况下,部 队夜里是不会行动的。由于高祚的夜袭部队不可能是大部队,因此,只能“多鸣鼓角”,以造成兵力强大的声势。但是高祚部队夜里的突然出现在张鲁营垒前,则与 《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正好吻合。
    因此,曹军攻克阳平关,固然有野糜突然冲坏张军营垒的偶然因素,但是我们应看到,这个情况也是夜袭部队导致的,野糜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主动冲击营垒。而且, 即使没有野糜突然冲坏张军营垒,夜袭的曹军也很有可能一举突破张军的防备已经松解的营垒。野糜的冲击,只是省去了曹操攻打的麻烦。
    五、 关于曹操是否应当趁势南下攻蜀的争论
    关于这个问题,其记载见于《三国志刘晔传》: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 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 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而《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那么,刘晔、司马懿的建议是否可行?曹操是否真的错过了一举收复蜀地的机会呢?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曹操确实错过了大好时机,属于 战略性决策失误,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曹操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以当时的兵力和战役准备,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攻蜀成功。本人赞同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部队疲惫不堪。曹军在此前,即使从三月自陈仓进兵开始,到七月进占汉中,也已经连续在险峻的山地行军作战达五个月之久,其部队已经处于很疲劳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不经休整,就要连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蜀地的战役,对部队的战斗力削弱很大;
    2、后勤补给困难重重。曹军进攻汉中,其粮草基地必然设在关中地区,这样就必须隔着险峻的秦岭向前线运送粮草,困难重重,即使是攻打阳平关的很短的时间, 曹军竟然就已经发生了粮草危机。如果要从汉中直接大举进攻蜀地,势必造成更大的后勤问题。虽然汉中可能有一些粮草,但是一则汉中本身军队数量较少,而且这 些部队投降之后,也要吃饭,因此如果要想依靠汉中来解决大军的大规模战役粮草保证是不现实的。
    


    IP属地:福建4楼2011-05-26 16: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