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宣称自己是人上人,是神,并且真的以为拥有神的权威,从而想在人的本能欲望以及更大的社会欲望上都为所欲为时,他就走到了自己和历史的反面,他就只能以小丑的形象被历史和良知所嘲弄了。
影片中的卡里古拉就是这样一个自以为神的丑类。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卡里古拉在刀光剑影的血腥中死去,头朝下,死不瞑目……
不知道卡里古拉在垂死的目光中看见了什么?也许看见了中国的秦始皇——他曾经想做万世的统治者,结果一世尚未结束就死在出巡路上;也许他看见了德国的希特勒——他曾经想统治全人类,结果最后只有一个情妇陪着他服毒自尽;也许……也许垂死的卡里古拉看见了天下一切想以神的名义摧残和扭曲正义、善良和美好的丑类,然而他注定不会看见上帝与公正。他害怕,一切丑类都没有勇气面对最后的审判。这大概也是许多堂庙香火旺盛的另类解释吧?
《卡里古拉》的故事有史可依。公元14—54年罗马帝国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确有过提比略、卡里古拉和克劳狄三个皇帝。这个王朝后来在第四任皇帝臭名昭著的尼禄手里灭亡;提比略治内的确加强了元首顾问会议的权力,也的确鼓励告密;《卡里古拉》和史实不尽一致的地方是: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养子;克劳狄不傻;近卫军集中于罗马是克劳狄治内的事;军队左右政局,废黜皇帝也在克劳狄与尼禄治内。
《卡里古拉》不是那种忘记了史书也是人写的,对官方史籍亦步亦趋完全丧失主体性的作品,也不是那种因为无力对历史做出独到的人文关怀而把胡说当戏说的作品。这是历史题材影片创作典型欧美式的“大不真实小真实”。大不真实为了凸显现代人对历史必需的、独有的人文关怀,因为历史是今人的历史,不是印刷的历史,不是统治者的历史。小真实为了使现代人对历史的再认识更立体,更可感。历史不是平面,不是断面,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今人看到的巨流曾经是先人的今天。
《卡里古拉》再现了古罗马的辉煌和古罗马的奢靡,凸显了现代人对一个由先人创造的古老神话的深切思索。卡里古拉形象揭示了西方历史一切荒淫无道的暴君性格,和现代人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并深藏于潜意识层的某种本能欲望。
历史是一部大戏;古罗马帝国是一部大戏;《卡里古拉》也是一部大戏——一部因为充分发挥电影的逼真照相特性,表现人类欲望冲突而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的大戏。
汀托·贝拉斯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要素:
1.场面调度显示极其深厚的戏剧功底以及运用电影语言的纯熟。
2.表演臻于极致。
3.震撼的视觉效果。
4.追问人类根本问题。
http://book.sina.com.cn/2003-06-20/3/9741.shtml
++++++++++++++++++++++++++++++++++++++++++++++++++++++++++++++++++++++++++++++++++++++++++++++++++++++++++++++++++++++++++++++++++
点评:
1、疯狂背后隐藏了很多的东西~~!
2、情色电影教父丁度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