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519贴子:10,050,892

原创:“芙蓉女儿”泪,让大家真正认识一下红楼梦人物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完《红楼梦》,真真如作者所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花名签。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香菱抽了一根并蒂莲,可巧香菱抽完后,轮着就是黛玉,黛玉还在默默地想了,"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擎着才好。"结果抽到了题着"风露清愁"的芙蓉。其实这应该是芙蓉花的第二次出场。为何?小说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在"又副册"中看到后来象征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荷花也称为"芙蓉"这是古往今来大家都认可的。那么香菱也是一株芙蓉。以前看红楼梦一直不知道香菱这个人物出现究竟有什么意义,因为《红楼梦》无闲笔。那么,真的是有如其父亲甄士隐,是对全书大致内容的一个概括,甄英莲就是说红楼梦中的所有女孩都值得同情吗?非也!应该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英莲的出现应该与书中的第一主人翁"黛玉"有关。
     
     在小说前五回,作者就初步揭示了中心冲突的成因、矛盾双方大致的概况、斗争结局、主人翁宝玉以及作者对此结局的态度。小说采取的是如同贾政游大观园的方法:一进园门,翠嶂当目,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顺此小径游去,方可遍览。曹雪芹此种安排,"真如造园之人",胸中大有丘壑。在回到香菱和黛玉的情节安排,应该可以看出,作者明写英莲,暗指的因该是黛玉。
     
    作者在开篇曾有意识的把甄士隐和林如海加以对比描写:二人都是家世衰落,都只有一女。所不同的是甄士隐丢失小女后几句岳父家,因贫穷而备受歧视,最后出世超脱。林如海把女儿送到岳母家,自己离开了人世。有趣的是黛玉因贾雨村带来到贾府,英莲则因贾雨村徇私枉法来到薛家。因此,甄林二位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不仅如此,作者还把英莲和黛玉对照起来写,或者说英莲和晴雯一样,是作为黛玉的影子来写的。英莲者,荷花也!作者比黛玉为芙蓉,亦即荷花、莲花。那么英莲和黛玉的关系似乎就有一点眉目了。香莲的今天就有一点暗示黛玉的明天了。

    作者在第一回这样写道:甑士隐"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且说甑士隐带着女儿看过会的热闹,方欲回家时。有一僧一道来到他家门前,看着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对士隐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士隐认为这是疯话而不予理睬。那僧还说道:"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抱着英莲撤身而去。而就在第三回,林黛玉来到贾府,众人知她有不足之症,便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回答说:"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起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这里的"三岁","癞头和尚" 欲化其出家父母不肯,与前边英莲三岁时遇癞头和尚化其出家父母不肯,绝不是偶然巧合,而应该是有意的对照安排。
     
    以下文中还有好多这样的情节。如二十三回尾第二十四回初。林黛玉被梨香院女孩子们唱的《牡丹亭》弄得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做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香菱。"黛玉正在做杜丽娘的美梦,却被香菱一掌击醒,从"戏"回到现实中,这个吉她一掌,唤她回现实中的不是别人,偏偏是香菱,这里当然有不实作者的随意安排,而应该是有意的暗示:杜丽娘作为杜宝之女低就柳梦梅,经过曲折之路也许是可以的。而林黛玉作为孤女无钱无势想高攀贾宝玉却是不可能的。现实中的香菱才是她林黛玉的影子。且再看香菱是怎么来的。香菱笑嘻嘻的说:"我是来寻我们姑娘的,找她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了,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吧,回家去坐着。"这两件事本来并不是非香菱来做不可的。前一件找宝钗是莺儿分内的事,另一方面报告黛玉紫鹃说凤姐给黛玉送了什么茶叶,这一件紫鹃可以完成。而且作者写黛玉和香菱回到潇湘馆后,一方面凤姐确实送了两瓶上用新茶,另一方面作者又写"况她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一些这个绣得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可见这一段插曲无论对于塑造黛玉还是香菱形象都不是非有不可的。因为刻画得都不太深刻。由此可见,作者安排,有其象征之义,不是随意为之。



1楼2006-06-22 16:19回复
    这是本人论文的最初结构框架,当然,最后修改了很多,很多。不过主旨没有变。《红楼梦》的当家人物是谁?是王夫人,不是贾母,更不是王熙凤。大家有时间仔细看一下《红楼梦》吧。我这篇论文很长,1万5千多字,所以,没有贴上来了,只说个构想:贾母绝对不会赤膊上阵,参与金玉良缘的“调包计划”,绝对不会完全抛弃黛玉,那毕竟是她唯一的外孙女,一切的结果都是慢慢演变过来的。

    贾母最初是给宝玉和黛玉提供了从小耳鬓厮磨的机会,住在一起,但是自从以到教旨“让兄弟姐妹们搬到大观园中居住”,黛玉和宝玉就疏远了,最后,抄检大观园,宝玉和黛玉就被彻底分开了,这一切破坏的因素是谁引起的?不是贾母,更不是王熙凤。

    另外,贾母是不会喜欢薛宝钗的。首先,贾母爱美,她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薛宝钗漂亮,倒是很喜欢林黛玉。贾母重性情,宝钗隐忍阴柔,贾母不会喜欢;端午节打樵,倒士给宝玉提亲,大家可以看看贾母说的话,贾母是不会喜欢宝钗的。贾母被迫也会感情冷淡,这是贾府的生计使然,但是即使到最后,贾母也没有认同宝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贾母取了一个中间值,提亲想把宝琴配给宝玉,因为宝琴和黛玉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由心声,从宝琴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来。

    说到这里,我实在忍受不了有人说“宝玉和黛玉是绝好的一对,都是贾母从中破坏”,希望大家不要这么说了,会让人笑话的。因为《红楼梦》中,贾母从来没有破坏他们的感情,只是形势逼迫贾母感情出现了一些变化,另外,贾母在大观园说实话,我绝对不是真正的主宰。其核心决定作用的人真的是贾母吗?


    3楼2006-06-22 16:40
    回复
      2025-05-24 04:12:40
      广告
      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


      4楼2006-06-22 16:51
      回复
        说得太好了,应该加精的呀


        5楼2006-06-22 19:00
        回复
          *
          即为论文应该严谨,此“木芙蓉”与彼“水芙蓉”应该弄明白!

          [ 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实为木芙蓉: ]


          *


          IP属地:江苏6楼2006-06-22 19:35
          回复
            • 61.191.220.*
            仔细的看了一遍,前面的观点我赞成。
            但是我还是觉得贾母的话要贾府还是很有份量的,为什麼就不能替
            黛玉做主呢?真是越想越难受,


            7楼2006-06-22 19:37
            回复
              • 218.59.45.*
              对呀,黛玉是木芙蓉嘛,英莲是水芙蓉。二者怎么混为一谈了


              8楼2006-06-22 19:58
              回复
                大家好,我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很高兴大家能做这个回复。不是古人,也不是我在玩文字游戏。不过,芙蓉花的确意象广泛,她本身就包含了水芙蓉和木芙蓉。荷花的别名也叫“芙蓉”,在这里,我们考究的大多是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品性,所以木和水倒是其次了。
                另外,宝玉和黛玉“木石前盟”以及黛玉的“还泪说”,不也是木和水的相生吗?


                9楼2006-06-23 04:44
                回复
                  2025-05-24 04:06:40
                  广告
                  回复7楼的朋友:

                  贾母的确有分量,但是,我觉得很怀疑贾母的实际地位。我们能肯定的是贾母是一个有很高的享受欲望已经很好的审美性情的人。但是,作为大观园的实际主宰,我还是不认为是贾母。
                  只说一点,我们一直讲究“以孝治国”。如果贾母真的有那么大的实际主宰力,那么云春在端午节送礼物时,为什么偏偏给宝玉和宝钗的是一对,而黛玉的与其他姐妹一样;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为什么将晴雯赶走,而没有先告知家母,要知道,贾母的一个猫一只狗都是很金贵的,何况,晴雯和袭人一样,都是贾母受理的大丫环,这些都是谁作的?
                  还有:贾母姓什么?史。史家的实力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已经衰落了,贾府的经济实力也慢慢衰弱了,暂时还拥有实际财产的是谁?王家和薛家。而王家和薛家就有两那么重要的人住在大观园。

                  贾母一次次的审美,一次次的享受都是需要经济支持的,面对贾府的衰弱,精明的贾母应该比谁都清楚,这才是她慢慢妥协的原因。我是这么觉得的。不过,无论怎么妥协,贾母始终没有同意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这一点,从说书人说的那段“凤求凰”以及贾母的批驳中可以看出来,她是两个都放弃了;另外,从她欣赏宝琴可以看出来。她的心在不自觉地笼络薛家,但是仍然想保留最后的尊严。


                  10楼2006-06-23 05:00
                  回复
                    • 61.177.142.*
                    同意楼上,贾母始终不认同宝钗,又不自觉地想笼络薛家,宝琴性情方面比较和宝玉合得上,所以她有这个意向


                    11楼2006-06-23 17:05
                    回复
                      谢谢你的回复,知音啊。
                      本身我实在不认同大家都说什么贾母参与调包计划,不忍心贾母被这样的恶名阿。
                      怪只怪高鹗续写不成功。黛玉的死安排得太不好了。

                      黛玉的泪已经还尽了,在大家都认为钗黛合一的时候,宝玉笑着问“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是几时了?黛玉也说了,现在不知怎么的,眼泪倒是没有以前多了。为什么?欠泪的,泪已尽。黛玉和宝玉一样,都已经深知他们两人是不可能了,是现实使然,也是命运的使然。

                      所以,黛玉应该是孤寂的死去,看看晴雯的死,看看黛玉的判词,她应该是一个人孤寂地随风而散了,不可能是什么大婚之夜的悲曲。

                      我还是比较同意 电视剧里面黛玉之死的安排。


                      12楼2006-06-23 20:21
                      回复
                        谢谢楼主的好贴。
                        but
                        不是吧!
                        贾母想宝玉娶宝琴?
                        曹老头写晴雯影射黛玉=曹老头写晴雯就是写黛玉?

                        不可思议


                        13楼2006-06-23 20:40
                        回复
                          呵呵,淑丫头,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贾母的确是说了想让宝玉娶宝琴。

                          二:《凤求凰》一节,贾母也似乎是把钗黛基本上都放弃了。

                          三:作为“芙蓉花派”女子,他们的品性基本上都是有共同点的


                          14楼2006-06-23 20:45
                          回复
                            问楼主一句,贾母会不知道宝琴是上京待嫁的吗?只怕宝琴还没有进贾府的门,通报的人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白了。贾府的消息传播还不至于如此落后吧?贾母这样做是:明知故问。

                            王熙凤效戏一回,我看到的是贾母反感那些女孩子一天到晚思量这嫁某个人。这个被反感的对象,楼主可以认为黛钗都有份,但是我看来,黛玉求的只是爱情,关心的只是宝玉爱不爱她,并没有怎么考虑过婚姻,至少没有设法一步一步的走向婚姻。所以我觉得,贾母的话还是有所特指的。

                            吧里还有人说,香菱的结局影射迎春,我同意一切影射的说法,但是我不同意影射=相同

                            我举几个对比影射的例子,楼主可以看看,它们都是有相同又有区别的
                            袭人的贤惠-》平儿的善良
                            晴雯的刻薄-》黛玉的尖酸
                            迎春被虐待而死-》香菱被算计而死
                            妙玉的孤僻-》黛玉的清高
                            探春的聪敏-》凤姐的才干
                            探春兴利-》宝钗小惠

                            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5楼2006-06-23 21:01
                            回复
                              2025-05-24 04:00:41
                              广告
                              • 218.10.182.*
                              真是让我长见识了!谢谢楼


                              16楼2006-06-23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