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马家花园,如果置身一座千年古城之中,会显得十分稚嫩,但对于一座只有百年历史的城市而言,则会让你感到格外沧桑。
如今,马家花园几经时代的变迁,曾经的“24景”仅遗留下生圹和墓碑,它们被掩蔽在不同年份搭盖而起的高楼大厦之间……
万连生
马忠骏其人其事
马忠骏,原名马德扬,1870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汉军镶白旗,世代务农,至马忠骏始以仕宦显于世。
清朝末年,马忠骏在盛京(今沈阳)考取秀才未中,便在盛京将军衙门任额外效力秘书,因文笔出众升任文案秘书,后被保举任宁远盐厘局局长。中东铁路修筑后,任铁路交涉局委员。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借镇压义和团运动疯狂掠夺东北资源,许多官僚都不敢与沙俄谈判。马忠骏主动请命前往旅顺同俄方交涉。由于他大胆机智谈判有方,迫使沙俄同意由中方维持地方秩序。1907年,他兼办营口渔业,因功“以知府仍分省补用”,后又“以道员留奉天补用”。营口的厘金、交涉、转运、渔业等部门都归马忠骏管辖,这时马忠骏被称为马“太守”和马“道台”。1911年以后,他历任吉林屯垦局局长、官运局局长等职。1914年任黑龙江镇安右将军、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中办等职。1917年后任东省特别市(哈尔滨)管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
在任东省特别市管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期间,马忠骏多有作为,在他的主持下,重新拓宽和向南延伸了哈尔滨通道大街(现中山路),并在街道两旁种植大量榆树。
新中国成立后,马忠骏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6月被选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1957年6月1日,马忠骏因病去世,终年87岁。
马忠骏治家教子有方
马忠骏家上下数十口人。他对子女和家人约束很严格,他家有自用小汽车和俄式马车,有专门供人乘用的洋马,但他却不许孩子们摆阔气随便使用。为了培养家人和儿女的自立能力,他带领全家辛勤劳作。他让妻子解夫人和大儿子到边远的克山开荒种地、自食其力。由于马家种植的土豆讲究科学耕种,年年获得丰收。解夫人一干就是十几年,直 至1929年病故。马忠骏的二夫人刘秀颖1885年嫁到马家,她聪慧干练,性格开朗,他鼓励她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出资创办了女子学校。可惜她48岁英年早逝。上世纪20年代初,马忠骏还娶了两位夫人,一个叫刘婉云,一个叫韩素。韩素是一位上海籍姑娘,虽然她没有文化,但是很聪明,后来学会了写诗。
逢年过节,马忠骏就将全家人聚在一起。他经常告诫家人不要忘本:“我们是中国人,不能给中国人丢脸。”那年,马忠骏的儿子马维圃20岁,正适伪满洲国征兵年龄。当时香坊宪兵队派人来对马忠骏说:“你第十一个儿子如能到我们这里来工作,就可以免服兵役。”马忠骏婉言拒绝。事后他告戒儿子说:“决不去宪兵队给鬼子卖命。”马忠骏对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是坚决抵制的。他坚决反对孩子上洋学堂。有一段时间孩子只好在家里念私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鼓励四个子女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和志愿军。
厌倦官场退隐“遁园”
1919年,马忠骏开始营建遁园(俗称马家花园),到1924年4月28日建成,其位置在香坊区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建成机械厂院内周围,占地面积约227.8万平方米,是一个亦农亦林的私家园林。遁园分东、西、南、北等4个园子。马忠骏墓园位于西园东北隅,园内建有24景。
马忠骏为官30多年,正值中华民族的多事之秋。他厌倦军阀混战与官场倾轧而急流勇退,辟建“遁园”,过起隐居生活,并在园内修建生圹以表心志。遁园成了他逃避现实的世外桃园。他在园林大门上高悬“遁园”巨匾,园中有亭台数座,柱子上挂有木刻对联。他吟诗、作画、逍遥、莳弄花草,过起田园诗般的生活。马忠骏善于经营园林和养殖业。他从苏联购买拖拉机学习耕种。他把南方的苹果引到哈尔滨嫁接和推广。他在花园里养鸡、养兔,还派儿子到日本学习养鸡技术。
可是好景不长。1932年,日本人为了伤害马忠骏,修建铁路时将马家花园拦腰截成两段。建国初期,马忠骏献出马家花园,建立松江省立香坊园艺实验场。1949年,哈尔滨市政府将花园拨给哈尔滨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实验农场。1957年,政府下发文件将马家花园西部划拨给哈尔滨市建成机械厂使用。1978年,东北农业大学在花园东部建起校园。
文革期间,墓园内供桌、香炉等均已遭到破坏,墓碑的基座也被丢弃在一旁。马忠骏浮墓碑雕塑像也遭致破坏。曾经的24景也仅存生圹与墓碑二景,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
生圹取法于岳飞之墓
生圹位于花园西园东北隅的墓园内,是马忠骏活着时为自己营造的墓穴。生圹形状取法于西湖之畔的岳飞之墓。1924年,马忠骏生日那天举行了落成典礼。1957年马忠骏去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和哈尔滨市政府的批准,将其安葬在其中的一座生圹内。他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夫人分别葬在他的两旁。3座生圹全部坐北朝南,以钢筋、河流石和水泥灌制而成,拱形穹顶,通高7米。墓前100米处有一墓碑,锥形,通高10米。生圹前的墓碑上正面刻有“遁园居士马忠骏之墓”碑文,背面为其本人浮雕肖像,题字为“遁园居士”,雕像中的他身着麻鞋持藜杖。墓门上刻着12个隶体字:“故政协委员马忠骏先生之墓”。
值得一提是,马忠骏的墓志铭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翻译家、文学家林纾(就是那个不懂法文但第一翻译了《茶花女》)编撰的。
如今,马家花园几经时代的变迁,曾经的“24景”仅遗留下生圹和墓碑,它们被掩蔽在不同年份搭盖而起的高楼大厦之间……
万连生
马忠骏其人其事
马忠骏,原名马德扬,1870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汉军镶白旗,世代务农,至马忠骏始以仕宦显于世。
清朝末年,马忠骏在盛京(今沈阳)考取秀才未中,便在盛京将军衙门任额外效力秘书,因文笔出众升任文案秘书,后被保举任宁远盐厘局局长。中东铁路修筑后,任铁路交涉局委员。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借镇压义和团运动疯狂掠夺东北资源,许多官僚都不敢与沙俄谈判。马忠骏主动请命前往旅顺同俄方交涉。由于他大胆机智谈判有方,迫使沙俄同意由中方维持地方秩序。1907年,他兼办营口渔业,因功“以知府仍分省补用”,后又“以道员留奉天补用”。营口的厘金、交涉、转运、渔业等部门都归马忠骏管辖,这时马忠骏被称为马“太守”和马“道台”。1911年以后,他历任吉林屯垦局局长、官运局局长等职。1914年任黑龙江镇安右将军、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中办等职。1917年后任东省特别市(哈尔滨)管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
在任东省特别市管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期间,马忠骏多有作为,在他的主持下,重新拓宽和向南延伸了哈尔滨通道大街(现中山路),并在街道两旁种植大量榆树。
新中国成立后,马忠骏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6月被选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1957年6月1日,马忠骏因病去世,终年87岁。
马忠骏治家教子有方
马忠骏家上下数十口人。他对子女和家人约束很严格,他家有自用小汽车和俄式马车,有专门供人乘用的洋马,但他却不许孩子们摆阔气随便使用。为了培养家人和儿女的自立能力,他带领全家辛勤劳作。他让妻子解夫人和大儿子到边远的克山开荒种地、自食其力。由于马家种植的土豆讲究科学耕种,年年获得丰收。解夫人一干就是十几年,直 至1929年病故。马忠骏的二夫人刘秀颖1885年嫁到马家,她聪慧干练,性格开朗,他鼓励她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出资创办了女子学校。可惜她48岁英年早逝。上世纪20年代初,马忠骏还娶了两位夫人,一个叫刘婉云,一个叫韩素。韩素是一位上海籍姑娘,虽然她没有文化,但是很聪明,后来学会了写诗。
逢年过节,马忠骏就将全家人聚在一起。他经常告诫家人不要忘本:“我们是中国人,不能给中国人丢脸。”那年,马忠骏的儿子马维圃20岁,正适伪满洲国征兵年龄。当时香坊宪兵队派人来对马忠骏说:“你第十一个儿子如能到我们这里来工作,就可以免服兵役。”马忠骏婉言拒绝。事后他告戒儿子说:“决不去宪兵队给鬼子卖命。”马忠骏对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是坚决抵制的。他坚决反对孩子上洋学堂。有一段时间孩子只好在家里念私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鼓励四个子女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和志愿军。
厌倦官场退隐“遁园”
1919年,马忠骏开始营建遁园(俗称马家花园),到1924年4月28日建成,其位置在香坊区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建成机械厂院内周围,占地面积约227.8万平方米,是一个亦农亦林的私家园林。遁园分东、西、南、北等4个园子。马忠骏墓园位于西园东北隅,园内建有24景。
马忠骏为官30多年,正值中华民族的多事之秋。他厌倦军阀混战与官场倾轧而急流勇退,辟建“遁园”,过起隐居生活,并在园内修建生圹以表心志。遁园成了他逃避现实的世外桃园。他在园林大门上高悬“遁园”巨匾,园中有亭台数座,柱子上挂有木刻对联。他吟诗、作画、逍遥、莳弄花草,过起田园诗般的生活。马忠骏善于经营园林和养殖业。他从苏联购买拖拉机学习耕种。他把南方的苹果引到哈尔滨嫁接和推广。他在花园里养鸡、养兔,还派儿子到日本学习养鸡技术。
可是好景不长。1932年,日本人为了伤害马忠骏,修建铁路时将马家花园拦腰截成两段。建国初期,马忠骏献出马家花园,建立松江省立香坊园艺实验场。1949年,哈尔滨市政府将花园拨给哈尔滨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实验农场。1957年,政府下发文件将马家花园西部划拨给哈尔滨市建成机械厂使用。1978年,东北农业大学在花园东部建起校园。
文革期间,墓园内供桌、香炉等均已遭到破坏,墓碑的基座也被丢弃在一旁。马忠骏浮墓碑雕塑像也遭致破坏。曾经的24景也仅存生圹与墓碑二景,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
生圹取法于岳飞之墓
生圹位于花园西园东北隅的墓园内,是马忠骏活着时为自己营造的墓穴。生圹形状取法于西湖之畔的岳飞之墓。1924年,马忠骏生日那天举行了落成典礼。1957年马忠骏去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和哈尔滨市政府的批准,将其安葬在其中的一座生圹内。他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夫人分别葬在他的两旁。3座生圹全部坐北朝南,以钢筋、河流石和水泥灌制而成,拱形穹顶,通高7米。墓前100米处有一墓碑,锥形,通高10米。生圹前的墓碑上正面刻有“遁园居士马忠骏之墓”碑文,背面为其本人浮雕肖像,题字为“遁园居士”,雕像中的他身着麻鞋持藜杖。墓门上刻着12个隶体字:“故政协委员马忠骏先生之墓”。
值得一提是,马忠骏的墓志铭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翻译家、文学家林纾(就是那个不懂法文但第一翻译了《茶花女》)编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