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吧 关注:3,113贴子:18,376
  • 7回复贴,共1

小小石牌镇涌出八千豆腐老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1楼2011-05-20 11:09回复
    本报记者龙滢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在我省钟祥市西南边的一个小镇,村民们凭着磨豆腐的祖传手艺创造出了“豆腐奇迹”这里是全国闻名的“中国豆腐之乡”,这里诞生了我省知名的劳务品牌“石牌豆腐郎”……如今,这个镇的1/3人口分布于中国480多个大中城市及泰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作豆制品。在这些外出的豆腐郎中,已有8000人当上了老板。
    


    2楼2011-05-20 11:10
    回复
      2025-07-22 01:41: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豆腐郎败走沪上令人深思
      但凡有石牌豆腐郎的城市,几乎都可能被石牌豆腐抢尽风头。然而,近十来年,石牌豆腐郎在上海从当初赚得钵满盆溢,后来却被当地市场淘汰。
           1999年,石牌镇贺集村的一批老乡到上海,开起清一色的豆腐作坊。一些老乡一年忙下来,赚上几十万、上百万元比较平常。
           武汉豆香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祖祥的一位石牌老乡,当年在上海一年赚了105万元,但好景不长。2000年,这位老乡和其他同在上海做豆腐生意的石牌同行一起,一年之内小作坊搬了六七个地方,最后,他们从上海市中心渐渐被挤到市郊,随后又被挤出上海市场。
           目前在上海豆腐市场,几乎难见石牌老乡的身影。当年大多数老乡只好在外地城市重新打拼,只有少数老乡在距上海较近的昆山等地开设小作坊,极少数挂靠其他大厂生产。
           是什么原因导致石牌豆腐溃败上海?2000年,上海出台规范豆制品市场的管理规定,取缔无证小作坊。原先一直以小作坊形式出现的石牌豆腐,一下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朱祖祥说,当时他的老乡们在上海慌着为小作坊寻找新的去处时,却没有一位老乡站出来号召大家一起集资建一个现代化的豆制品生产厂。在这群老乡中,几个人抱团拿出几千万元建一个规范的豆制品加工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最终没有人迈出这一步。倒是上海人精明,瞅准政府监管市场带来的商机,迅速投资建厂,产品立即铺到上海各大集市和超市。
           朱祖祥认为,目前全国各个大城市推行“放心豆制品工程”是普遍的趋势。下一步,中小城市也会普及。规范的结果,必然会涌现更多规范、上规模的现代化豆制品厂房。
      


      4楼2011-05-20 11:12
      回复
        两千年祖传手艺亟待升级
              话说石牌豆腐有名,离不开2000年前的一位名人关羽。
             据传,三国时期,关羽经过石牌,见当地不少百姓都患有红眼病。他回荆州后咨询郎中得知,将黄豆制成豆腐食用,可去火。随后,豆腐作坊在石牌流传开来。
             汉江水肥,汉江沃土,石牌出产的黄豆,使得石牌豆腐细、嫩、白,一直畅销不衰。千百年来,不论朝代如何更换,豆腐作坊一直是当地一种商业支点,代代相传。“尽管祖传手艺历经二千多年岁月沉淀,现在也要认识到豆腐这一行业的局限性。”石牌镇副镇长宋本学长期关注石牌豆腐行业,他看到的是“豆腐经济”的另一面。
             在外出创业的石牌老乡中,一部分富起来的老板有资金,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引导一部分长期从事豆制品行业、有一定资金实力的老板们,跳出豆制品行业,转行到制造业、加工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然而,他们调查发现,90%以上的豆腐郎认为,一年稳妥地赚上8万—10万就知足了,毕竟,和城里的普通上班族相比,这笔收入已很不错。
             还有不少石牌老乡身家不菲,但不愿意冒风险提升作坊水平、扩大再生产。一些回乡过年的小老板们说,扩大生产,万一生意做垮了怎么办,那可是血本无归啊。还不如守着固有家当,每年还有固定收入。
             这一行业亟待“产业升级”。宋本学的这一观点,与武汉“豆腐大王”鄢维斌不谋而合除引导民间资金转移外,还要联合壮大产业、促成产业升级,才能让这个产业越做越大。
             宋本学认为,一个镇上有几万人集中在一个产业,如果这个产业出现一个小问题,麻烦可能就很大。虽说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石牌豆腐郎的踪影,但小作坊难有长久的生存空间。近两年,他们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探访石牌老乡在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现北京做豆腐的作坊全部聚集在五环以外,天津的豆腐作坊也被挤到偏远市郊……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石牌老乡绝大多数仍以小型作坊为主,大规模、成气候的石牌豆制品大厂并不多,无证生产、卫生状况堪忧的现象较普遍。何况,全国已有不少大中城市,已经开始着手规范当地的豆制品生产行业,“如果石牌豆腐郎仍固守这一模式,前景堪忧。”鄢维斌担心。
             两位人士认为,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大老板抱团进入豆制品休闲行业,前景可观。如重庆一家专做休闲豆制品的企业,年销售额达5亿元。
             靠着祖传手艺让石牌豆腐香飘海内外的石牌豆腐郎,眼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5楼2011-05-20 11:12
        回复



          6楼2011-05-20 11:18
          回复



            7楼2011-05-20 11:19
            回复
              今有位于浙江省乐清市瓯江边豆制品加工坊愿意转让。面积300平方米左右,设备齐全,手续完整。一个批发市场摊位。二个菜市场零售摊位,五所学校食堂,一个工业区食堂,多个火锅店,羊肉汤店配送各种豆制品,欢迎有意者来点咨询,来考察生产,销售情况,价格面议。联系人;高先生,15068832828


              9楼2016-12-13 11: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