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音的称谓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最初的教堂音乐,后来逐渐进入到歌剧中。教堂音乐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赞美天主,以及宗教的神秘感,同时,欧洲歌剧又大多具有悲剧情怀。因此,当初的男中音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大祭司、国王、斗士、英雄。正是这种教堂音乐和歌剧角色的需要,给了男中音相对明确的界定。那就是既有教堂音乐庄严雄伟、悲悯肃穆的色彩,又兼具歌剧苍劲沉着、厚重坚定的情绪。
男中音在欧洲传统歌剧中主要扮演的是中老年男子角色。
朱之文的音色,厚重、圆润、坚定、端庄,气势磅礴,朱之文的嗓子介于中高音之间。是典型的男中音。(专家为朱之文定的就是美声唱法)很适合表现正气浩然、民族气节和历史沧桑的主题。加上朱之文声音中兼具的抒情色彩,还可以表现赞美类的主题。如果偶尔的唱两句民间小调或者参加一些综艺性的节目,可以对提高人气有所帮助。但是,如果要成为歌唱大家,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演唱风格和无可替代的代表性作品。按照传统的界定来说(美声本身就是欧洲传统的一种文化形态)。朱大哥更适合唱一些庄严、肃穆、气势磅礴的历史题材和赞美类(包括抒情歌曲 但抒情并不仅仅指爱情歌曲)题材的歌曲。《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驼铃》的成功演绎,就很好的诠释了我的这个观点。我毫无贬损别人之意,仅仅就专业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家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心里设计朱大哥的形象。本人并没有越俎代庖之意,(不是要替朱大哥做主)也不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其他珍珠。只是个人观点的阐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