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戏吧 关注:377贴子:779
  • 4回复贴,共1

〖妃戏·分享〗一个可以媲美王昭君的女子---功在千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


1楼2011-05-17 22:29回复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初到乌孙,解忧公主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诸如吃半生不熟兽肉和腥臊难咽生乳等等,努力学习乌孙语言,使自己尽快融入这个游牧民族。没过几年,昆莫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新昆莫翁归靡。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去世。汉昭帝刘弗陵刚继承皇位,匈奴便乘机接连进犯五原、朔方(今内蒙古境内)等地,同时对乌孙也采取攻势。公元前74年春,匈奴又派人威胁乌孙昆莫,要求交出解忧公主。这个举动使翁归靡瞠目不知所措。对此,解忧毅然上书汉昭帝,建议汉、乌联合出击匈奴。公元前72年秋、汉、乌联军20万,东西夹击匈奴,使匈奴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汉朝北边的威胁基本消除。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不过,在从《汉书·西域传》等史书中,还是能看到她深深的乡恋之情:“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  
    


    3楼2011-05-17 22:37
    回复
      直以来不明白,为什么同是和亲远嫁,千百年来人们对王昭君大加歌颂,而对比王昭君嫁得更早(从时间上说,细君和亲比昭君早72年,解忧和亲早于昭君67年),更远,贡献更大的细君,解忧却极少提及。对比昭君出塞和细君,解忧的和亲,我总觉得后者是更应歌颂的。首先,从和亲的难度来说,细君,解忧的和亲远远比昭君要困难。就在今天来说,嫁到内蒙古和嫁到新疆都还有很大的差别,何况当时。从刘细君的诗中可以看出,乌孙当时的情况是相当原始的,生产力不发达,连汉朝的公主都住不上帐篷。而匈奴虽然也是游牧民族,但是历史很长,国力强大,草原文化还是比较发达的,生活条件要比乌孙好得多。另外,匈奴与汉争战近百年,对彼此都很了解,而刘细君的出嫁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没几年,在那之前汉不知有乌孙,乌孙更不知有汉,双方的磨合认识是很艰难的。其次,和亲的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昭君和亲时,汉对匈奴作战在多年前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被迫远遁,国势衰弱,分崩离析,汉强匈奴弱,呼韩邪单于是来求亲的。而细君和亲时,汉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僵持不下,乌孙等国是要极力争取的,汉武帝主动提出和亲结盟,和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所以送出去和亲的公主身份都不同,解忧和细君都是汉室亲王的女儿,武帝的近亲,身份高贵,而王昭君和亲前,实际上只是一个宫女,只不过因为太漂亮了,才显得汉朝的重视。  
      这样对比并不是为了贬低昭君,王昭君同样也为国家的和平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我只是觉得,历史有时也许并非一碗水端平,就让我们为解忧和细君多说几句吧,默默无闻了这么久,这些赞许是她们应得的。


      7楼2011-05-17 22:39
      回复
        有关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  
        如果说细君的故事悲苦,解忧的故事悲壮,那么另一位公主的故事则是浪漫美丽,令人浮想联翩的了。那就是解忧公主和翁归靡的长女,龟兹国的王后弟史。从血统上说,弟史是汉家的外孙女,传说这位混血公主异常聪慧美丽,且天赋出众,在乌孙国的时候就为人们所称羡不已。弟史长大后,解忧公主把她送去长安学习音乐。在途径龟兹国的时候,受到了国王绛宾的接待。年轻的降宾见到弟史,惊为天人,倾慕不已,立刻向解忧公主求亲,想娶弟史为妻。解忧公主没有同意,弟史是掌上明珠,不忍她同自己一样远嫁他乡。弟史来到长安,在宫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因天资出众,也深得汉朝皇帝的疼爱。几年后学成归国,更加品貌惊人了。归国途中再次路过龟兹,国王绛宾依旧痴情不改。  
        为了能得到心爱的人,降宾大胆行动,把弟史扣留在了龟兹,同时遣使到乌孙面见解忧公主,恳请公主同意弟史出嫁。一来降宾的一片情意打动了公主,二来降宾自身的条件也不错,一国之主,年轻有为,再就是这桩婚姻的意义重大,可以为汉朝和乌孙争取到另一个西域大国的结盟,而聪慧的弟史堪当此任。总之这一次,解忧公主终于同意了,并将此事报与汉家朝廷。降宾和弟史在龟兹喜节连理。  
        可想而知,伉俪和美,弟史倍受宠爱。成亲后的第二年,新婚夫妇共赴长安,拜见汉宣帝。汉宣帝大为高兴,封弟史为公主,赐予公主的规格和仪仗,于是弟史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嫁到西域的第三位汉家公主,降宾也由汉家的外孙女婿变成了女婿。夫妻二人在长安学习了很多汉朝的文化,尤其是音乐。降宾回到龟兹后,进行了很多汉化的改变,龟兹大到建筑礼仪,小道器具饮食,都学习汉朝的风格。夫妻二人都精通音乐,在国内大力发展音乐,龟兹古乐流传至今,大概他们夫妇功不可没吧。


        8楼2011-05-17 22:39
        回复

          =-=结束=-=


          10楼2011-05-17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