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下来老龙王的出场设定蛮有特点的说。这是站在敖红的角度进行的设置,是在她“听到耳畔传来急促地脚步声”后,“回过头来”,才见到“来人正是东海龙王敖广”。转折自然巧妙,丝毫不见生硬。叶子掌控文字的能力可见一斑。
【七百年前,他选择离开,她心中还有希望,只要他好好活着就行,可是现在他的离开,她心中却只剩绝望,因为他已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这一段话真有点虐到小莹了,是因为爱得太深,才会只剩下绝望么?果然是应了那句“没有他的世界,如同虚设”。其实,最虐人心肠的结局不是同灭,而是一生一死,天人永隔。这是小莹的超级大虐点,每次碰到这种设定的文,一定能哭个稀里哗啦昏天暗地,然后好几天都回不过劲来。当然,叶子的这篇文是承袭《人生》而来的,起点就是杨戬同学已经灭了,所以这篇文给我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感觉就是这将会是个悲剧~~~(貌似文里也有暗示,那七百年前的一世经历也是悲剧收尾吧?【我知道您恨他,恨他曾辜负了你的女儿】、【七百年前,他选择离开】,貌似是二哥甩了敖红,然后天各一方?这个只是猜测~~)
说到这里,小莹再来说说有关这篇文设定和构思的问题。
叶子的构思真的很巧妙,很新颖,承袭《人生》,而又不拘泥于《人生》,摆脱了一般《人生》续文里那种复生,然后弥补,或者重来一遍改变历史的大众版设定,毅然选择以二哥已灭作为基点进行写作(咳咳,不知道叶子最后会不会让二哥复生的说~~貌似从前文看,好像有那么点可能~~)。也许是写不惯神话题材的文章,或者是对历史有执著的爱好?叶子的这篇文除了开篇必要的交代是站在一个神话仙人的角度来写的,后面文章的主体,也就是对七百年前那一世经历的回忆则完完全全是以凡夫俗子的立场来写的。这不得不说是一大创新。你我本凡人,写些没边没际的神话任谁也把握不好尺度,而写些有历史根据的东西则相对容易,也更能写深刻,写出些内涵来。如果小莹没记错,叶子选取的历史时间是在三国时期吧,似乎是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之前(默~~小莹乃纯种理科生,历史无能~~),当时世间流传着“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的说法,三大美人似乎也逐渐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个说法,小莹不知道,全当是偶看三国演义的后遗症好了~~)。文中的桥婉桥清两姐妹应该就是脱身于江南二乔吧?还有孙策,孙权和周瑜,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不得不说,叶子的文化积淀是很深厚的,文里提到的很多东西,小莹也是查过之后才知道的,比如孙策其人,历史课本上吴国最出名的人物是孙权,而孙策则基本是简单的一笔带过罢了。还有那句“曲有误周郎顾”,若不是看了叶子的文,小莹还真不知道。
三国乃乱世,而乱世出英雄(or枭雄?)。将二哥在七百年前下凡历练的地点,选择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实在是可惊可叹!二哥本英雄,转世亦英雄啊!
咳咳,貌似有点扯远了。
再回到文章内容上来,【刚才你和老龙王的谈话,虽然没有点明你所说的人是舅舅,但是那个能让你生死相随的人却只能是舅舅。】——大赞沉香这句话!真爱是什么?不是什么地老天荒的誓言,而是真真正正做到相濡以沫生死不弃。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能够生死不离才是真正的爱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真是真理。
其实,读完《人生》后最让小莹感到欣慰的就是沉香真正的长大了,懂事了,同时也能够洞察人心了,这样的沉香才无愧于二哥的付出。而叶子在这篇文里很好地把握住了沉香的这种转变后的性格。在这里,小莹要再啰嗦上几句,叶子的人物性格把握得很好,刻画也很细腻,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精准地传达出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比如,后文里有一个丫头,叫慧珠,是桥清在回皖城的路上遇到孔夫人时出来协调双方矛盾的那个小丫鬟。叶子在文里是怎么刻画她的性格特点的呢?请看:【女子听得桥清的笑声,不由好奇地多看了桥清两眼,目光澄明,心中已有了计较,含笑对桥清说:“府中下人不识礼数,有冲撞公子的地方,还望公子见谅。”】一个“含笑”的表情表明了慧珠的平易和善,而她说的话也得体大方,既然是己方的不对,和气地承认才不失风度和雅量。这也正体现出了慧珠的通情达理,明白通透。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性格也是鲜明而有特点的。
(未完,请勿插楼~~~)
【七百年前,他选择离开,她心中还有希望,只要他好好活着就行,可是现在他的离开,她心中却只剩绝望,因为他已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这一段话真有点虐到小莹了,是因为爱得太深,才会只剩下绝望么?果然是应了那句“没有他的世界,如同虚设”。其实,最虐人心肠的结局不是同灭,而是一生一死,天人永隔。这是小莹的超级大虐点,每次碰到这种设定的文,一定能哭个稀里哗啦昏天暗地,然后好几天都回不过劲来。当然,叶子的这篇文是承袭《人生》而来的,起点就是杨戬同学已经灭了,所以这篇文给我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感觉就是这将会是个悲剧~~~(貌似文里也有暗示,那七百年前的一世经历也是悲剧收尾吧?【我知道您恨他,恨他曾辜负了你的女儿】、【七百年前,他选择离开】,貌似是二哥甩了敖红,然后天各一方?这个只是猜测~~)
说到这里,小莹再来说说有关这篇文设定和构思的问题。
叶子的构思真的很巧妙,很新颖,承袭《人生》,而又不拘泥于《人生》,摆脱了一般《人生》续文里那种复生,然后弥补,或者重来一遍改变历史的大众版设定,毅然选择以二哥已灭作为基点进行写作(咳咳,不知道叶子最后会不会让二哥复生的说~~貌似从前文看,好像有那么点可能~~)。也许是写不惯神话题材的文章,或者是对历史有执著的爱好?叶子的这篇文除了开篇必要的交代是站在一个神话仙人的角度来写的,后面文章的主体,也就是对七百年前那一世经历的回忆则完完全全是以凡夫俗子的立场来写的。这不得不说是一大创新。你我本凡人,写些没边没际的神话任谁也把握不好尺度,而写些有历史根据的东西则相对容易,也更能写深刻,写出些内涵来。如果小莹没记错,叶子选取的历史时间是在三国时期吧,似乎是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之前(默~~小莹乃纯种理科生,历史无能~~),当时世间流传着“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的说法,三大美人似乎也逐渐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个说法,小莹不知道,全当是偶看三国演义的后遗症好了~~)。文中的桥婉桥清两姐妹应该就是脱身于江南二乔吧?还有孙策,孙权和周瑜,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不得不说,叶子的文化积淀是很深厚的,文里提到的很多东西,小莹也是查过之后才知道的,比如孙策其人,历史课本上吴国最出名的人物是孙权,而孙策则基本是简单的一笔带过罢了。还有那句“曲有误周郎顾”,若不是看了叶子的文,小莹还真不知道。
三国乃乱世,而乱世出英雄(or枭雄?)。将二哥在七百年前下凡历练的地点,选择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实在是可惊可叹!二哥本英雄,转世亦英雄啊!
咳咳,貌似有点扯远了。
再回到文章内容上来,【刚才你和老龙王的谈话,虽然没有点明你所说的人是舅舅,但是那个能让你生死相随的人却只能是舅舅。】——大赞沉香这句话!真爱是什么?不是什么地老天荒的誓言,而是真真正正做到相濡以沫生死不弃。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能够生死不离才是真正的爱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真是真理。
其实,读完《人生》后最让小莹感到欣慰的就是沉香真正的长大了,懂事了,同时也能够洞察人心了,这样的沉香才无愧于二哥的付出。而叶子在这篇文里很好地把握住了沉香的这种转变后的性格。在这里,小莹要再啰嗦上几句,叶子的人物性格把握得很好,刻画也很细腻,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精准地传达出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比如,后文里有一个丫头,叫慧珠,是桥清在回皖城的路上遇到孔夫人时出来协调双方矛盾的那个小丫鬟。叶子在文里是怎么刻画她的性格特点的呢?请看:【女子听得桥清的笑声,不由好奇地多看了桥清两眼,目光澄明,心中已有了计较,含笑对桥清说:“府中下人不识礼数,有冲撞公子的地方,还望公子见谅。”】一个“含笑”的表情表明了慧珠的平易和善,而她说的话也得体大方,既然是己方的不对,和气地承认才不失风度和雅量。这也正体现出了慧珠的通情达理,明白通透。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性格也是鲜明而有特点的。
(未完,请勿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