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中吧 关注:89,750贴子:1,190,621

回复:【原创】未完成的肖像(长篇,卫国战争背景,露中,少许立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记:讲完了的故事
很多时候,悲剧和喜剧的差别,仅仅在于故事的时间长度。
姑娘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不写第一章,然后把故事时间截止在伊万将王耀救回的那一刻。那么故事就可以算作喜剧。但这个故事偏偏是彻底讲完了的——讲到老年,讲到真相大白和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这个故事讲了一生。于是作者和读者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忧郁:短暂的青春后面,是漫长的中年和老年。这意味着沉重的生活责任、疾病、衰老和死亡。一个人活得越久(譬如伊万相对于他的同时代人),他所要面对的、青春结束之后的考验,也就越多。因而我细细描画他们在一起的青春年少的半年,后来的几十年则被飞快地带过了。
这篇文章中,伊万和王耀的爱情完全是不计后果的:不考虑国籍,不考虑分离,甚至不考虑性别。这样的事情只有在青年时代才能做到(好吧,以白桦二十岁的年纪来说这话,确实武断了些)。那时一个人刚刚抵达自己美貌、热情与力量的巅峰,他并非无所不能,但他却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人一生只能年轻一次。言下之意:许多事情一旦错过,将永远不可能补救。即使没有错过,也将在时光的打磨中变了味。所以,无论王耀有没有牺牲。这段爱情都将是毫无结果的。活到了胜利的王耀,一定会回国去,履行他那一代人应尽的责任,然后结婚生子。我实在不情愿让主人公们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情痴。他们首先作为自己而存在,然后才是彼此的恋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全都是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产物。就像我在文中提到的:王耀心里有四样最宝贵的事物:祖国(包括生活在祖国的亲人和人民);军人荣誉;生物学;万尼亚。
因此这爱情并非高高在上。它是尘世的、大地的爱情。必然也要承担尘世的责任、忧患和牺牲。于是这一份爱情没有实践到那终将老去的生活中,而是留在了心里,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还会迸发出美好强大的力量——是啊,正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尘世的,我才想安排一个浪漫主义的结局,去相信奇迹的发生、青春的重现。毕竟,当生命很艰苦的时候,正是对幸福和青春的无限信念,支撑着我们一步步前行。
记着那一代人吧……因为我们今天抱怨着的生活,正是他们多少年前为之殒身的和平……
如今这文终于结束了,一代人的青春和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到最后我真有点舍不得他们,也舍不得看文的姑娘们。感谢大家,能够耐心看完这11万字的文章,尽管作为白桦的第一篇长篇,还有很多稚嫩和不足之处(尤其是写到后来,再回头看前面的章节时,总是如此啊)。这清闲得让我可以日更的学期也结束了,包括暑假在内的下学期会很忙,届时就不会经常上来——也就是说:偶尔还是会上来看看的~~忙完之后,也一定会再写文



665楼2011-07-06 08:11
回复
    谢谢71的支持~呵呵,如果不出意外,寒假开始就有空了~


    667楼2011-07-06 08:31
    回复
      看见了,谢谢土地姑娘的画~
      我曾经很喜欢画画、曾经很会画画------如今已经废了,泪流满面


      673楼2011-07-09 13:33
      回复
        看见TELINY姑娘的长评,确实很欣慰。
        既然活着,就不可能永远年轻,不可能永远像青年时代那样恋爱。对于伊万来说:七十年间,战争的旧伤夺去了他的健壮;流逝的时光夺去了他的俊美;生活本身则夺去了他青年时代那不顾一切的热情,渐渐让他屈从于结婚生子的家庭生活。可是伊万始终没有意识到王耀已经牺牲。这是七十年来唯一没有改变的事情。
        “这就是生命!”伊万在给王耀画像时是这样说的,七十年后重见肖像时也是这样说的。是的。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化为尘土,可是作为整体的生命是不死的。在青年时代,一个人愿意将自己所爱的人,同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当战争的残酷让美好倍显珍贵时,这种情感就会更强烈。
        因此,对于二十岁的伊万来说,王耀就是坚不可摧的生命本身——年轻英俊;朝气蓬勃;忠实于亲人、友人和爱人;梦想着将来做出一番事业。
        这种定义其实应该属于青春,而不是属于生命。因为生命中有更多凡庸和疲惫的事情。但是当一个人活到老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他更愿意
        因此伊万不可能真正理解王耀留下的那句话,因为他压根不相信王耀会牺牲,就像他不相信生生不息的大地有一天会毁灭一样。
        因此,到了临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超越感伤的欣慰、超越恐惧的勇气。所以,托里斯会怀着莫大的柔情,坦然地跟着娜塔莎一起离开人世;所以,伊万会怀着无限的骄傲和平静,接受王耀早已不在的消息。既然生活是比战争更大的考验,那么,活到了八十多岁、九十岁的这些人,就什么都不怕了。
        就像我在文中多次提到、同时也被TELINY姑娘在评论中引用的一句话:这就是生命。这就是生活。尽管这个故事以战争的外衣出现,但白桦想要写的并不是战争,甚至也不是爱情——而是生命。
        猫熊姑娘留意到了两处情节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别的姑娘有没有注意到:王耀牺牲于1944年春天,而前面提到过:伊万也正是在1944年春天受了震伤,在昏迷的幻觉中看见王耀向他走来。猫熊姑娘在评论中说:她觉得那时王耀确实是来看伊万了。
        是的,那时王耀是来看他了,在青春生命即将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时候。他在幻觉中将王耀一把抱起,毫无顾忌地大步前行。当他醒来后,大地上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而王耀回到了大地母亲那里去——“继续迈着大步向前吧,万涅奇卡!直到许多年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元帅伊丽莎白,将青春、科斯嘉和我,归还给你的那一天。”
        


        679楼2011-07-12 15:05
        回复
          是少了一段,我在输入过程中有误~~
          但是当一个人活到老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他更愿意将生命最重要的意义归于青春,而非后来的漫长岁月,因为青春的数量虽少,质量却胜于其他的时光。


          681楼2011-07-14 08:16
          回复
            如果有姑娘想要完整脱水版的此文,可以去这里下~
            表示文库的效率惨绝人寰,只好求助RAYFILE大神了
            http://www.rayfile.com/files/b25f10c5-ac58-11e0-9468-0015c55db73d/


            682楼2011-07-14 08:21
            收起回复
              MIC姑娘你好~仔细读下来这篇长评,姑娘真是将我心里给看透了,尤其是这一段;
              兼有战友的惺惺相惜和爱侣的温柔怜惜,独立但不自私,体贴但不纠缠,互助但不依赖,就像舒婷那首《致橡树》一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我竭力刻画的目的所在,我想要描画出这样一种热烈而又含蓄的爱情,既密不可分,又相互独立,姑娘的评价让我觉得自己的任务基本上是实现了。其实在写文时,就一直在心底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他们都是小伙子,都是军人,都是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的人,写作时一定要尊重他们在特定的时空中所应该有的表现。
              关于战后的描写,我承认自己写到后来也是惆怅得不行,就好像自己也随着伊万在生活的消磨中慢慢衰老似的。我甚至都留恋自己刚刚开始这篇文章的时候,虽然那时文笔还有些稚嫩之处,但就像那时的主人公们一样,又大胆又快活又傻气又无所顾忌。写到最后几章,遣词造句总算是随着主人公们一起老成了,但有些东西真的就像他们的青春般,不知不觉地就消逝了~
              哀而不伤,真好。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真向往这样的境界。
              再次感谢姑娘给了这样认真的评价~
              


              688楼2011-07-19 15:34
              回复
                广阔浩瀚,强大美好~~~
                小凡姑娘你真是盛赞我了,虽然我一直很向往这样的心灵,但论起自己的心灵,还差得很远。就像伊万说的那样:人总要过日子啊。
                但是在这个实用主义的时代里,人多多少少还是要保持一点对纯洁、热情与奇迹的信念,真的,假如我们不想沦为高级工具的话。呵呵,文中伊万生命结束的时候——2011年5月,才刚刚过去不久啊。


                689楼2011-07-19 15:38
                回复
                  毕竟人人是一个公开论坛,由于aph题材特殊性,我们只能是尽量低调。作为人人网几年来的用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很遗憾我不能同意……


                  695楼2011-08-02 12:54
                  回复
                    @华丽的挑战
                    @匿锦时
                    @八音先生
                    @家教驱魔大爱啊
                    真没想到文章完结这么久之后,还能有姑娘不辞辛劳地写这么长的评价。请再次原谅在下不能一一回复,但大家的留言我是认真看了也感动了的。
                    确实,白桦自己在这篇文中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完结之后也还久久想念着主人公们。假如能有哪怕一个读者,觉得他们是确实有血有肉的,那么白桦就会欣慰而知足了……
                    PS:梳子已勾搭,叫我白桦就好啦~
                    


                    700楼2011-08-20 13:37
                    回复
                      如果不是APH专属论坛,就很抱歉不能同意了
                      毕竟三字母的特殊性嘛


                      712楼2011-09-24 16:59
                      回复
                        这正是我在写作过程中氤氲在内心深处的影子——那样澄净和明朗的蓝天、白云、树林和青年……谢谢姑娘的画,非常感谢!


                        722楼2011-10-17 08:02
                        回复
                          yuanfangbaihua@sina.com
                          谢谢啦!


                          724楼2011-10-17 22:02
                          回复
                            真是受宠若惊啊,承蒙姑娘喜欢,要翻译的话当然可以,呵呵~
                            我近期不大有时间上网,姑娘先自己翻译着吧,到寒假再和姑娘具体交流。
                            PS:为了方便姑娘翻译,我复制了一个文档,将原文中的俄语地名和人名替换成了英文,姑娘留个邮箱吧,我发过去。
                            @青木鱼yuli
                            很喜欢你的画,也很感激你的热心推介。嗯,因为最近很忙,所以一切听姑娘安排了~~


                            740楼2011-11-24 17:01
                            回复
                              刚刚楼上没有@上所以再回复一下
                              要说的话都在楼上了,那就再说一句:姑娘的画真是美极了!


                              741楼2011-11-24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