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ja-vu吧 关注:1,320贴子:8,531

回复:严肃论证世界是一个程序以及背后更大的真相(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了,到目前为止,列举的各种证据能否让大家相信世界是一个程序了?
如果还不是很信服,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我观察了很长时间的现象。
一个或许有些人已经注意到,而有些人仍然无知无觉的现象。
它的存在,能够否认世间万物是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随机变化。
它的存在,证明了变化是一种整体性现象,并且具有同时性(比如上面的面相变化和掌纹变化同步于命运的变化)
它的存在,说明了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巧合,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伴随着征兆和暗示。
这是一个什么现象呢?
我将在最后把它列出来,作为最后一大项证据,这会是一个颇有趣味的证据,甚至可以帮助大家改善和调节自己的日常生活。
必须强调下,虽然理解这个现象以后,可以用来调整自己的命运,但这种方式仅仅是在表象上塑造命运。我们真正想要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仍然离不开修行,修心。所以如果觉得有意思,请理解它的运作原理,然后作为一个小技巧,请不要沉迷。
因为本质上,我们仍然要遵循宇宙最基本的法则,我们仍然要认识世界最基本的真相。这才是我们能够得到真正提升的方法。
待续


121楼2011-06-29 13:26
回复
    呼…在火车上拜读完了楼主的文,真是深有感触,发现了以前一直未注意到的些许细节,duja-vu这种现象在我身上也有很多次发生,不过我大多数都是在看见某一场景才猛然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是梦见过甚至有可能是已经经历过一遍。


    来自手机贴吧122楼2011-07-03 11:48
    回复
      2025-05-21 21:42:07
      广告
      顿时想起了《凉宫春日的消失》,一直持续了八集的一模一样的场景剧情,只不过服装和某些地方有些许不同。这和楼主的想法相同,这之中凉宫春日便是那“设计师”,她自己却不知不觉。而身边的人每每有duja-vu感,若不在夏天结束前解开迷底,又会忘记一切


      来自手机贴吧123楼2011-07-03 11:57
      回复
        没错,要脱离这无限循环就一定要找到那突破点。那突破点也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我有个设想,也许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无限循环的时空里,只不过每次经历的时间要长得多,甚至几千年几万年,所以才不会有凉宫春日中那般强烈的duja-vu感


        来自手机贴吧124楼2011-07-03 12:01
        回复
          额…发现打错字了…是deja-vu呜…我错了…我得自重…我得捂脸TUT


          来自掌上百度126楼2011-07-03 12:18
          回复
            吾人与宇宙万有同体,此之谓体,即心物一元本体之体性也。在人具于一心。身者,心之附庸,佛说为依报,物也。体性能生万法,具足一切。故心身亦具足一切,亦能生万法。人之所不能者,心意识之念力,如轮之旋转,无时或已,率染于外境他物之力而囿于物矣。故此心念之业力,即同电磁之力。唯电磁为物质,异性相吸,同性相排,人之于男女亦然。人之于事物,有同具电磁为力之用,其现象不仅止于同异性之相吸排。或有心念业力之强者,排时同异性俱排,吸时同异性俱吸。世间事物之例如此者固多。万事万物,相资为生者,因缘互为因果,统名之曰因缘所生。故极称无主宰,非自然。人也,物也,固皆如此。唯其体性功能,如来藏性之本然,则非自然、非因缘之所及,强名之曰真如。顺世俗之见而谓其为宇宙万有之主者。理析玄微,事通幽奥,宁非至理乎?又曰:道家所谓,人在母胎,犹为一囫囵先天之太极全体一出娘胎,脐带剪断,一点灵光,方入其窍,岂不近于科学耶?曰:科学之为学,今尚在未定之天,何必以近似科学为真耶?其迷也孰甚!即依此论,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宁非一体乎?若为二者,各不相干。若为一者,分而为二之阶段,体宁非同?其说含糊,不值一辩。此皆后世方士之托言,非至论也。
            如来藏性,常寂光往。耀明力久,动而暗生。灵知之性,本了明耀。一念之动,变易而为无明。无明为用,不知返于本然体性,随念力而行,故曰无明缘行。行者,念也,亦名为识,故曰行缘识。心识遇缘,即住生趣。生之为用,依附于物体而得。即依附于物体,有其名,即有色。色者,物之总称也。故曰识缘名色。名色既得,六根以生。故曰名色缘六入。六入所用,即发感触,故曰六入缘触。触之感者,必有受,故曰触缘受。受之贪者,必有爱,故曰受缘爱。爱难以舍,数取不失,故曰爱缘取。有取因有物,故曰取缘有。有则方生,故曰有缘生。有生则有老死,故曰生缘老死。此佛说十二因缘。凡人与物之生住异灭,皆可循此因缘旋转不息之定律以说明之。老死而又缘无明而至生,故见人世之生生不已。今脱此生之力,必须了其死之阶段。故曰了生脱死。若得不生,何死之有?如前述生死中阴之义,例彼可知。故谓无明缘行为过去阶段之“因”。识至受为现阶段之“果”。爱至有为现阶段之因。生缘老死为未来世之果。故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不但三世因缘、生死之间若此,即吾人日常之间,念念迁流,皆可以例此而观。若依佛所教,奉行修习,即此之生,渐薄生缘,断念力之流,住于寂灭之定,则现前即得不生。现前念力不生,寂灭现前。依此定力薰习既久,业力习气,渐可自在控制。待报尽身离,现前寂然,即入不生之常住定矣。纵有如中阴光色发现,概知为体性自心所变化,性光寂现,不循无明业力,顿断念流,则不循业以生,顿时近其寂灭矣。故曰:“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此即二乘极果之工用见地。然犹非究意也。若大乘道者,证知本自无生, (究意?)虽生而常寂。本自无灭,虽灭而犹生,生灭之间,了无一法可得。万象森罗,既不可舍,又不可取。不属死生涅盘之羁锁,故能不畏生死,不入涅盘。行于梦幻生死之道,随流不止,而常流归性海。广度众生,作彼佛事。固已自证自知其生死涅盘皆如昨梦矣!虽然,此岂思议中事,稍有未实,是谓自欺。若为出格超人,冷暖自知,则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大地众生,亟待援手,此之所云,皆如呓语耳!
            


            127楼2011-07-08 20:57
            收起回复
              生:本来清静圆明,为何产生世界: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文殊


              128楼2011-07-08 20:59
              回复
                不知道是不是无限循环呢。。。也不知道为什么清醒的生活在这一世,而不是以前以后任何一个时期。。。也许还有种叫当下的东西,像个指针那样的。。。


                IP属地:美国129楼2011-08-14 21:57
                回复
                  2025-05-21 21:36:07
                  广告
                  谢谢,佛法值得仔细拜读


                  IP属地:美国130楼2011-08-14 22:10
                  回复

                    在这里,也想推荐大家阅读一个写得非常不错的佛法故事
                    【整理版】我给妈妈讲的楞严经——简单好懂
                    里面讲述了佛法中所理解的“造物主”,也就是真正的“我”是谁的问题。可以和我的这篇文章放在一起结合看。我相信看完大家会有宇宙的真相有更深入的体会。
                    http://tieba.baidu.com/p/1121913833


                    IP属地:美国131楼2011-08-14 22:20
                    回复
                      下面还是接上文,该轮到我们最后一大项证据上场了。
                      六、同时性原理
                      关于这部分证据的内容其实早就写好了,放在deja-vu吧"同时性原理"精品栏目下,大家也可以移步观看
                      剖析同时性原理(原创)
                      http://tieba.baidu.com/p/1067705096
                      为了方便阅读,我在这里列出重点部分
                      ---------------------------------------
                      对于同时性原理的思考,是由荣格的共时性原则引出的
                      


                      IP属地:美国132楼2011-08-14 22:24
                      回复
                        我们先来谈谈荣格所提出的共时性原则这个前身:
                        共时性(シンクロニシティ;Synchronicity)
                        共时性,也可称为同时性。
                        可能大家会问什么是共时性?
                        共时性其实是对神秘现象的一种解释。例如,你正在想自己的朋友,朋友就来了;或者你梦见一些事,后来就听说,就在你做梦的同时,就发现了这些事;等等诸如此类的所谓的神秘现象。你会怎么来解释呢?大家通常会用“巧合”来解释这些现象。不过有一个人却提出了自己对这些现象不同的理解,这个人就是瑞士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
                        1930年荣格首先使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一词来对这些超自然的现象进行描述。促使他对这些现象进行关注的原因是因为荣格发现在其一生中发生相当多“有意义的巧合”事件,用“巧合”来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尤其是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多次经历类似的巧合时,这种概率解释就更加缺乏说服力了。荣格本人的经历使得他无法接受这种巧合论的解释。他曾写道:“众多事情难以预料地凑合在一起,使得视概率为一决定性的因素之观点,很难成立。”这使得他一直寻求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来说明这种超自然现象。于是他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来描述这种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间的非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是我们平常的思维定式,既是说一件事的发生是有原因有结果的,比如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这件事,原因是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结果是大家看到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更简单的说因果关系是描述了事件的前后联系。
                        而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则却是非因果关系的,认为是无因无果,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简单说是对众多事件间无因果关联的一种处理。
                        1952年荣格在《论共时性(On Synchronicity)》一文中详细定义其所要处理的概念,并简述“共时性”这个概念所触及到的事实:
                        正如字源学所示,这个语汇与时间有关,说得更确切些,与同时呈现(simultaneity)的性质有关。如果不用同时呈现此一词语,我们也可以使用两三种事件以上“有意义的巧合(meaningful coincidence)”,此种概念显示的绝不只是概率的问题。
                        


                        IP属地:美国133楼2011-08-14 22:29
                        回复
                          以上部分摘自 Dejia-vu与共时性原则 http://tieba.baidu.com/f?kz=316009268
                          共时性是一个非常好的名词哦,一直以来我们对世界的观察都是建立在因果规律上的,不管是物理还是身边的事情,我们通常都会按照一种先来后到的次序来给予解释,也就是有了鸡,再有了蛋,种下了麦苗,才会长出麦子。我们会觉得世界就是这么安排的,都是由因有果,有前有后,时间在以一个线性流动。而共时性这个说法却打破了这个常规,把我们的思维拓展得更开阔了。
                          我对于同时性原理的思考,正是从荣格的共时性原则上受到的启发。
                          那么,同时性原理和共时性原则这两个名词是不是在讲同一个东西呢?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指代同样的现象。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觉得这个现象很复杂,但是等我全部写完以后,大家就会了解,同时性原理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很容易理解的东西。
                          同时性原理,是在荣格的“共时性原则”基础上得来的。它是一种扩展的概念。既然是扩展,大家也就可以明白,两者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那么荣格是怎么讲述他的共时性原则的呢?
                          荣格把同时性描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事件的意味深长的巧合(meaningful coincidence),其中包含着某种并非意外的或然性东西”。
                          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则是非因果关系的,认为是无因无果,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简单说是对众多事件间无因果关联的一种处理。
                          OK,说到这里大家对共时性原则应该有一个初步认识了。可以说荣格确实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概念,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在客观现实现象上,总结出来的一个原则。
                          


                          IP属地:美国134楼2011-08-14 22:30
                          回复
                            那么这个原则是从哪些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呢?下面就要说下为什么荣格提出这个概念,却没有被大众关注和认可的原因,
                            荣格提出的这个概念是非常伟大的,振聋发聩的。但是可惜荣格所讲的现象,仍然还停留在比较小范围和精神心理的层面,因此也就没有被人们所关注。
                            荣格认为的共时性事件
                            ----------------------------------------------
                            什么样的事件可以称为共时性事件呢?荣格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心境以及与之相符合的外在事件(多少是同时发生的),两者相互巧合。但巧合的外在事件是在观察者知觉的领域之外发生,而且只能在事后验证。(蛛蛛爱婕:这是指想到一个朋友,那朋友就来了。或者做了一个梦,后来知道现实里同时也发生了)
                            另一种情况下,心境以及与之虽相符合、但却尚未存在的未来事件相互巧合,这种事件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而且同样地也只能在事后验证。(蛛蛛爱婕:这是指预知未来的梦境,或者是预感)
                            其次,荣格强调指出共时性事件与观察者的心境很有关系。他认为,这种事件往往在观察者对其观察对象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情感时发生。就是说,共时性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客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由此出发,荣格对《易经》占卜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易经占卜时,在问者的心态及解答的卦爻间,有种同时性的符应。而为了使同时性事件出现,那么就需要占卜者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并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显他心灵的状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荣格对“心诚则灵”的一种解说。
                            -----------------------------------------------
                            OK,看到这里,就明白,荣格进入了一个过于强调心理内在与外界现实同时巧合的部分,也正是因为走入了这一点,导致荣格的这个概念在很长时间不被人们接受,只能归于神秘主义,玄虚一类的讨论。
                            但是,这仍然不能否认这个思考的伟大。
                            


                            IP属地:美国135楼2011-08-14 22:31
                            回复
                              2025-05-21 21:30:07
                              广告
                              伟大就在于荣格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世界存在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巧合,一种脱离于因果规律之外的规律,并且他敢于把这种规律树立起来,发布出来,承受了世人的批判和责难,但却启发了更多的人。
                              再来看下荣格对同时性的定义:
                              ------------------------------------------------------
                              荣格把同时性描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事件的意味深长的巧合(meaningful coincidence),其中包含着某种并非意外的或然性东西”。
                              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则是非因果关系的,认为是无因无果,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简单说是对众多事件间无因果关联的一种处理。
                              -------------------------------------------------------
                              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准确又精炼的总结!
                              我想讲的同时性原理,正是在这个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同时性原理要包含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更加普遍的客观现象。感谢荣格给出了这个定义,让我能够延伸出这些认识。让我得以从这个视角去理解世界。
                              


                              IP属地:美国136楼2011-08-14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