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吧 关注:4,196贴子:22,345
  • 5回复贴,共1

我不喜欢涂脂抹粉后的陆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喜欢爱国诗人陆游,他创作很多诗歌,今存九千多首,是留存诗作最多的一个诗人。这就足够了。
但我不喜欢涂脂抹粉的陆游,如比武松还厉害的“打虎英雄”的陆游,被秦桧所“黜”可怜兮兮的陆游,被人“冤枉”而晚节不保的陆游。
陆游三次科考落第真的是因为秦桧这个拦路虎吗?
宋代实行乡试(州试)、会试(省试)、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州考及格保送到礼部,称为“发解”,省试及格再参加殿试,殿试“及第”可释褐授官。但是,殿试“及第”不是都可以当官,只有极少数的优秀人才才可以直接当官。如1148年参加四月三日高宗亲自在集英殿举办的殿试,并获得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赐同进士出身,但他却没官可当。所以朱熹于1151年三月入都临安铨试,经“经义、诗赋、时议、断案、律义”五场考试,一举中等,授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而且这个同安主簿有人在任,还需要候任,等到1153年才去正式上任。
陆游1140年、1144年科考落第没什么争议,争议在第三次。
第三次在1153年,《宋史•陆游传》载,“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秦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锁厅指锁厅试,清袁枚《随园随笔•锁厅》:“宋现任官应进士试曰锁厅,言锁其官厅而往应试也。虽中,止迁官而不与科第,不中则停现任。”因此陆游这次应试没有参加州试,而是以现任官员的身份参加锁厅试。这里还得先交代一下陆游的官员身份问题。据《宋史•陆游传》所说是“荫补登仕郎”,是个有名无实的官员身份。“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而陆游的父亲陆宰1126年进京后被任命为京西路转运副使,负责泽州、潞州一带军队的给养,然而第二年四月,金兵包围东京,陆宰临阵脱逃被罢官,1130年奉祠,并非对朝廷有功。有功的是1143年他向宋王朝秘书省捐献藏书130000余册。潜台词就是用130000余册藏书换来一个“登仕郎”官名。其实锁厅试也好,礼部会试也罢,摆位不是十分重要,关键要看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而事实上高宗签点的状元是张孝祥,秦埙为第三。
陆游的仕途不顺吗?
三次科考落第的陆游,1158年七月在他的老师、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几的提携下,首仕宁德县主簿。而新科进士的朱熹,等了五年多时间,并且铨试中等,才首仕同安县主簿。
1162年六月,高宗皇帝赵构内禅,孝宗皇帝赵眘即位后为岳飞平反,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并削去秦桧官号,人心大快。就在即位的当月,他下诏中外士庶指陈时政阕失,开言纳谏。重用主战派,重新拜张浚为相。被新君大力更张和主战派得势激起一腔抗金热血的朱熹,八月七日应诏上了长篇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述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改的意见。北京大学张岱年在《朱子大传•序》中说:“书中对于朱氏《戊申封事》的评价,认为是‘对南宋社会的一次全面剖析,在激愤慷慨与理智冷静交织的陈辞中,搏动着哲人的明智博大……’,我认为这一阐释也是深刻的。” 1163年九月十八日朱熹从崇安启程应召入都奏事,十月中旬到达都下,十月二十四日有旨引见,十一月六日登对。孝宗皇帝在豪华的钱王宫旧基上新造的陈设简朴的垂拱殿里召见了他。他登对垂拱殿,面对皇帝大声疾呼:“先王制御夷狄之道,其本不在威强,而在乎德业;其备不在边境,而在乎朝廷;其具不在兵食,在乎纪纲”,要“断以义理之公,闭关绝约,任贤使能,而立纲纪,励风俗”。希望孝宗皇帝赵眘崇儒学、反议和、立纲纪。之后,皇帝只给一个“武学博士”职位,而且还要待次补缺。大文人安排去当武学博士,岂不是叫诗人在布鼓雷门、班门弄斧?所以,这位谏诤之才只能怀着一腔忠耿不被皇帝赏识的悲哀回到五夫里了。
而陆游在他的顶头上司、皇帝老师史浩等人荐举下,孝宗皇帝却赐他为进士出身,并提拔为编类圣听所检讨官。
从1158年七月陆游首宁德县主簿到1198年十月祠禄满不复请为止的为官经历看,陆游40年当了38个官,除去7年领祠禄不干事的官,33年要了34个官,平均1年至少一个新官以上。真可谓买官、跑官、要官的特级高手。



1楼2011-04-30 21:53回复
    陆游参加科考的时间,录自《侠骨柔情陆放翁·附录二》。实际上殿试的时间在1154年。高宗亲自将张孝祥擢为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张孝祥、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都是鼎鼎有名、很有骨气、坚定的主战派。他们似乎没有因为与秦埙同考和主战观点而被秦桧所“黜”。


    3楼2011-05-01 17:33
    回复
          婚姻恋爱自由是有前提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现代这样,古代也这样。陆唐婚姻悲剧,很多年轻人非常同情,受谴责的是陆母。其实陆母很冤枉。包括不少专家在内,总是怪陆母无情。究其原因,少不了离开过于亲密说,无子说,影响科考说。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古代也有类似的规定。宋《刑统》就有规定,“中表为婚,各杖一百,离之。”“中表”不婚就是姑表、舅表、蚁表兄弟姐妹不能结婚。古人也懂遗传科学,《国语•晋语》有“同姓不婚,俱不殖也”,《左传•信公二十三年》有“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左传•昭公元年》也有“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陆唐婚姻,能不能有“子”不说,就是有“子”也极可能给家庭、社会带来“麻烦”,更不用说优生了。
          棒打鸳鸯离了后,陆游还在外面继续租房鬼混、**,那就更不该了,更是放荡不负责任了。
      


      4楼2011-05-16 08:58
      回复
            “少不了离开过于亲密说”为“少不了离不开过于亲密说”


        5楼2011-05-16 09:04
        回复
              “蚁表”为“姨表”


          6楼2011-05-16 09:15
          回复
                我们说“爱情价更高”,前提是不是畸形的爱情,**的“爱情”。


            7楼2011-05-16 0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