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成英吧 关注:24贴子:1,893
  • 2回复贴,共1

天津老会馆——曾经的繁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会馆,是过去客居他乡的人士(主要是工商界)为便于联络感情、协调关系、谋求福利而建的馆舍,它代表外地旅居人士的利益,类似于同乡会组织。在天津走向近代的过程中,外地人曾建立了一些会馆,如:广东会馆、山西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闽粤会馆,见证了天津那一段时期商业的繁荣。


1楼2006-06-12 09:46回复
    广东会馆

      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的广东会馆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

      大约300年前,广东商人就和福建、潮州的商人结成商船队到天津经商。他们的商船,船头油成红色,上面画有大眼鸡,被称作“大眼鸡船”。

      光绪末年,天津海关道广东人唐绍仪,为了发展巩固广帮势力,倡议集资重新修建自己的会馆,取名广东会馆。会馆像一座大四合院,砖瓦木料大多从广东购买,院门宏阔,罗汉山墙高耸,厅堂都出廊厦,内部装修华丽,很有岭南特色。会馆周围还建造了铺房、住房300多间,并且在会馆东南面修建了“南园”,栽花种树,设立医药房,供广东同乡休息养病。当年南园里有桃花林、葡萄园,景色十分优美。

      戏楼是天津广东会馆的主要建筑,前面悬挂着“岭渤凝和”巨匾的宽阔的四合院,穿过夹道,是一座可容纳7、8百人的木结构室内剧场,楼上观众席为包厢,楼下是散座。戏楼舞台深10米,宽11米,顶部是用细木构件榫接而成的螺旋式藻井,雕花工艺精美,音响效果良好。前台横眉以透雕技法刻成狮子滚绣球图案,两角雕成荷花含苞欲放状的垂花柱,舞台正面镶嵌着巨幅《天官赐福》木雕,天官、童子、猿猴、松柏、云气和四角的蝙蝠,构成活泼、协调的画面。戏楼的门窗也雕有狮、凤、牡丹等传统纹饰。

      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曾在这戏楼上演出。

      现在的广东会馆已成为了解和欣赏我国戏剧艺术和展示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


    2楼2006-06-12 09:47
    回复
      2025-05-17 23:43:01
      广告
      江苏会馆


        江苏省旅津同乡,为解决乡里来津暂居和生活接济,于清光绪年间(1892年)筹资置地建宅院成立同乡会,名江苏会馆(今东门里)。该院改建成学校,其正院过堂中有一石碑镌刻着集资人员姓名及款项。后有居民在此建房聚居,形成里巷,并以江苏会馆为巷名,院东墙角石碑镌刻“江苏会馆”于此铭记。


        浙江会馆


        清康熙七年(1668年)浙江旅津同乡,将已废的明代镇仓关帝庙改建乡祠,1882年重修称浙江会馆。目前浙江会馆已荡然无存,惟有乡祠庙内一重修浙江会馆的碑记为该馆的遗迹,记载着该馆的方位所在,东侧有4栋小楼,西侧建房形成街巷。 


      3楼2006-06-12 0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