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皆有姓,姓即人之根。寻根问姓,追本溯源,乃人类之天性。
我海曲三槐堂王氏源远流长,家乘创修由来已久。兹结合七修族谱的研究所得,由王姓起源说起,对我王氏一族的渊源与繁衍加以考稽,寄以传承后代,弘扬家世。由于水平和掌握的材料所限,其中有些观点和资料只能算是探讨,不能作为定论。错误与不妥之处,还望族人与后来者慎重研究考正。
一、 王姓溯源
王姓是中国最古老、最普通的姓,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姓氏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姓之一。在我国五大姓氏中,王姓排行第一,人多势众,支脉甚多,源头繁杂,人口近亿(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7年公布户籍人口为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25%)。
在汉字的演进史上,“王”始为象形字,状如火苗,“火盛为王”,后演变为会意字。《说文解字》称:“王,天下所归往也。”汉代大儒董仲舒解释为:“三画而连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王”用作姓氏,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按照传统说法,其发端主要有五大源头:
一是出自远古的妫姓。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及虞舜时期,由母系氏族的妫姓源起。妫姓王氏居于河南陈留(今开封附近)、山东北海(今潍坊附近)一带,因源出古君王之后裔,世为王姓。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后,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被分封为陈国诸侯,后代以国为姓,妫姓被陈姓取代。传至战国时期,陈国陈历公之子陈完(为妫满的第11代孙)因战乱怕株连自己,逃到齐国后被齐桓公封于田地,又改为田姓。经过周武王灭商、田氏代齐、秦灭齐等历史进程,直至秦末齐王田建的长子田升被项羽封为济北王,田氏共传8代君主历经184年。齐王田建的后裔颇看重这个“王”字,便干脆以王为姓。田建的三个儿子中,长子田升和次子田桓改为王氏,即为河南王氏,汉代王莽一族即其后代。三子田轸则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归宗复姓陈。
二是源于周代的姬姓。这一支派是王氏的主体支派,也是最大的支派,人数最多名气最大。周的始祖后稷为姬姓,传至周文王(姬昌)直至周灵王(姬泄心)等以后,随着社会朝代的变革,逐渐延用为王姓。姬姓王氏分为四个支系。
1、东周灵王之长子太子晋(姬晋、名子乔,系轩辕黄帝42代裔孙)之后。太子晋因直言进谏触怒灵王被废为庶民,其子宗敬为司徒,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山东琅琊(今胶南、即墨一带),后徙至临沂。因其本为王族,世人尊称为王家,因以为氏,延用成姓。这是王姓的最初起源,世界公认为第一个王姓始祖,天下王姓十有八九出自于此。
2、周文王之王子毕公高之后。周文王之次子武王(姬发)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分封诸侯时,封自己的弟弟、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姬高)于毕(今咸阳西北)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效力于晋国,因战功被晋献公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其后代便改姓魏,并最终在“三国分晋”时建立了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后,毕之魏姓后代子孙四散于京兆(今西安)、河间(今沧州管辖)一带,因魏氏先人曾为魏王,便自称王姓,后世沿袭,渐成大姓。
3、东周平王(姬宜臼)之太子(姬泄父)先于平王亡故,太孙卫懿公(姬赤)因而继承王位,由于不敌胞弟周桓王(姬林)的势力,不得已而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而姓王。姬赤这一支王姓的族谱非常完整,被称作河东猗氏王(山西临猗王)。
4、战国末年周考王(姬嵬)之弟周桓公(姬揭)的后裔,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河南王城(今洛阳东北),以王为姓。
三是出于殷商时期的子姓。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舜因大禹治水封契于商地,赐性为子。国王商汤灭夏创建商朝后,其后裔王子比干因劝谏,于殷末被其弟商纣王剜心,杀害后葬于河南汲郡(今新乡一带)。此支子姓的子孙世代为其守陵,因源出王族,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另一支王氏。
四是来自域外的虏姓(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包括居于河南的西魏鲜卑族可频氏改为王氏、以及陕西冯翔(今大荔)的西羌钳耳族、辽宁营州(今朝阳)的古高丽国君、辽宁安东(今辽阳)的回纥族阿布思氏、云南大理的白族等皆有王氏。隋末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氏,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这些少数民族随着文化的融合,主动放弃原姓改为中原地区较为普遍的王姓。
五是赐姓、冒姓者。在古代历史百家姓中,因特殊情况而涉及个人赐姓、自己改姓的不少。赐姓的有:战国时期,燕王太子丹的玄孙嘉,于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称帝后,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被王莽赐姓王,与帝王同姓。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为王姓。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有:春秋时魏献子之后,信陵君魏无忌子孙以后易姓为王。南朝梁将王僧辩,本姓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易名王罕。五代时人刘去非,因为避祸,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明朝时有个王得仁、王树荣,两人祖上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来姓杨 ,大理评事王大崇本来姓孙,都改姓王。类似情况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