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的殿军。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很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万历二十五年(1597),刘宗周考中了举人,4年以后,考取了进士。但因母亲去世,他没有受官。后来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许孚远字孟仲,号敬庵,是湛若水门下唐枢(一庵)的弟子。
在学术上,刘宗周强调“慎独”,并致力于纠正王(阳明)学末流之弊,他认为王阳明在有些问题上语焉不详可能导致后学者误入歧途。对于二氏的态度,他认为佛教谈因果、道教谈感应,都出于功利目的,不能真正成就圣贤人格,与湛若水的看法相近。刘宗周有《第一义》、《乡约小相编》、《刘氏宗约》、《圣学宗要、《证人小谱》、《孔孟合壁》、《五子连珠》等著作。刘宗周晚年希望用自己的匡扶社稷,不过崇祯帝对其不感兴趣。
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的殿军。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很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万历二十五年(1597),刘宗周考中了举人,4年以后,考取了进士。但因母亲去世,他没有受官。后来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许孚远字孟仲,号敬庵,是湛若水门下唐枢(一庵)的弟子。
在学术上,刘宗周强调“慎独”,并致力于纠正王(阳明)学末流之弊,他认为王阳明在有些问题上语焉不详可能导致后学者误入歧途。对于二氏的态度,他认为佛教谈因果、道教谈感应,都出于功利目的,不能真正成就圣贤人格,与湛若水的看法相近。刘宗周有《第一义》、《乡约小相编》、《刘氏宗约》、《圣学宗要、《证人小谱》、《孔孟合壁》、《五子连珠》等著作。刘宗周晚年希望用自己的匡扶社稷,不过崇祯帝对其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