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白:其实,我是想让禾谈谈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性恋或同性爱的认识态度有哪些一致性,哪些差异性。我一直对《北京故事》出版时你写的《后记》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对老夫妇,相信你对生活一直有很敏感的捕捉。
筱禾:那个后记里所描述的情景也曾令我非常感动,但不是说海外的环境与国内相比有天翻地覆的差异。我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仅凭个人感受而谈。
首先要承认西方社会在法律或政策上给予同性爱者的实际利益和国内不能相提并论。而且媒体不但不回避这一问题还有正面宣传,许多主流文艺中穿插普通同志形象;公共电视台给青少年看的肥皂剧中有少年同志情节;公共图书馆中给小朋友看的图画书中收藏了《国王和国王和家》、《妈妈和妈咪》,讲述同性配偶收养了小孩的故事。这种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使得西方人并不缺乏正确认识同性爱的渠道,只是接受时的心理障碍问题。
————————————摘自 度娘百科-筱禾 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