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没有祖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佛,应化而来,如来是佛号,佛有十种称号: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西游记误导了很多人对于佛的解释。
释迦牟尼是婆娑世界的佛,婆娑世界指忍界,忍土。也指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婆娑世界是相对于极乐世界说的,极乐世界的佛是阿弥陀佛。就像县内的各大局一样,各司要职,分工不同。
释迦牟尼之前还是有佛,之后也会有,只不过是他先觉悟后普度众生,就是见贤思齐的意思。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称做“娑婆世界”。
真正信佛的人不去看别人信佛得到了什么?就怀疑自己信佛是对还是错?因为我们信佛不是求什么,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这个观念要搞清楚,如果非要说信佛要得到什么,那就说我们学佛为的是脱离生死苦海,成佛,这是一个有志气的佛弟子要说的。其余的都随缘而过,而成佛也不是学佛得来的,因为我们本性就是佛,何用得来?本来具足的事情,只是修正你的贪嗔痴,化为戒定慧,就恢复我们本来面目了。所以也不是得到什么。一定不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曾得到什么,也不曾失去过什么,只是现成而已。
佛是一个概念,不是具像,佛祖一词是对于人说的,他脱离了轮回,他来到人的世界用人的具像来感召人,这样更有说服力,对于人的需求而应化,所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佛的形象。
释迦牟尼是婆娑世界的佛,婆娑世界指忍界,忍土。也指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婆娑世界是相对于极乐世界说的,极乐世界的佛是阿弥陀佛。就像县内的各大局一样,各司要职,分工不同。
释迦牟尼之前还是有佛,之后也会有,只不过是他先觉悟后普度众生,就是见贤思齐的意思。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称做“娑婆世界”。
真正信佛的人不去看别人信佛得到了什么?就怀疑自己信佛是对还是错?因为我们信佛不是求什么,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这个观念要搞清楚,如果非要说信佛要得到什么,那就说我们学佛为的是脱离生死苦海,成佛,这是一个有志气的佛弟子要说的。其余的都随缘而过,而成佛也不是学佛得来的,因为我们本性就是佛,何用得来?本来具足的事情,只是修正你的贪嗔痴,化为戒定慧,就恢复我们本来面目了。所以也不是得到什么。一定不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曾得到什么,也不曾失去过什么,只是现成而已。
佛是一个概念,不是具像,佛祖一词是对于人说的,他脱离了轮回,他来到人的世界用人的具像来感召人,这样更有说服力,对于人的需求而应化,所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