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辰吧 关注:95贴子:6,072
  • 9回复贴,共1

弗洛伊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度度


1楼2011-04-18 19:27回复
           在苏特·杰哈利的《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一书中,读到了“拜物与性欲”。
           毫无疑问,这当然关弗洛伊德的事情。说句题外话: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对于尚处在门外的我,读起来很吃力。但至少,读完一章,折回再读,还是略微不那么生涩了。
          


    2楼2011-04-18 19:38
    回复
      简单说,拜物与弗洛伊德的有关自我发展与幼儿性欲的研究有关。即“**——阴具--恋母”这个阶段。
      先来解释一下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
      探讨商品的意义最重要的就是:谁生产了它,它从哪里来;它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怎样。
      如果把某样东西当作偶像来崇拜,那肯定是崇拜商品本身所不具备的东西。这里有一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 和 本质上 的区别意义。以及物化的概念。
      物化是将物体的意义看作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由此,各种拜物现象出现了。你崇拜金钱,是将金钱看作其本身就有价值,而没有意识到它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事实上,拜物的我们可以反驳说:我崇拜金钱并不是崇拜那些个纸,而是它能交换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满足我对它们的欲望,从而达到身体兼心理上的快感。没错,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种心态下的拜物与广告的微妙而直接的关系)
      前面的章节,作者花大量篇幅讨论了物与人的关系。并且十分重视符号的解说。
      任何一种物体,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都可以具有任何一种符号的作用。它的符号意义可以变化,可以发展,可以深化。
      如,小姐,秘书,公关这样的称号。大熊猫,2112年······
      


      3楼2011-04-18 20:18
      回复
        拜物被当作一种性变态。即非正常的性本能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比力多”是他用来形容婴儿一岁到四五岁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能转化。
        哺乳期的婴儿含住妈妈的**,成为婴儿性满足的一种方式。
        (有时看到妈妈给我弟喂奶,我很想凑上去尝尝人奶的味道,真的有这样强烈的冲动。莫非是潜意识在作祟?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答案是肯定的)
        


        4楼2011-04-18 20:30
        回复
          放心,你早晚会尝到的


          5楼2011-04-18 21:31
          回复
            弗洛伊德将幼儿的性欲发展归为口腔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
            作者认为俄狄浦斯阶段的害怕被阉割的焦虑与拜物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即第三个阶段。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这个时期的男孩对母亲的性欲增加。很显然,这是**的。所以,在
            心底里,父亲据变成了他的对手。他担心父亲会除掉他的性器官。所以,男孩就压抑了对母
            亲**的欲望,弑父情结也被压抑直至消失。(以前看到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与母亲**
            的皇帝——新闻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人们对此事的不可思议:南朝宋有一个名叫刘义隆的皇
            帝,也就是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宋文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的儿子刘骏。刚懂男女之事,他
            常会梦到与母亲赤裸在床,他会自责不已,可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味梦中的情景。《宋
            书》:“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
            然,咸有丑声。宫掖事秘,莫能辨也。”。。。。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很显然,刘骏自小离开父亲,加上父亲对母亲并不好,在生殖器时期又只是与母亲相依为命,整日感受到的只是母亲一个人的气息,这不但没能让他压抑对母亲**的欲望,弑父情结也在与日俱增······)
            而女性呢,也一样。她爱恋母亲,但看到自己并没有男性的生殖器官。对母亲的怨言使得她偏爱父亲。
            ······这是异性恋的正常发展模式。


            7楼2011-04-20 20:21
            回复
              和谐你妹啊和谐
              LUAN LUN 都不让打


              8楼2011-04-20 20:21
              回复
                这么说来**也并非只关乎道德的问题。
                就跟同性恋一样,好像不该遭到这个世界的鄙视。(好吧,我自己拍自己的脑袋,**是决不允许的)
                弗洛伊德说成人期的物神就是一个**的代替品。拜物现象是因为成年男性在孩提时代受到的创伤后独有的现象。 物神代表着母亲失去的阳物,如果没有它,拜物的人们就不能同异性进行**。
                在这里,物神成为了一种有意义的符号。
                


                9楼2011-04-20 20:40
                回复
                  早期的广告主要侧重于理性诉求,重介绍产品的信息。
                  时至今日,广告变成了说服性,宣传性的工具。因为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的目标受众是非理性的,易于冲动的,心理上孤立无援的消费者。
                  以性诉求为例,《广告,艰难的说服》一书中,作者认为,19世纪的广告虽然未曾表现出女人沐浴,但会展示雕塑裸女或者美丽的着衣女子。有人写到:从全国广告性广告的初期起,性挑逗就成了吸引注意力的固定手法,早在世纪之交之前很久,广告就亮出了乳房和大腿,1910年,一块穿紧身胸衣的电动广告牌展示一个年轻女人在时代广场顶上穿衣脱衣。”
                  


                  10楼2011-04-25 20:24
                  回复
                    另外,女性也成了广告的主角。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很显然,我们的观念里,男人是理性的 ,女人就是情感的动物。


                    11楼2011-04-25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