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剑谍》和《黎明之前》爱秀波爱得无法自拔,所以,每天潜在吧里面,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秀波的百度百科打出来,然后对照着看电视剧,我人在国外,但是只要有时间就会看。
原本因为《追捕》秀波是反派,个人一直觉得反派就是让人恨的,倘若反派太有血有肉,反派太过真实,反派太过情感化,那就不是反派了。看过三集钱海洋,看过两集天卓,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喜欢上秀波的反派角色。
在我看来,秀波的反派角色,当然,我看过的只有三个,秀波都力图将这些角色进行细腻的处理,试图挖掘出他们更为无奈,更为有血肉,有情感的一面,例如钱海洋对于娜娜的爱,天卓可怜的身世和雷鸣以兄弟与正义,亲情与道德的双刃剑对于他的残忍伤害,再例如天舒所谓的对于梦想的追求和机会的把握。这是秀波的才华,但是,反派就是反派,没有人会那么不眨眼的杀掉一个个无辜的人还淡然地做出好玩儿的表情,因此,这是戏剧。戏剧是什么,戏剧就是放大人性,让好人就是受尽折磨儿坏人就是尽情的折磨,这是戏剧的魅力。我喜欢看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因为我觉得那是真正的“戏剧”,是非生活的。倘若戏剧都那么的生活化,戏剧里都没有好人与坏人,那么我们要戏剧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呢?指导生活吗?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生活是不需要指导的。戏剧是用来娱乐的,是用来感慨的。
秀波的反派,以《追捕》中的天舒为甚,过于缺少反面角色的无耻感,不是行为,而是一种感觉和气场,没有反派的狠戾狡猾。当然,也许这也就是所谓“小人物”的感觉吧。天舒在剧中没有陈占豪更得我心。
最后还想吐槽的是,最不喜欢《追捕》的一点在于,由于编剧想过于与普通的谍战剧进行区别,所以,讲主人公设定为一个什么都不懂,没有经过真正训练的业余特工兰欣茹,而男主角又是一个只认机会的大叛徒,但是编剧却忽略了剧情应该符合事物最基本的逻辑,对于兰欣茹来说,她既然深思熟虑过,必然应该想到,既然她本来就知道佛像里面藏的是名单,也知道佛像如何打开(因为有天她做梦的时候做到了,说明她知道),她也知道陈占豪一定没有得到那份名单,那么,她有那么多次能够接近佛像的机会,直接取出名单多好,既完成了齐玉珍的嘱托,又没有引起陈占豪的怀疑。倘若她偷走了佛像,明明就会马上得到陈占豪的注意。这是一件很简单的逻辑推理,一般人都能够想得到,而作为一名十分聪明的女医生,却想不到,是十分违背常理的。
只是一些吐槽,希望不会引起《追捕》波蜜的“围堵”吧!!!!
原本因为《追捕》秀波是反派,个人一直觉得反派就是让人恨的,倘若反派太有血有肉,反派太过真实,反派太过情感化,那就不是反派了。看过三集钱海洋,看过两集天卓,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喜欢上秀波的反派角色。
在我看来,秀波的反派角色,当然,我看过的只有三个,秀波都力图将这些角色进行细腻的处理,试图挖掘出他们更为无奈,更为有血肉,有情感的一面,例如钱海洋对于娜娜的爱,天卓可怜的身世和雷鸣以兄弟与正义,亲情与道德的双刃剑对于他的残忍伤害,再例如天舒所谓的对于梦想的追求和机会的把握。这是秀波的才华,但是,反派就是反派,没有人会那么不眨眼的杀掉一个个无辜的人还淡然地做出好玩儿的表情,因此,这是戏剧。戏剧是什么,戏剧就是放大人性,让好人就是受尽折磨儿坏人就是尽情的折磨,这是戏剧的魅力。我喜欢看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因为我觉得那是真正的“戏剧”,是非生活的。倘若戏剧都那么的生活化,戏剧里都没有好人与坏人,那么我们要戏剧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呢?指导生活吗?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生活是不需要指导的。戏剧是用来娱乐的,是用来感慨的。
秀波的反派,以《追捕》中的天舒为甚,过于缺少反面角色的无耻感,不是行为,而是一种感觉和气场,没有反派的狠戾狡猾。当然,也许这也就是所谓“小人物”的感觉吧。天舒在剧中没有陈占豪更得我心。
最后还想吐槽的是,最不喜欢《追捕》的一点在于,由于编剧想过于与普通的谍战剧进行区别,所以,讲主人公设定为一个什么都不懂,没有经过真正训练的业余特工兰欣茹,而男主角又是一个只认机会的大叛徒,但是编剧却忽略了剧情应该符合事物最基本的逻辑,对于兰欣茹来说,她既然深思熟虑过,必然应该想到,既然她本来就知道佛像里面藏的是名单,也知道佛像如何打开(因为有天她做梦的时候做到了,说明她知道),她也知道陈占豪一定没有得到那份名单,那么,她有那么多次能够接近佛像的机会,直接取出名单多好,既完成了齐玉珍的嘱托,又没有引起陈占豪的怀疑。倘若她偷走了佛像,明明就会马上得到陈占豪的注意。这是一件很简单的逻辑推理,一般人都能够想得到,而作为一名十分聪明的女医生,却想不到,是十分违背常理的。
只是一些吐槽,希望不会引起《追捕》波蜜的“围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