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构想吧 关注:164贴子:188
  • 1回复贴,共1

实现工业现代化是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收藏回复

  • 220.170.94.*
实现工业现代化是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业企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重工业的比重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铁路、公路、机场、水库、水渠、发电站、煤矿、油气田、冶金、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机床、飞机、汽车、机车、船舶等大型投资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国家应该进行全面规划,提前开工。以便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在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5%(包括1、食品、饮料、烟草10.9%8、服装、皮革5.3%10、电力、煤气、自来水4.0%11、家用电器3%)
其他75%(2、冶金9.5%3、机械8.2%4、纺织8.2%5、建材7.7%6、化学6.6%7、交通运输设备5.5%9、电器机械及器材4.7%)的工业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表1: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比重的变化
年份 工业总产值(亿元)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工业(%)
1957   704       53.7    19.0     0.9      26.4
1970   2117       87.6    12.4              
1980   5154      76.0     23.5    0.02      0.5
1997   112128     26.5     40.5    15.9      17.0

见表1按照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比重的变化,集体工业总产值变得越来越大,地方工业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鼓励集体工业、私营和外资企业投资铁路、公路、机场、水库、水渠、发电站、煤矿、油气田、冶金、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机床、飞机、汽车、机车、船舶等大型项目有重要意义。

1.大力推进工业产品出口,变资源大国为产业大国,目前日本对华出口第一类是钢材,第二类是机械产品,第三类是高档消费品。在机械类产品中,以建筑机械和汽车配件生产机械最为抢手。我国钢材、金属冶炼的品质和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大幅度提高,以便满足各种需要。家用电器已经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还需进一步努力。

2.大力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在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育林及林产品就地加工,品牌化发展方面和生物资源转化为能源、饲料方面必须实行机械化。

3.增加农产品出口,实现农业工业化,部门的就业增加,食品加工、运输和贸易部门的就业增加。让中国8~9亿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就减少,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

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整合我国农产品出口力量,克服出口企业规模小、分散的局限性,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整体实力。


4.发展能源工业,建设能源大国

随着家庭电气化,电脑互连网、空调(北方采暖需要大量燃料)、冰箱、电视、电炊具、电热水器等等家用电器,大型超级市场的空调,目前和今后不断搬迁到中国的世界工厂和中国人自己新开办的工厂等,都需要大量的电力;农业生产、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能源本身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制定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计划,将不断拉动个人汽车消费,汽车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将推动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

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294.74亿吨标准煤,美国75.74亿吨标准煤,居第一,占世界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5.7%,日本22.69亿吨标准煤,居第二,占7.7%,中国16.8亿吨标准煤,居第三,占5.7%。

2003年人均世界能源消费4.9吨标准煤,美国25.84吨标准煤,日本17.82吨标准煤,中国1.29吨标准煤,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20倍。

假如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6亿,接近美国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则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5.84X16=413.664亿吨标准煤,是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4倍。

我国地热储量约为31亿吨标准煤,煤炭9883亿吨标准煤,石油46亿吨标准煤,天然气9亿吨标准煤,铀资源25亿吨标准煤。氘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100年之内不知能否利用得上。



1楼2005-02-24 09:57回复
    • 220.170.94.*

    我国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5.9×106千焦/平方米=590*960万*100亿千焦/4128万千焦)13543亿吨标准煤/年(1吨标准煤=7000千卡),可供利用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14016亿千瓦小时)1.721亿吨标准煤/年(1吨标准煤=8139千瓦小时),我国海洋潮汐能0.21亿吨标准煤/年(0.2亿千瓦=1752亿千瓦小时),水电资源4.08亿吨标准煤/年(3.8亿千瓦=33288亿千瓦小时),最大可利用生物质能为8亿吨标准煤/年。

    有需求就有动力,让能源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会永远保持高速增长。

    由于世界能源产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这种发展速度,中国必须从发展矿物能源为主,转变到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发展过程中,水电、太阳能电站、风力电站、地热电站等都需要进行大量投资,效益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不确定,必须在国家的全面认证下,依据国家财力,逐步建设。

    三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可吸纳巨大的社会资金。
    水电=4.08亿吨标准煤/年(利用10年即换回46亿吨标准煤的我国石油储量)

    太阳能电站=13543亿吨标准煤/年(成本高,受气候影响,技术复杂,须分散收集),每年能够转化1‰,就能提供13.5亿吨标准煤/年
    生物质能=8亿吨标准煤/年(利用3年即换回25亿吨标准煤的我国铀资源储量)

    水电、太阳能电站以吸纳大额资金为主;生物质能以吸纳小额资金为主,可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是解决农业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要想在2050年达到美国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中国能源投资永远具有利润空间。三大可再生能源得到上述这种利用也只能够达到4+8+13.5=25.5亿吨标准煤/年,与我国2050年400亿吨标准煤/年的能源需求相差甚远。

    5.建立生态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立洪旱灾害控制工业体系,建设各种防护林(包括田园、山地、河岸),修建水塘、水库,积蓄水源。拦蓄洪水,努力促使洪水资源化。

    注意堤防、水库、蓄洪区的负面影响,避免盲目缩窄河滩和围垦湖泊,避免溃坝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对蓄洪区退耕还湖。被迁移的库区、湖区人口,将失去水源充足的肥沃土地,国家要采取较好的方式,避免移民变成贫困群体。

    水电站建设和造林绿化要挂钩。1公顷/千瓦的造林任务和水电站建设同时开工。同时注意修建盘山公路和防火通道。

    其他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也要与造林绿化要挂钩,每投资10万元上述开工项目,必须完成1公顷造林任务。

    建立合理的社会生态系统,逐步改变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出口,从扩大外向出口逐步过渡到内需为主,在基本满足国内消费的基础上,按国际贸易正常的比较成本规律、国际分工规律来发展对外贸易。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实现消费高增长,拉动内需。

    有计划地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普遍育林(人工、封山、退耕)、修建水库,逐步向荒山荒漠进行人工育林、修建水库。将水源涵养在内陆深处。实现育林、修建水库并举,防止森林火灾,消灭森林病虫害,农林间种,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农林产品就地加工升值,真正实现全民富足的小康生活。

    


    2楼2005-02-24 0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