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现代化是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业企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重工业的比重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铁路、公路、机场、水库、水渠、发电站、煤矿、油气田、冶金、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机床、飞机、汽车、机车、船舶等大型投资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国家应该进行全面规划,提前开工。以便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在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5%(包括1、食品、饮料、烟草10.9%8、服装、皮革5.3%10、电力、煤气、自来水4.0%11、家用电器3%)
其他75%(2、冶金9.5%3、机械8.2%4、纺织8.2%5、建材7.7%6、化学6.6%7、交通运输设备5.5%9、电器机械及器材4.7%)的工业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表1: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比重的变化
年份 工业总产值(亿元)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工业(%)
1957 704 53.7 19.0 0.9 26.4
1970 2117 87.6 12.4
1980 5154 76.0 23.5 0.02 0.5
1997 112128 26.5 40.5 15.9 17.0
见表1按照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比重的变化,集体工业总产值变得越来越大,地方工业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鼓励集体工业、私营和外资企业投资铁路、公路、机场、水库、水渠、发电站、煤矿、油气田、冶金、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机床、飞机、汽车、机车、船舶等大型项目有重要意义。
1.大力推进工业产品出口,变资源大国为产业大国,目前日本对华出口第一类是钢材,第二类是机械产品,第三类是高档消费品。在机械类产品中,以建筑机械和汽车配件生产机械最为抢手。我国钢材、金属冶炼的品质和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大幅度提高,以便满足各种需要。家用电器已经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还需进一步努力。
2.大力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在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育林及林产品就地加工,品牌化发展方面和生物资源转化为能源、饲料方面必须实行机械化。
3.增加农产品出口,实现农业工业化,部门的就业增加,食品加工、运输和贸易部门的就业增加。让中国8~9亿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就减少,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
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整合我国农产品出口力量,克服出口企业规模小、分散的局限性,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整体实力。
4.发展能源工业,建设能源大国
随着家庭电气化,电脑互连网、空调(北方采暖需要大量燃料)、冰箱、电视、电炊具、电热水器等等家用电器,大型超级市场的空调,目前和今后不断搬迁到中国的世界工厂和中国人自己新开办的工厂等,都需要大量的电力;农业生产、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能源本身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制定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计划,将不断拉动个人汽车消费,汽车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将推动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
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294.74亿吨标准煤,美国75.74亿吨标准煤,居第一,占世界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5.7%,日本22.69亿吨标准煤,居第二,占7.7%,中国16.8亿吨标准煤,居第三,占5.7%。
2003年人均世界能源消费4.9吨标准煤,美国25.84吨标准煤,日本17.82吨标准煤,中国1.29吨标准煤,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20倍。
假如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6亿,接近美国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则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5.84X16=413.664亿吨标准煤,是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4倍。
我国地热储量约为31亿吨标准煤,煤炭9883亿吨标准煤,石油46亿吨标准煤,天然气9亿吨标准煤,铀资源25亿吨标准煤。氘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100年之内不知能否利用得上。
工业企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重工业的比重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铁路、公路、机场、水库、水渠、发电站、煤矿、油气田、冶金、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机床、飞机、汽车、机车、船舶等大型投资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国家应该进行全面规划,提前开工。以便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在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5%(包括1、食品、饮料、烟草10.9%8、服装、皮革5.3%10、电力、煤气、自来水4.0%11、家用电器3%)
其他75%(2、冶金9.5%3、机械8.2%4、纺织8.2%5、建材7.7%6、化学6.6%7、交通运输设备5.5%9、电器机械及器材4.7%)的工业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表1: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比重的变化
年份 工业总产值(亿元)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工业(%)
1957 704 53.7 19.0 0.9 26.4
1970 2117 87.6 12.4
1980 5154 76.0 23.5 0.02 0.5
1997 112128 26.5 40.5 15.9 17.0
见表1按照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比重的变化,集体工业总产值变得越来越大,地方工业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鼓励集体工业、私营和外资企业投资铁路、公路、机场、水库、水渠、发电站、煤矿、油气田、冶金、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机床、飞机、汽车、机车、船舶等大型项目有重要意义。
1.大力推进工业产品出口,变资源大国为产业大国,目前日本对华出口第一类是钢材,第二类是机械产品,第三类是高档消费品。在机械类产品中,以建筑机械和汽车配件生产机械最为抢手。我国钢材、金属冶炼的品质和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大幅度提高,以便满足各种需要。家用电器已经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还需进一步努力。
2.大力提高农业机械的应用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在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育林及林产品就地加工,品牌化发展方面和生物资源转化为能源、饲料方面必须实行机械化。
3.增加农产品出口,实现农业工业化,部门的就业增加,食品加工、运输和贸易部门的就业增加。让中国8~9亿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就减少,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
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整合我国农产品出口力量,克服出口企业规模小、分散的局限性,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整体实力。
4.发展能源工业,建设能源大国
随着家庭电气化,电脑互连网、空调(北方采暖需要大量燃料)、冰箱、电视、电炊具、电热水器等等家用电器,大型超级市场的空调,目前和今后不断搬迁到中国的世界工厂和中国人自己新开办的工厂等,都需要大量的电力;农业生产、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能源本身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制定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计划,将不断拉动个人汽车消费,汽车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将推动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
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294.74亿吨标准煤,美国75.74亿吨标准煤,居第一,占世界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5.7%,日本22.69亿吨标准煤,居第二,占7.7%,中国16.8亿吨标准煤,居第三,占5.7%。
2003年人均世界能源消费4.9吨标准煤,美国25.84吨标准煤,日本17.82吨标准煤,中国1.29吨标准煤,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20倍。
假如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6亿,接近美国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则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5.84X16=413.664亿吨标准煤,是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1.4倍。
我国地热储量约为31亿吨标准煤,煤炭9883亿吨标准煤,石油46亿吨标准煤,天然气9亿吨标准煤,铀资源25亿吨标准煤。氘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100年之内不知能否利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