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吧 关注:50,348贴子:816,463
  • 12回复贴,共1

诙谐历史小说《大清皇帝的江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嘉靖三十二年出了两件事。
这两件事对后来的历史影响都比较大。
第一个是倭寇进犯。
如果你不是专门研究明史或是中日历史关系的,那你只需要知道这是帮强盗,烧杀抢掠啥坏事都干过,后来被收拾了就行了。
咱们主要说说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是在关外有个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努尔哈赤,本书的第一个主角。
说起来努尔哈赤的身份那是相当的不一般,他爸爸,他爷爷,他爷爷的爸爸。。。。。。都是建州左卫指挥使,他外公,他外公的爸爸。。。。。。都是建州右卫指挥使,绝对的高干加贵族子弟。
如果追述到努尔哈赤他家几辈子之前,那太遥远了,我没耐心说,你也没耐心听。但不说又不行,那我就找个最近的开始—他爷爷。
努尔哈赤的爷爷叫觉昌安。这个人混的比较惨,虽说是建州左卫的指挥使,但手底下没几个人,地盘又小,当时的女真部落很多,就他这点势力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干掉。
所以他想找个靠山,这靠山的首选就是建州右卫的指挥使王杲。人比人,那真是气死人,都是指挥使,但人家王杲明显财雄势大,在女真各部落里那就是老大,不服不行。
但要想巴结上王杲不下点本钱肯定是不行的。可觉昌安穷,去看人家一趟连点象样的礼物都拿不出来,拎两羊腿就厚着脸皮去了。
王杲这人还不错,本来就跟觉昌安有点亲戚关系,一看人家大老远来了,虽说没带啥值钱的礼物但也算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了。所以很客气,不但没给脸色看,还好吃好喝的招待。
觉昌安一看,有门。钱咱没有,但咱有人,儿子多啊。
于是觉昌安就和王杲说。
你看,我这次来也没带啥好东西,空着手就来了。但兄弟你真仗义,我特感动,这样吧,我想和你结个亲,我儿子多,你闺女多,你挑一个当女婿吧。
王杲就有点犹豫,觉得你来投靠我,我这啥也没得着你的,到先搭个闺女。
觉昌安是聪明人,一看就明白。马上就说,你儿子阿台不是也没结婚呢吗?我女儿都嫁光了,但我有孙女,我看他俩挺合适。
王杲笑了。
这合适吗?
合适合适,绝对合适。
王杲的女儿就嫁的是努尔哈赤他爹。
努尔哈赤的堂姐就嫁给了他舅舅阿台。
每次到这我都在想一个问题,努尔哈赤是怎样称呼阿台的呢?
叫舅舅没错,叫姐夫也对。
不过当时女真算是没开化的民族,这种事很多,为了几百头羊,儿子娶妈的也不是没有,他们家这关系就算比较文明的了。


IP属地:湖北1楼2011-04-13 21:44回复
    王杲在辽东这块算是比较牛的人了,但最牛的还不是他。
    第一牛人应该是当时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
    李成梁这个人是很传奇的。
    首先身世就传奇,因为到现在也没确定他是哪的人。
    明史上说他祖上是朝鲜人,后来归了明朝,在比较大的城市铁岭当指挥佥事。
    也有说他是蒙古人,女真人。。。。。。
    估计老李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一直也没避谣,谁爱说啥说啥,反正是地球人。
    李成梁是将门出身,但他的前半辈子和同样是军队子弟的戚继光比,那真是天壤之别,人家戚继光十七岁就继承了老爹的职务,当上指挥使了。李成梁混到四十岁还在家里蹲着,到不是他不上进,他爸爸也给他挣了世袭的职位。
    但问题是当这个官要先到北京报道,起码让吏部兵部的老爷见见人。怎么说人家也是为国选材,连人都没见就派你当军官,你要是个小儿麻痹,打起仗来想跑都跑不了,对你本人也不负责嘛。
    但李成梁去不了,原因比较雷人。
    穷。
    当时李成梁他们家就在铁岭。我算了一下,从铁岭到北京,坐火车大概九个来小时。距离不到八百公里。
    李成梁他家怎么说也是个中高级军官。一千多里地的路费,就算从他20岁开始凑起,凑到40岁还没凑齐。
    见过穷的,没见过这么穷的!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当时京城里的官员的心声。
    他们家穷的名声,能从铁岭传到北京。这真是穷出档次,穷出品位了。
    后来辽东的巡按御使实在看不下去了,资助了李成梁同学(在这直前他的身份一直是生员)几两银子,这才顺利到达北京,继承了老爹留下来的职位,当了铁岭卫指挥佥事。
    虽说过程有点曲折,但总算是有个好结果。
    估计前几十年在家没事干,光看兵书了,李成梁是厚积薄发。
    当时明朝边境主要是和蒙古人冲突。
    大家打了快两百年了,今天你抢我,明天我砍你。
    抢完砍完,回家洗洗睡觉。谁也把不能把谁彻底办挺。
    老李不一样,在家憋到四十好几,头发都有白的了,好不容易有个见功立业的机会,再不加把劲这辈子不就忽悠过去了?


    IP属地:湖北2楼2011-04-13 21:45
    回复
      2025-07-17 00:54:10
      广告
      蒙古人惨了。
      当时辽东这一块最嚣张的蒙古部落是插汉部,老大名叫土蛮,其实人家也不叫这个,正经官名叫图们札萨克图汗。
      土蛮这名字是明朝官员给取的,估计是嫌他自己这名字太长,过去也没电脑,都是毛笔一笔一划的写,这兄弟又比较会找事,明朝官员天天写战报,实在不耐烦,干脆我给你起个名得了。
      叫啥呢?
      这蒙古老大比较土,又比较野蛮,就叫土蛮吧!
      这个土蛮也是一猛人,李成梁没来之前他经常带着一帮人到明朝这边搞抢劫自助游,抢了就跑,跑了过几天又来抢,搞的当时的辽东总兵痛不欲生。
      但老李一来,土蛮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具体战斗过程比较复杂,就不展开了。
      简单说吧,这位土蛮兄弟基本算是李成梁的贵人,老李从指挥佥事一路高升,一直升到辽东总兵,基本上都是靠打他。
      这让李成梁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敌人是要收拾,但不能一下全收拾了,都死干净了,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所以老李的战略是又打又拉,不听话就收拾你,但也不把你赶绝了,打服就行,适当还能给点好处。
      这个方针路线李成梁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是一直贯彻的。
      当时和李成梁一起守卫大明北面边境的还有一个人。
      戚继光。
      戚继光的战略刚好和李成梁相反。
      不管是谁,只要敢来我这,一律大刀加火炮,还要好处?门都没有啊!
      鉴于老戚做事太绝,各位部落老大一合计,还是李总兵那好混,大家就都不来戚继光这边了,全往李成梁那边跑。
      戚继光镇守的蓟镇安静了,史曰:十数年不见烽火。
      戚继光也安静了,既然敌人都没了,你戚继光再牛也没用了。
      慢慢的他被忽视了,遗忘了。
      反观李成梁这边。那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年年打仗,年年立功,年年升官,威风八面,天下闻名。
      连后来清朝人修的明史都要拍马屁
      “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从个人角度来讲,李成梁没错。从国家民族角度来讲,戚继光是对的。
      这恐怕也就是戚继光到今天仍然是正面典型,而李成梁却数百年争论不休的原因。
      人民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当然,这都是身后事,就眼前的情况来看养寇自重这事虽说不太厚道,但考虑到形势发展都还自己的掌控之中,土蛮要好,洋蛮也罢,翻不起大浪来,所以也还是可以原谅的。
      但老李同志还是疏忽了一点,他活着的时候能掌控,他死了呢?


      IP属地:湖北3楼2011-04-13 21:45
      回复
        王杲跑到辽阳抢劫,李成梁根本就没理他。
        到不是老李怕他,主要是李成梁想了个比较黑的点子。
        直接进攻王杲的老巢古勒寨!
        你不是带人出去了吗?那我就来抄你的底,
        这招够损的,本来人就不多,精锐又都出去打劫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哪是辽东铁骑的对手,
        三下五除二就攻进去了,光斩首就一千多,连王杲的家属都俘虏了。
        这群俘虏里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我们等待多时的主角努尔哈赤,另一个是他弟弟舒尔哈齐。
        努尔哈赤之所以在古勒寨决不是暑假没事来探亲,是另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呢?
        他妈死了。
        他妈就是王杲的女儿。
        按说死了妈,确实让人同情,但悲痛一段时间也就算了,该咋过还咋过呗,毕竟爹还在嘛。
        但问题是他爹马上又娶了一个。
        于是他家上演了一幕后母虐待前妻儿子的悲剧,更不幸的是努尔哈赤和他弟弟就是男主角。
        努尔哈赤当时也有十几岁了,半大小伙,个性又比较强,实在受不了后妈的虐待,一跺脚带上弟弟跑到古勒寨投奔他姥爷。
        要说人这运气不好啊,那真是没办法,到古勒寨没多久就碰上李成梁打过来,兄弟俩全当了俘虏。
        关于当俘虏这事正史里提也没提。毕竟堂堂大清的开国皇帝被李成梁抓了俘虏也不是啥光彩的事。
        野史上就说的挺多了,还有个故事。
        说努尔哈赤兄弟俩被俘以后,被李成梁留下当了杂役。所谓杂役也就是端个茶倒个水的佣人。
        有一天,舒尔哈齐不知道因为啥事惹火了李成梁。李成梁准备把他杀了。
        努尔哈赤一看弟弟要掉脑袋,马上跪下求情,说我弟弟不懂事,求李老爷把他当个屁放了吧,如果实在要杀,那就杀我好了,我愿意代弟弟死。
        李成梁一看,这小孩可以啊,够仗义,不错。
        起来吧,我都不杀了,今后跟着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从此以后李成梁很欣赏努尔哈赤。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说是扯淡,但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从李成梁后来的表现来看,对努尔哈赤非常够意思,说特别照顾那一点也不过份。
        就这样努尔哈赤在李成梁那干了四年伙计。十九岁的时候终于被放回了家。
        四年时光,并没有白白浪费,努尔哈赤在李成梁那里学到了很多。
        不过,现在还不是努尔哈赤上场的时候,他姥爷的事都没解决呢。


        IP属地:湖北5楼2011-04-13 21:46
        回复
          李成梁做事的风格一般是斩草不除根,要给人家留点种子,一把掐死了,自己打谁啊。
          但王杲这个事办的有点过,连个尸首都没给留。
          所以李成梁心里也有点嘀咕,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干脆连他儿子阿台一块收拾了吧,免得将来是祸害,所谓“阿台未擒,终为祸本”!
          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出兵攻打古勒寨。
          其实阿台早就收到风,知道李成梁不会放过自己。
          所以这几年啥也没干,一门心思在家搞装修,把个古勒寨修成了个大碉堡。
          你李成梁不是牛吗?辽东铁骑不是猛吗?我不出去,有能耐你飞进来。
          李成梁飞不进去,但也没闲着,他指挥部队拼命攻城,但死活就没攻进去!
          这就尴尬了,一代名将居然连个小寨子都攻不进去,这要传出去那还有面子吗?
          但战马也没长翅膀,火枪打到一米多厚的城墙上连个印子都没有。
          老李很上火,心情很不好。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要求见李成梁。
          这人叫尼堪外兰,也是女真一个小部落的头,跟阿台关系一向不太好,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可能就是看他不顺眼,这次李司令来收拾阿台,他很激动,自告奋勇给明朝大军当向导官。
          尼堪外兰这个时候来见李成梁的意思呢,可能是想安慰老李几句,可没想到点比较背,正好赶上李成梁心情不爽想骂人。
          李成梁一见尼堪外兰,火就压不住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
          来的时候问你阿台的情况,你给我拍胸脯子保证,说他就是一堆狗屎,大军一到他肯定怂,这下可好,打了好几天,死伤不少弟兄,连他妈寨门也没摸着!你忽悠我是不是?!我可告诉你,打不下来古勒寨,我也不能白跑一趟,反正回去报功是数人头,你的头他的头都一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尼堪外兰一看李成梁着架势,没准真能先把自己砍了,当时腿就哆嗦了,马上凑过去陪小心:
          司令,你看这事闹的,我也没想到阿台这小子这么变态,把城墙当河堤修啊。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让弟兄们先撤回来,我亲自带人。。。。。。。去做思想工作。
          李成梁想了想,也实在没别的办法,死马当活马医吧,就答应了。
          其实尼堪外兰之所以敢说这样的话,也是有一定把握的,因为他那也来了两个人。
          一个就是我们的熟人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
          觉昌安之所以来这,到不是给阿台落井下石的,但让他救阿台他也不干,他其实主要是想救阿台的老婆,我们都知道,阿台的老婆就是觉昌安的孙女,并且还是最喜欢的一个。
          他在家里一听到李成梁把孙女围在古勒寨了,就有点急,马上就要起身去救。但他的儿子们不答应,说老爷子都这么大岁数了,你就别去了,我们派个人去就行了。
          觉昌安估计也是年纪大脾气倔,非要自己亲自来。
          儿子们开会一研究,去就去吧,但老爷子一个人去实在不太放心,还是得跟个人一起去,谁去呢?
          最后决定老四去,因为明军的向导官尼堪外兰以前是老四手下的小弟,虽说现在人家翅膀硬了,但老领导的面子多少也要给点。
          老四叫塔克世,他就是另一个人。本来这个人也不是啥重要角色,属于龙套级别,但他有个特殊身份——努尔哈赤的爹。


          IP属地:湖北7楼2011-04-13 21:49
          回复
            我相信努尔哈赤见到爷爷,爸爸的尸体,是真的很悲痛。史书记载,努尔哈赤“捶胸嚎泣”,并且厉声质问明朝使者。从其表现来看,基本丧失理智。
            这使者到也识趣,随你怎么骂,我就一句话:这是个误会。
            努尔哈赤不能接受这个解释,但不能接受也得接受,李成梁实在是惹不起啊。
            说起来李司令也算很给努尔哈赤面子,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赔偿,还让努尔哈赤继承了他爷爷的官当了建州左卫的都督,暂时也就只能这样了。
            但努尔哈赤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李成梁我惹不起,但你尼堪外兰跑不了!没你小子喊那一嗓子,我爷爷,爸爸能死吗?!
            这个仇非报不可,就收拾尼堪外兰!
            报仇这事,说说挺容易,但真要想把仇报了,那有一定难度。
            首先就要有实力。努尔哈赤虽说现在是建州左卫的都督了,但手底下也没几个人,大部分主力(其实也就一两千)让他爷爷带到古勒去了,觉昌安死了以后部属都被尼堪外兰招了安。
            努尔哈赤吩咐一声“**,点名”!
            稀哩哗啦来了五十多口子,其中三分之一是残废并且平均年龄超过60,努尔哈赤挑了挑,(其实也没啥挑的)一共挑出十三位。
            清史上就是说努尔哈赤带着这十几位去的。
            但我敢肯定事实不是这样的。
            十三个兰博一人发把M16外加火箭筒,手榴弹全部配齐了,那到还是有可能的。
            十三个半业余的骑兵,一人拿把一年多没磨过的片刀,就想和上千人对砍?你以为你是谁?钢铁侠?!
            努尔哈赤肯定有外援,至于这个外援到底是怎样得到的,那说法很多。有说是他一个叫额亦都的哥们带了百把人投奔他的,有说是他老婆把嫁妆卖了,换了钱让他招了百把人。。。。。。不管怎样吧,努尔哈赤带了百把人去找尼堪外兰算帐。
            百把人对上千人,人家还是守城,你是攻城,客观的讲基本还是自杀。
            但奇迹出现了。尼堪外兰听说努尔哈赤带了人找他算帐,他既没有整顿军马,也没有修整工事,他做了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举动,他跑了。
            对于尼堪外兰当时的心理活动我分析了很久,但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
            他应该不是胆小,当时的女真部落很多,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战场上对砍那应该是家常便饭,尼堪外兰能坐到图伦城城主,应该也是真刀真枪拼回来的。
            你要说他因为心存愧疚不愿意和努尔哈赤干仗。那也不对,联系尼堪外兰从后到前的表现来看,基本不存在愧疚这个问题。
            迷,千古之迷。
            努尔哈赤第一次打仗,未失一兵一卒就胜利了,顺利占领图伦城。
            至于占领之后的结果书上没说,但我们还是可以猜到,无非就是该拿的拿,该占的占,男女老少统统带回家当奴隶,跟着一起去的弟兄们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我这样猜是有证据的,因为努尔哈赤撤了之后,尼堪外兰也没回图伦,一直住在嘉班城,可见图伦基本被老努拿了个干净,回去也是白回。


            IP属地:湖北9楼2011-04-13 21:51
            回复
              其实努尔哈赤不是没接受教训,他知道尼堪外兰跑的快,所以他选择夜袭鹅尔珲城。
              攻城到很简单,本来也没几个人,不费啥力气就进去了,但一清点俘虏,努尔哈赤傻了,没有尼堪外兰!
              ...........
              无语,真的无语,请允许我在这里向这位逃跑大师致敬。
              尼堪外兰也并没有跑远,他一听到信就跑到抚顺去了,抚顺是大明的地方,守将叫裴松。
              这个裴将军是李成梁的亲信。
              尼堪外兰到了抚顺,本想进城避避风头,但没想到裴松不让他进。当然也不是一点面子不给,让尼堪外兰躲进了城外的明军军营里。
              尼堪外兰以前大小也是个城主,不说锦衣玉食吧,起码也是大鱼大肉。现在可好,天天跟着一帮傻大兵吃食堂,晚上跟这帮人挤一块睡觉,出去撒泡尿回来都找不着刚才躺在哪。但时世比人强,能活着就不错了,别的就不挑啦。
              努尔哈赤收到线报,知道尼堪外兰在抚顺,马上点兵出发,这次非把你灭了不可。
              点兵不是要和明朝开战,而是纯粹的示仧威游仧行,给自己谈判增加点砝码。
              努尔哈赤还是很会做人的,到了抚顺,啥也没说呢,先派人给裴松送了份厚礼,然后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意思是要裴松交人。
              其实裴松早就得了李成梁的指示,就尼堪外兰这么个货,留着都是累赘,既然努尔哈赤这么会做人,刚好做个顺水人情。
              于是裴松让使者给努尔哈赤带了封信。信上说,你和尼堪外兰那点事我都知道了,这个是你们女真内部矛盾,我管不着。尼堪外兰确实在我这,但你一要我就给你,那我大明朝不是太没面子了。这样吧,人就在城外的军营里,你自己去找他,找着了,你爱怎样怎样,我不干预。
              等的就是这句话!
              努尔哈赤马上挑了40个亲兵,让一个叫斋萨的带着,进军营找尼堪外兰。
              老尼正捧着个破碗蹲着吃面条呢,刚吃的爽,想找瓣儿蒜,一抬头就看见几十个彪形大汉拿着刀奔自己来了,凭着他逃跑的天赋,马上察觉不妙,把碗一扔,扭头就跑。
              往哪跑?
              只能往城里跑,尼堪外兰是想进了城就好办,你努尔哈赤的人总不至于在抚顺城里砍我吧。
              城门那是早就关了,不过城墙上还搭着个梯子,尼堪外兰是谁啊?大师!他早就观察好了逃亡路线,直接就奔梯子去了。到了梯子下面,尼堪外兰对着手心吐口唾沫,搓两下就准备上,谁知道手刚搭上去,就觉得这梯子怎么动起来了,莫非变电梯了?抬头一看,几个明军士兵正往上抽梯子呢!
              完了,这回真完了,别说大师,神仙也不好使。
              努尔哈赤的仇总算报了。从此,努尔哈赤一步一步的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IP属地:湖北11楼2011-04-13 21:54
              回复
                第二位,费英东。
                我知道叫英东的就俩人,一个香港的老霍,霍英东,一个就是这位费英东,都是能人啊,搞的我都想改名叫英东了。
                老费还有个外号叫“神箭”。神箭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说他箭射的准,一射出去跟激光制导似的,指哪射哪。而且他不光是箭法好,据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这里面还有个神话故事。
                说费英东小时候吧,身体不太好,一天到晚老是感冒发烧,那时候又不象现在,弄两瓶安利蛋白粉啥的补补。
                所以他爹妈很着急,但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没事就让他锻炼身体,长大点了,就教他射个箭玩个刀,可是成效不大,估计主要是体力不行,受不了剧烈运动。
                有一天,费英东小朋友在山上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结果一不小心掉到个洞里,当时就摔晕了,等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一个大山洞里,黑灯瞎火的啥也看不见,只好边摸边往外爬,爬着爬着发现前面有亮光,摸过去一看是个村子。有房有地,有山有水,就是没人。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找了个人家就推门进去。休息了一会也没见主人回来,他饿的不行就到处找吃的,走到厨房,看到灶上摆了一大摞蒸笼,还直冒热气呢。
                费英东掀开第一层,发现里面有个大馒头,这馒头做成个大象的形状,他也没客气,拿起来就吃了。吃完还没饱,接着掀第二层。简单点说吧,这哥们饭量真是不小,一共掀了六层,二层是俩狮子,三层是三只老虎,四层是豹子,五层是牛,六层还有俩骆驼。吃饱了,费英东就七拐八摸的回家去了。
                结果大家应该都猜的到,从此以后他力大无穷,学啥兵器都不费劲。
                这个故事我也不知道谁编的,路子跟武侠小说一样,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我给大家讲这个神话的意思,就是想让各位对老费有个印象:猛!
                当然不是饭量猛,是说他工夫好,力气大,打仗猛。
                具体怎么猛,我们后面再说。


                IP属地:湖北14楼2011-04-13 21:56
                回复
                  2025-07-17 00:48:10
                  广告
                  下面第四位出场,扈尔汉。
                  对清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清初的“四大贝勒”,这四位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就是侄子,关系那是相当亲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可以四大贝勒相提并论的人就是扈尔汉,他是努尔哈赤的干儿子兼外甥。
                  扈尔汉是属于典型的战将型人才,努尔哈赤每次出征,他基本上都是先锋。从统一女真到跟明朝开战,老扈那是每战必于,纵横天下,后来还顺手把朝鲜收拾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人的武力有多强。但四肢过于发达的人,都容易有个小问题,就是脑子不太好使。
                  扈尔汉打仗太牛,又长时间在外领兵,很有功高盖主,势重危国的意思。偏偏扈尔汉又不知道收敛,几次顶撞努尔哈赤,并且他居然参于了各位皇子夺嫡的斗争,这就不太好了。自古这种夺皇位的事都是最敏感的,搞不好就要掉脑袋,扈尔汉却一往无前的掺合了进去,只能说他毫无政治头脑。
                  努尔哈赤开始找碴了。
                  第一个站出来踩扈尔汉的是他亲弟弟达尔泰。
                  这位老兄非常大义灭亲,给他哥按的罪名条条都能砍头,最严重的是两条:
                  第一条是扈尔汉有敲诈罪。
                  敲诈谁呢?敲诈各位贝勒!
                  这么说来扈尔汉真是够嚣张的,连代善,皇太极这种级别的老大都敢敲诈!
                  真的假的,各位自己判断,我就提供一点意见:被敲诈的各位当事人谁也没吭声,到是毫无关系的达尔泰跳出来替几位贝勒爷抱不平。
                  第二条更无厘头,说扈尔汉偷东西!
                  扈尔汉好歹也是在女真数的着的贵族,达尔泰居然说他是小偷,难道扈尔汉有偷窃癖?
                  不管怎么说吧,就这俩条搞笑罪名把扈尔汉折腾了个半死,好在努尔哈赤比较念旧,只是把他降了职,撤了兵权。
                  我觉得扈尔汉还算运气好的,这要是放在朱元璋那,估计他爷爷都要被人从坟里挖出来。
                  


                  IP属地:湖北16楼2011-04-13 21:58
                  回复
                    最后一位,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可以说清初五大臣中最会打仗的。各位注意是最会打不是最能打。
                    最能打就是象费英东似的,肚子里一堆狼虫虎豹,一上战场跟金刚附体一样。
                    安费扬古不同,他可以说是女真的一位军事家,不但能领兵阵前,还有一套的军事理论,十分擅长以弱胜强,智取谋伐。
                    这就牛了,当时的女真连正式的文字都没有,更别提兵书战册了,可老安同志凭借自己的实际经验,成为了女真的头号将领。
                    他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天下之国互相征伐,合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
                    由此看来,老安不但是位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位卓越的政治家,并且他也是八旗军的创建者之一,是满洲久经考验的战士,在安费扬古病重期间,努尔哈赤,皇太极,代善等领导同志到医院看望了安费扬古..........


                    IP属地:湖北17楼2011-04-13 21:58
                    回复
                      请继续不懂。


                      IP属地:湖北20楼2011-04-29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