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吧 关注:182贴子:7,214
  • 1回复贴,共1

宜居城市建设应体现为生活与经济共同进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活本身就是经济,经济的每一次进步都代表着生活的愿望,并最终需由生活来确认,离开生活的经济是不持久的,离开经济的生活同样也难以为继。生活与经济的共同进步,应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基础理念。
  东莞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今年更是计划投入1.6亿元用于80个社区(村)的宜居建设,并确定了一大批旧城改造项目,可以说,东莞正一步步向宜居城市目标靠近。
  纵观全球宜居城市建设的案例,不难找到几种可资东莞借鉴的模式。如德国杜塞尔多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上世纪却通过产业转移,将城市从破落港口改造成为全球时尚之都;瑞典南端的马尔默强调宜居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共同进步这一城市建设理念,把城市带入低碳时代,而上海新天地尊重历史资源,变古建筑为现代生活和现代经济的载体,使历史焕发青春。
  三种宜居城市建设模式无一例外地打通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结通道,贯通了生活、经济相互依存的任督二脉,创造性地使发展与生活融为一体,继而让城市充满活力。这些全球津津乐道的经验对东莞的城市规划特别是旧城改造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宜居就应当做到经济与生活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其最核心的内涵应该是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发展理念。



1楼2011-04-12 14:39回复
     马尔默:产业发展与宜居生活的融合之道
      瑞典南端的马尔默以低碳生活的现实图景向人们展示了宜居生活与产业发展之间“共同进步”的可能。仅仅只用了10余年的时间,马尔默的西港就变成了一个居住面积和绿地面积各占50%的示范区,其能源供应、废物回收利用和低碳生活理念被其他城市争相效仿。而良好的环境也吸引了众多IT和清洁能源技术企业在马尔默投资,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制造业成为马尔默的经济支柱之一。
      在“黑铁时代”的工业期,马尔默并不是一个宜居之地,这里只有糟糕的环境和局促的水泥房屋。马尔默牺牲生活的增长方式到上世纪90年代初再也发展不下去,随着欧洲造船业全面衰退,大批企业从西港区撤走,一直以造船及汽车等为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城市马尔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过深思熟虑后,马尔默提出:将废弃的工业码头打造成新的生态住宅区。被称之为马尔默的生活品质方案规定,区内的住房,每平方米一年的能源使用及消耗不能超过105千瓦,远远低于175千瓦瑞典平均水平;家家都有一个绿色阁,为一些小动物准备栖身之地;所有设施都以增进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为前提设计。
      创造新生活标准的马尔默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与欧洲绝大多数正在经历“去城市化”的城市不同,马尔默正在高速地城市化,它的人口每年以5%的比例在增加,近30万居民来自171个国家。众多知识密集型企业,如IT和清洁能源技术企业取代了废弃的制造业工厂。
    


    3楼2011-04-12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