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赛丽吧 关注:39贴子:64
  • 1回复贴,共1

赛飞与赛丽——一对姐妹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67年,赛丽刚刚出生,姐姐赛飞5岁,本应是欢乐的童年,然而却因人为的原因发生变化。在县里搞文化工作的父亲受到冲击,被下放到农村,于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两个只知道哭和笑的小生命,被分开了,一个随了父姓,一个随了母姓。 
  三中全会给祖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小赛飞看了电影越剧《红楼梦》,她惊讶了:怎么有这么好听的调子?从此,赛飞迷上了越剧,在她读高中一年级的那年,听说浙江岱山县越剧团招生,她便去报了名,这个苗条、妩媚的少女,在主考老师面前,一点也不胆怯,唱了《碧玉簪》中的一段,被录取了。 

  小赛飞所在的越剧团在各地流动演出,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与妹妹小赛丽邂逅了。 

  原来小赛丽也迷上了越剧。她听说有越剧团来演出,便到剧场去玩。在剧场里从小分离的两姐妹初次见面,一见面就好得分不开。赛飞教小赛丽唱越剧,妹妹一学就会。团里的老师都很喜欢娇小玲珑的赛丽,只是因为没有名额,难以招进团来。 

  终于,第二年,也就是81年,舟山地区越剧团到岱山来招生,赛飞马上把这一消息告诉妹妹。小赛丽经过考试也成了一名越剧演员。 

  六十年代后期的动乱造成姐妹俩的分离,八十年代的振兴使她俩都走上了越剧舞台,生活本身就很富有戏剧性。 

 二 

  81年,赛丽考上了舟山越剧团,在前六个月的基本功训练时,赛丽腰腿较硬,下腰、掰腿往往落在别人后头,急得直抹眼泪。但她并不泄气。天赋不出众,那就“笨鸟先飞”吧。别人练一遍,她练五遍、十遍。人家休息了,她却独自到练功房去压腿、下腰、滚翻;她的嗓子音域欠广,音区较低,她的办法还是笨鸟多飞,多唱多练,反复摸索运气规律。老师也因材施教,根据她的变声状况,让她始学武旦,次学花旦,再学小生。高亮的“范派”她唱不上去,便让她改学红厚舒展的“尹派”。 

  82年,为了参加浙江省戏曲小百花汇演,领导特意让姐妹俩在舞台上团圆,二人搭档排演《送花楼会》。何赛飞扮演雍容端庄的小姐霍定金,夏赛丽扮演姐姐的“情人”——俊雅秀逸的书生文必正。文必正是唱“陆派”的,这对赛丽来说,自然又是一个难题。但她知难而进,搜集了陆锦花五十年代演《双珠凤》的录音带反复聆听,仔细琢磨,经过两个月的刻苦学习,终于初步敲开“陆派”风格的大门,以委婉清丽舒展流畅的唱腔,把一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奉贤给观众。由于姐妹俩的出色表演二人双双被评为“优秀小百花”,一时传为佳话。以后无论是观摩演出、公演还是组台演出,汇演办公室都把她们合演的《送花楼会》用来“压台”, 

  人们纷纷称赞她们是“海岛姐妹花”,“宛如盈盈小荷,花开两枝,各呈异彩”。台下是姐妹,台上是情人,姐妹俩就象两泓山泉,同出一个源头,分道奔流出山,如今又汇合到一起了。 

 三 

  赛丽与姐姐赛飞因一出《送花楼会》而双双荣获“优秀小百花”的称号之后,又同时被选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到黄龙洞附近的艺校里集训。经过三个月的基本功训练之后,便开始排演折子戏《断桥》,赛丽演许仙,赛飞演白娘子,陈辉玲演小青。这姐妹俩在舞台上又成了夫妻。 

  《断桥》是出唱、做并重的戏,事后,赛丽总结说“我在学习《断桥》中碰到的难关至少有三个。” 

  第一是功夫关。许仙的许多身段、动作、步法是从婺剧、昆剧里吸收过来的,要翻、要滚、要跪、要跳,而且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赛丽拿出老办法:苦练。练跪步时,要在四五十米宽的排练厅里上百次地来来回回跪行,外面下大雪,赛丽只穿一套棉毛衫裤还汗水淋淋,裤子、护膝都磨破了。膝盖先青后肿,后来变紫发黑,最后皮破血流;练飞跪,演员要高高跳起,在空中双腿并拢,小腿后屈,凭空跪下,落地时,疼得赛丽直叫“哎呦”,那钻心的疼痛并没让赛丽停下来,咬着牙,忍着泪,她又继续练起来......这时候,赛飞也为了练好白娘子的蛇步,腿上绑沙包,手上端了满满一盆水大汗淋漓地跑圆场。晚上睡觉时,姐妹俩都累得难以入睡,但她俩互相勉励:“吃点苦不算什么,不苦练,什么时候能练好?” 



IP属地:河南1楼2006-06-06 13:20回复

      演惯了小生的赛丽要演小花旦,感到困难,对姐姐说:“你教我演花旦吧。”赛飞扑哧一笑,说:“好,这回是你当学生,我当老师。”赛丽跟着学,演出了惜春的艳质娇态。然而到了排演《三弟审兄》时,赛飞有一段女扮男装的戏,却怎么也演不出男子气,赛丽说:“这回又该我当老师了!” 

      姐姐对妹妹的要求是严格的。在排《断桥》时,赛丽从高处翻下来由于迟疑了一下,影响了白娘娘的情绪,赛飞就批评她:“怕什么,翻呀!”因为是姐妹,赛飞没有考虑口气是否温和,不想损害了妹妹的自尊心,赛丽一脸的不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赛丽又“姐姐、姐姐”地喊个不停。后来,赛丽送给赛飞一只红宝石戒指,她调皮地说:“送你一只订婚戒。演戏时戴着它,可以提醒我们。” 

    八 

      “赛丽成长历程点滴”至今已是第八期了。有关赛丽在越剧舞台上所付出的汗水、所经理的风雨,相信通过前七期的介绍,您也能了解个大概了,在“点滴”的最后一期,我想摘录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老师6年前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在老师眼中的夏赛丽。—— 

      桌上放着两封信,是一个青年演员写给我的学生尹小芳的,她特意拿来给我看,我和她一样,看后心里很不平静。 

      第一封是五月上旬写的:“第一次给您写信,真不知是高兴,是激动。我一边写信,一边听您唱的《张羽煮海》录音,我非常喜欢这段唱,您如有空,请把这段台词寄给我好吗?以便我好好学习。我希望老师对我的要求比任何学生都严一点,因为我年轻,再苦再累也不怕,真的,我就怕没人教我。” 

      第二封信前几天刚收到:“我把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准备情况向您汇报……”信中她具体分析了每一段的内心感情。小芳激动地说,这是一份出色的答案。不知她唱得怎样,但这种主动进攻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提倡的,我们真恨不得插翅飞到她身边,把肚里的东西倒给她。写信的这个小演员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夏赛丽,我和她接触极少,但留下的印象很深。第一次是在82年底,省里举行小百花汇演。有一天,小会议室来了许多小演员,排戏一结束,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演员羞答答地走到我面前:“尹老师,我也唱段尹派给您听听,给我指点指点好吗?”她话未说完,脸就红了。当时她唱的是哪一段,已记不起来了,只觉得唱得还挺有味道,倒是她那股稚嫩的、渴求帮助的神态,一直映在我的脑中。汇演开始,我看了她的《送花楼会》,唱的是陆锦花调,温文尔雅,也很有韵味,特别是表演洛阳才子文必正机灵地送花上楼时,一双顾盼有神的眼睛,真动人。 

      团里老师向我介绍说,她的这些唱。都是抱着录音机自学出来的。我真被感动了。 

      上个月,我们几个老姐妹,应小百花越剧团的邀请,看她们团为赴港演出排练的新戏《大观园》。小夏在这个戏中没有角色,也未看到她的表演,却听到对她的不少夸奖声:“阿丽不论有戏无戏,天天坚持吊嗓练功。”“她练起功来真不要命,大热天翻呀跌的……”那几天,我和别的演员谈戏,小夏总跟随在旁,侧目细听。剧组有个演员说:“我还没学会哩,阿丽倒会唱了。”小鬼是个有心人,—— 

      难怪她能交出这样有条理有分析的答案。我从“答案”中看到越剧灿烂的未来。 

    


    IP属地:河南3楼2006-06-06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