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卷一
温庭筠五十首
温庭筠(约公元818 年—约公元870 年),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太原(今山西阳曲附近)人。才思敏捷,每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人号为“温八叉”。由于他傲视权囦贵而失意场屋,以致屡试不第。只做过隋县尉、方城尉和国子助教,所以《花间集》称他是“温助教”。
在文学史上,温庭筠是活动在诗衰词兴的交替时期。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则与韦庄并列,号为“温韦”。在词的发展史上,温庭筠可说是词坛上的一位开山大师。现存词具在《花间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
温庭筠的词,内容多写闺情,辞藻浓艳,结构绵密,词旨隐曲,前人对他的词有许多评价,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温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张惠言在《词选序》中也说“其言深美闳约”;李囦冰若在《栩庄漫记》中则说其所作“有以丽密胜者,有以清雅胜者”。
菩萨蛮
其一
小山重叠金囦明灭,鬓云欲度香囦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
小山句——小山:屏风上绘的山景。金:金色的曙光。明灭:日光浮动,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又解:小山谓发形高囦耸,金谓头上妆饰品。又《夏盛选本》解:唐代女子画眉,有一种叫“小山眉”,隔夜的眉黛有深浅,好像山峰重叠。唐代的妇女喜欢在额上涂上黄囦色,叫做“额黄”,隔了一夜,黄囦色有明有暗,所以说“金囦明灭”。
鬓云句——鬓云: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度:飘度,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腮:面庞。雪:白囦嫩,或指敷粉。
蛾眉——或作娥眉,扬雄《方言》:“娥,好也,秦囦晋之间好而轻者谓之娥。”
枚乘《七发》:“皓齿娥眉。”
弄妆——打扮、妆饰。
照花句——照镜戴花,前后各置一镜,方能瞻后影。花:头上的妆饰品。
花面句——双镜之中,花朵与人面交相辉映,更显得人面如花。
新帖句——帖:贴金,用金线绣好花样,再贴缝在衣服上。襦:短上衣。古乐府诗《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双双句——指罗襦上有金线绣成的双双鹧鸪。鹧鸪(zhègū 这姑):鸟名。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其形如鸠,头顶紫红色,背灰色,嘴红,腹带黄囦色,脚红色,外形较美观。
温庭筠五十首
温庭筠(约公元818 年—约公元870 年),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太原(今山西阳曲附近)人。才思敏捷,每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人号为“温八叉”。由于他傲视权囦贵而失意场屋,以致屡试不第。只做过隋县尉、方城尉和国子助教,所以《花间集》称他是“温助教”。
在文学史上,温庭筠是活动在诗衰词兴的交替时期。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则与韦庄并列,号为“温韦”。在词的发展史上,温庭筠可说是词坛上的一位开山大师。现存词具在《花间集》、《金奁集》和《全唐诗》中。
温庭筠的词,内容多写闺情,辞藻浓艳,结构绵密,词旨隐曲,前人对他的词有许多评价,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温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张惠言在《词选序》中也说“其言深美闳约”;李囦冰若在《栩庄漫记》中则说其所作“有以丽密胜者,有以清雅胜者”。
菩萨蛮
其一
小山重叠金囦明灭,鬓云欲度香囦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
小山句——小山:屏风上绘的山景。金:金色的曙光。明灭:日光浮动,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又解:小山谓发形高囦耸,金谓头上妆饰品。又《夏盛选本》解:唐代女子画眉,有一种叫“小山眉”,隔夜的眉黛有深浅,好像山峰重叠。唐代的妇女喜欢在额上涂上黄囦色,叫做“额黄”,隔了一夜,黄囦色有明有暗,所以说“金囦明灭”。
鬓云句——鬓云: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度:飘度,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腮:面庞。雪:白囦嫩,或指敷粉。
蛾眉——或作娥眉,扬雄《方言》:“娥,好也,秦囦晋之间好而轻者谓之娥。”
枚乘《七发》:“皓齿娥眉。”
弄妆——打扮、妆饰。
照花句——照镜戴花,前后各置一镜,方能瞻后影。花:头上的妆饰品。
花面句——双镜之中,花朵与人面交相辉映,更显得人面如花。
新帖句——帖:贴金,用金线绣好花样,再贴缝在衣服上。襦:短上衣。古乐府诗《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双双句——指罗襦上有金线绣成的双双鹧鸪。鹧鸪(zhègū 这姑):鸟名。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其形如鸠,头顶紫红色,背灰色,嘴红,腹带黄囦色,脚红色,外形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