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fsrzsf0518
泪 洗 敦 煌
题记:草木萋萋,飞鸟低空,敦煌石窟,满目疮痍,布奠倾觞,不甚悲之。
我怀揣虔诚与敬仰踏上了敦煌大地,一切都那么凄静,唯有这空空如也的石窟,却能顿时勾起这里曾经的热闹、繁盛。
朔风凉透了我的心,也让这里更加凄美、荒凉。眺望远空,朦胧,清晰,再朦胧……苍天欲泣,大地无语。我却感到当时的造物主还是怯懦者。一个个面色凝重的瞻仰者静静咀嚼着物我的渺茫与悲苦,他们悚息着,仿佛静待新的悲苦随时降临。几棵白杨被吹得呜呜的响,如箫如笛;一声声驱赶骆驼的吆喝,回荡天宇。身处在这水落见回音,滴滴揪人心的世界里,一首诗在我的脑海中悠然浮起:
泪 洗 敦 煌
残阳照空窟,疑是此窟浮。山河隐悲恻,鬼神见恸哭。
独步沙漠中,凄艳晚霞沐。回首怅望处,残阳血泪逐。
用它来形容此时的情景,再好不过了。一百年前的耻辱,让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迷惘中度过了多少个漫漫长夜;一百年后的子孙,面对着这催人泪下的历史残迹,情何以堪!
海子说:敦煌是千年以前,起了大火的森林。是啊,朔风吹过的敦煌大地上闪耀的佛光,让游客们刹那间顿悟,伏首膜拜,问祈苍穹。一声声祈福天地的声音中,我已经真正意识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看着这独一无二、无比灿烂的文化遗产,望着这空灵无垠的空际,你会感叹世间渺小的东西太多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孤独地挺立着,任心中的愤懑肆无忌惮地喷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文物不更应该如此吗?我真的担忧,敦煌石窟 会怎样熬过这旷世的孤独和往后的沧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啊,今后的悲痛会不会还汹涌突至?我的千年一叹,更是炎黄子孙们悬在心头的警钟。余秋雨曾经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曾经,载满经书的车队出发了,浩浩荡荡,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最终,消逝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中……中华民族的又一道伤口被深深划开,至今,这个古老的民族仍在滴血……一滴一滴的血啊,山河悲恻,鬼神恸哭,黍离之悲,苍生怎不挥泪如雨?
其实,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没有必要愤怒,崇高的人和愚蠢的人往往只是一步之差。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做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然而,一百年过去了,那些标榜“文明”的国家,至今仍不知羞愧。他们看似得到了很多,孰不知失去的却更多。因为,这一损失是全人类的,当然也包括了他们。
叶子的价值在于孕育春天。废墟就是一片黄叶,一片建筑的黄叶,一片历史的黄叶。一百年前,历经千年的敦煌绿叶,遭遇逆流、飓风,酿成了全人类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而今,同样的情形恰似被复制,当火星文如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我们是视之为庸俗,还是视之为时尚?这又让我不由得想起八百年前,朱熹授学于岳麓书院,名扬四海,慕名而来的求知者络绎不绝,人满为患,以致留下“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的千古美谈。想想现在,我们已丢掉了太多的传统文化。难道我们真的要忘本吗?我不知道,大家眼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是敝屣了吗?我心早已汹涌——“莫让几千年后的子孙们怅望着残存的中华文明,悲伤逆流成河……”
昼已将逝,日归去,凉将袭。我怀揣无比沉重的心情离开敦煌,只觉得渐行渐远……
泪 洗 敦 煌
题记:草木萋萋,飞鸟低空,敦煌石窟,满目疮痍,布奠倾觞,不甚悲之。
我怀揣虔诚与敬仰踏上了敦煌大地,一切都那么凄静,唯有这空空如也的石窟,却能顿时勾起这里曾经的热闹、繁盛。
朔风凉透了我的心,也让这里更加凄美、荒凉。眺望远空,朦胧,清晰,再朦胧……苍天欲泣,大地无语。我却感到当时的造物主还是怯懦者。一个个面色凝重的瞻仰者静静咀嚼着物我的渺茫与悲苦,他们悚息着,仿佛静待新的悲苦随时降临。几棵白杨被吹得呜呜的响,如箫如笛;一声声驱赶骆驼的吆喝,回荡天宇。身处在这水落见回音,滴滴揪人心的世界里,一首诗在我的脑海中悠然浮起:
泪 洗 敦 煌
残阳照空窟,疑是此窟浮。山河隐悲恻,鬼神见恸哭。
独步沙漠中,凄艳晚霞沐。回首怅望处,残阳血泪逐。
用它来形容此时的情景,再好不过了。一百年前的耻辱,让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迷惘中度过了多少个漫漫长夜;一百年后的子孙,面对着这催人泪下的历史残迹,情何以堪!
海子说:敦煌是千年以前,起了大火的森林。是啊,朔风吹过的敦煌大地上闪耀的佛光,让游客们刹那间顿悟,伏首膜拜,问祈苍穹。一声声祈福天地的声音中,我已经真正意识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看着这独一无二、无比灿烂的文化遗产,望着这空灵无垠的空际,你会感叹世间渺小的东西太多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孤独地挺立着,任心中的愤懑肆无忌惮地喷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文物不更应该如此吗?我真的担忧,敦煌石窟 会怎样熬过这旷世的孤独和往后的沧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啊,今后的悲痛会不会还汹涌突至?我的千年一叹,更是炎黄子孙们悬在心头的警钟。余秋雨曾经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曾经,载满经书的车队出发了,浩浩荡荡,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最终,消逝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中……中华民族的又一道伤口被深深划开,至今,这个古老的民族仍在滴血……一滴一滴的血啊,山河悲恻,鬼神恸哭,黍离之悲,苍生怎不挥泪如雨?
其实,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没有必要愤怒,崇高的人和愚蠢的人往往只是一步之差。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做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然而,一百年过去了,那些标榜“文明”的国家,至今仍不知羞愧。他们看似得到了很多,孰不知失去的却更多。因为,这一损失是全人类的,当然也包括了他们。
叶子的价值在于孕育春天。废墟就是一片黄叶,一片建筑的黄叶,一片历史的黄叶。一百年前,历经千年的敦煌绿叶,遭遇逆流、飓风,酿成了全人类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而今,同样的情形恰似被复制,当火星文如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我们是视之为庸俗,还是视之为时尚?这又让我不由得想起八百年前,朱熹授学于岳麓书院,名扬四海,慕名而来的求知者络绎不绝,人满为患,以致留下“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的千古美谈。想想现在,我们已丢掉了太多的传统文化。难道我们真的要忘本吗?我不知道,大家眼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是敝屣了吗?我心早已汹涌——“莫让几千年后的子孙们怅望着残存的中华文明,悲伤逆流成河……”
昼已将逝,日归去,凉将袭。我怀揣无比沉重的心情离开敦煌,只觉得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