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
昌耀
那时,冰花在孕育。
桃红也同时在孕育。
不要偷觊:深山
有一个自古不曾撒网的湖。
湖面以银光镀满鱼的图形。
山顶有一个披戴紫外光的民族:
——有我之伊人
这些天,看昌耀的诗,几乎入魔。我的这个老乡,给我太深的感动。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这种粗粝、豪放、深沉内敛的文风。他虽是桃源人,可他的诗篇中,却完全是西部气象。记得上次答辩会,一个老师问我,你认为西部文学有怎样的文化特征,我说西部文学应该是没有被驯化的。其实想想,不对,哪里有不被驯化的文学呢?只是驯化的程度深浅不同罢了。昌耀的诗,当是那种较少受到驯化的诗歌。他的语言,并不规整,不讲究押韵。他的情感,丰富而深沉,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感受。他的感受,与民族、人类、历史融合在一起,气象万千,恢宏大气。
读他的全集,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还是那首《雪乡》。初读,就放不下,其中的巨大张力和丰富情感像龙卷风裹挟了我,还没看见,谁的诗歌,有这样的魅力。
第一节:“那时,冰花在孕育。桃红也同时在孕育。”两个完全相反的意象“冰花、桃红”在一句诗歌中同时出现,形成巨大的反差。“冰花”一句暗合“雪乡”,给人冬天的感觉。“桃红”则代表着春天。冬天,和春天,两种不同的季节相互冲突,但相互融合。并且,“冰花”的白与“桃红”的红给人一种明丽的色彩冲击,这些美丽的意象让人印象深刻。
“冰花在孕育。桃红也同时在孕育。”孕育乃是天地间的大事,天地,有如子宫,是生命的源头,是所有希望的源头。冬、春在天地间孕育,还有什么比诞生更重要的事?还有什么比天地孕育万物更伟大的意象?
第二节:“不要偷觊:深山 有一个自古不曾撒网的湖。湖面以银光镀满鱼的图形。”这
句诗,便写出了雪乡的特征。雪乡晶莹剔透、像一个美丽的湖。深山、与湖,都是深沉、开阔的意象。但是,这还只是表面。这湖,是一个自古不曾撒网的湖。“自古不曾撒网”赋予雪山以时间性,它的历史是悠久的,与天地同龄。“湖面以银光镀满鱼的图像。”这句话,写出了雪乡的特点,它反射出来的银光十分美丽。“鱼的图形”,这个意象让我感觉是神来之笔。鱼的图形,依托的是之前的比喻“湖”,它们的产生之间,具有连续性。而深山与湖之间,银光与鱼之间,并不只有外形特征上的形似,结合前面“那时,冰花在孕育。桃红也同时在孕育”一句来看,它们之间应该具有精神上的相合。在昌耀的感觉中,这雪乡,并不是荒蛮之地,而是生命之乡。它孕育着天地的生命,同时也孕育着人类的生命。而人类的生命从何而来?从海洋,从水。人类,便是从鱼虫进化而来的。诗中明确说“自古不曾撒网”表达的便是雪乡的这一史前特征。这是人类的进化史,雪乡保存着人类的这一特征。对于雪乡的这一特征,昌耀的感情深沉,他深深地爱着这一片雪乡,并升腾起一种要保护这片雪乡,尊重人类的原初历史的情感特征。他说:“不要偷觊”。这片生命的原初之地,也许,已经开始有人亵渎,因此他说不要偷觊。是的,人类的生命中,有许多奥秘,它们是神圣的。尊重它们,但是不要觊觎,企图获取什么。
第三节:“山顶有一个披戴紫外光的民族:——有我之伊人。”人类的历程,经历了从鱼虫到人类,再到民族国家的过程。第二节中,写的是人类社会的生物进化过程,这一节中,则写到了人类的社会化进化。人类,进化成人之后,便有了民族,国家。但是,这个雪乡的民族,却与其他民族有不同之处,它是“披戴紫外光的民族”。“披戴紫外光”,是典型的西部特征。紫外光与雪的晶莹形成强烈对比,颜色纯洁,美丽。生于美丽的雪乡,这个民族也当有着和雪乡一样纯洁高贵的灵魂,这种灵魂近乎神性。“我的伊人”,便是这民族中的一个,因为伊人,这片雪乡,成了诗人的牵念。
爱上《雪乡》,爱上雪乡......
昌耀
那时,冰花在孕育。
桃红也同时在孕育。
不要偷觊:深山
有一个自古不曾撒网的湖。
湖面以银光镀满鱼的图形。
山顶有一个披戴紫外光的民族:
——有我之伊人
这些天,看昌耀的诗,几乎入魔。我的这个老乡,给我太深的感动。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这种粗粝、豪放、深沉内敛的文风。他虽是桃源人,可他的诗篇中,却完全是西部气象。记得上次答辩会,一个老师问我,你认为西部文学有怎样的文化特征,我说西部文学应该是没有被驯化的。其实想想,不对,哪里有不被驯化的文学呢?只是驯化的程度深浅不同罢了。昌耀的诗,当是那种较少受到驯化的诗歌。他的语言,并不规整,不讲究押韵。他的情感,丰富而深沉,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感受。他的感受,与民族、人类、历史融合在一起,气象万千,恢宏大气。
读他的全集,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还是那首《雪乡》。初读,就放不下,其中的巨大张力和丰富情感像龙卷风裹挟了我,还没看见,谁的诗歌,有这样的魅力。
第一节:“那时,冰花在孕育。桃红也同时在孕育。”两个完全相反的意象“冰花、桃红”在一句诗歌中同时出现,形成巨大的反差。“冰花”一句暗合“雪乡”,给人冬天的感觉。“桃红”则代表着春天。冬天,和春天,两种不同的季节相互冲突,但相互融合。并且,“冰花”的白与“桃红”的红给人一种明丽的色彩冲击,这些美丽的意象让人印象深刻。
“冰花在孕育。桃红也同时在孕育。”孕育乃是天地间的大事,天地,有如子宫,是生命的源头,是所有希望的源头。冬、春在天地间孕育,还有什么比诞生更重要的事?还有什么比天地孕育万物更伟大的意象?
第二节:“不要偷觊:深山 有一个自古不曾撒网的湖。湖面以银光镀满鱼的图形。”这
句诗,便写出了雪乡的特征。雪乡晶莹剔透、像一个美丽的湖。深山、与湖,都是深沉、开阔的意象。但是,这还只是表面。这湖,是一个自古不曾撒网的湖。“自古不曾撒网”赋予雪山以时间性,它的历史是悠久的,与天地同龄。“湖面以银光镀满鱼的图像。”这句话,写出了雪乡的特点,它反射出来的银光十分美丽。“鱼的图形”,这个意象让我感觉是神来之笔。鱼的图形,依托的是之前的比喻“湖”,它们的产生之间,具有连续性。而深山与湖之间,银光与鱼之间,并不只有外形特征上的形似,结合前面“那时,冰花在孕育。桃红也同时在孕育”一句来看,它们之间应该具有精神上的相合。在昌耀的感觉中,这雪乡,并不是荒蛮之地,而是生命之乡。它孕育着天地的生命,同时也孕育着人类的生命。而人类的生命从何而来?从海洋,从水。人类,便是从鱼虫进化而来的。诗中明确说“自古不曾撒网”表达的便是雪乡的这一史前特征。这是人类的进化史,雪乡保存着人类的这一特征。对于雪乡的这一特征,昌耀的感情深沉,他深深地爱着这一片雪乡,并升腾起一种要保护这片雪乡,尊重人类的原初历史的情感特征。他说:“不要偷觊”。这片生命的原初之地,也许,已经开始有人亵渎,因此他说不要偷觊。是的,人类的生命中,有许多奥秘,它们是神圣的。尊重它们,但是不要觊觎,企图获取什么。
第三节:“山顶有一个披戴紫外光的民族:——有我之伊人。”人类的历程,经历了从鱼虫到人类,再到民族国家的过程。第二节中,写的是人类社会的生物进化过程,这一节中,则写到了人类的社会化进化。人类,进化成人之后,便有了民族,国家。但是,这个雪乡的民族,却与其他民族有不同之处,它是“披戴紫外光的民族”。“披戴紫外光”,是典型的西部特征。紫外光与雪的晶莹形成强烈对比,颜色纯洁,美丽。生于美丽的雪乡,这个民族也当有着和雪乡一样纯洁高贵的灵魂,这种灵魂近乎神性。“我的伊人”,便是这民族中的一个,因为伊人,这片雪乡,成了诗人的牵念。
爱上《雪乡》,爱上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