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悟空如镜像的两面,所以就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两个箍、两条棒,不同的是,他们代表正邪二心。“二心搅乱大乾坤”,最末被如来点破。悟空杀六耳,佛祖善德,本该以广大法力阻止,但他却坐视了,因为悟空必须斩除二心,修行必经此一劫。古人点评这一段说:“一心可干千万事,二心不可干一事。”用现代话说,就是战胜自我。取经后期的悟空温驯了许多,周正了许多,再没和唐僧冲突过,一心地取经向佛。所以,第五十八回是原著的分界,也是修心的转折。纵看全书,作者歌颂的是斗战圣佛,而不是齐天大圣。并且,不受节制,称王称圣,无法无天,这种形式上的自由,算不得自由。而心性释然,解放自我,成就功业,这种精神上的自由,才是真自由。
张纪中接受采访时说:哪有那么多妖魔鬼怪,都是人心的外化。确实是这样,看懂西游故事,须看懂人心幻面。每个人的一生,都必须面对美色、钱财、欲望,种种诱惑,西游将这些具化而已。例如,取经之初的六个强贼,各色的名目表明,他们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具像,所以悟空一见他们,就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取经后期的七个蜘蛛,她们是“喜、怒、忧、惧、爱、憎、欲”的具像。前后合为七情六欲,必为修行者斩除。漫漫取经路,师徒们不仅要翻山度国,斩妖除魔,更在心灵境界上逐步提升。这样的寓意,原著有很多,且形成脉络。最后说一下孙悟空的实力。原著中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悟空的本事没有什么落差。大闹天宫时,他和王灵官对敌,只是惊动了玉帝,不像老版电视上那样所向无敌,悟空“筋斗云疾”,在空间作战方面很占便宜,他的本事略居上流。至于后来,如电视上他惨败于红孩儿和百眼魔君,其实原著描写并非那样不堪。总之,孙悟空是西游第一主角,他是猴、人、神的结合,有王者霸气,有顽童性格。原著旨在诠释人生的修心哲学,对他的解读尤其要注重心路历程,各个时期的心理性情必有所不同,他身上的悲剧意味也要着重。
张纪中接受采访时说:哪有那么多妖魔鬼怪,都是人心的外化。确实是这样,看懂西游故事,须看懂人心幻面。每个人的一生,都必须面对美色、钱财、欲望,种种诱惑,西游将这些具化而已。例如,取经之初的六个强贼,各色的名目表明,他们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具像,所以悟空一见他们,就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取经后期的七个蜘蛛,她们是“喜、怒、忧、惧、爱、憎、欲”的具像。前后合为七情六欲,必为修行者斩除。漫漫取经路,师徒们不仅要翻山度国,斩妖除魔,更在心灵境界上逐步提升。这样的寓意,原著有很多,且形成脉络。最后说一下孙悟空的实力。原著中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悟空的本事没有什么落差。大闹天宫时,他和王灵官对敌,只是惊动了玉帝,不像老版电视上那样所向无敌,悟空“筋斗云疾”,在空间作战方面很占便宜,他的本事略居上流。至于后来,如电视上他惨败于红孩儿和百眼魔君,其实原著描写并非那样不堪。总之,孙悟空是西游第一主角,他是猴、人、神的结合,有王者霸气,有顽童性格。原著旨在诠释人生的修心哲学,对他的解读尤其要注重心路历程,各个时期的心理性情必有所不同,他身上的悲剧意味也要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