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01日漏签0天
朱逢博吧 关注:990贴子:93,95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朱逢博吧
>0< 加载中...

“朱逢博现象”探索之三——陌生但并不遥远的那个时期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深林明月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今天,这些从现实声音喧啸中逃出来的人们,对朱老师的寻觅,是不是出自一种审美疲劳,是不是出自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也就是说,这种“逃”,只能反映现实状况与人们主观之间对立的尖锐;这种“归”,只能说明是那个时代的背影所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人们之所以回到她的歌声,是想通过她的歌声去找回那个失落的世界,她的歌声之所以能够引领人们走进过去,是因为她的歌声就是那个时代的指征,因此,人们想念她的歌声,实际并不真的是给她的歌声所吸引。这个结论,无疑有许多人实际十分认可,或者至少是强烈希望它能成立。真的,支撑这一观点的,确实有不少论据:一个本不是唱歌的,就因为在集体场合那么一亮开的嗓门,结果就给招进了歌唱队伍,是什么给予了她的这种“幸运”?回答它的是两个理由,一方面是她的歌声确实是好,让那位伯乐惜才之心难耐,确实没法不把她从众马中牵出;另一方面,也是那个时代歌唱人才的稀缺,而稀缺的原因,是世间不缺才,人为使之然,王昆、郭兰英这些声乐大厦原来的支撑,一下都给抽出,于是就有了这种急急忙忙的“补进”。这个让她得以“补进”的原因,同样也让她得以“成名”,甚至唯一成名,因为那个演出的多少并不与报酬挂钩的大锅饭时期,可能也只有她,才会这么听话地去唱,才会这么卖力地去唱。正如宋代有井水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词那样,那个时代,只要广播一响,差不多就能听到她的歌声。于是,就是这样,她的歌声,同那个时代划上了等号,人们想逃回那个时代,也不得不借助她的歌声。
  真的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向那并不遥远实际却很陌生的时代吧。那是个什么时代啊?好象离战争已有些年了,但战神却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徘徊不去,每个单位,都是一座堡垒,每个车间,都是一支尖兵,每条街道,都是一条战壕,每个行人,都是一个哨兵。广播天天提醒着敌情,人们天天警惕着敌人。真的,敌人有得是,有的是找着的,有的是撞上的,更多的却是创造出来的。于是,今天批这个,明天斗那个,即使那一波又一波的批斗过去,断断续续的“战斗”实际一直未停,直到九十年代,我们还在文艺界听到了零星的枪声。战时的需要,让歌唱家成了行进的队伍边打竹板的战时文工队,她们的存在价值,只有一个,就是助我军威。战时的需要,创造了战时的美学标准,如同全民皆民的古希腊,为了能够象同胞一样上阵,女孩们甚至割掉双乳,但这两胸平平的假小子们,因为尚武精神所鼓动,今天的你我,决不可能体会到她们那种坚定而又自豪的内心。同样,中国那个时期的歌唱家们,谁也不管自己的嗓音特点,谁也不管歌曲的情感类型,反正都得高,都得厚,都得亮,都得向战鼓,向军号靠近。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艺术的一个类型,而且历史也证明,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并不都是乏善可陈。但艺术决不止于这一个类型,因此,形容那个时代,至少这个说法有点恰当,那就是“一花独放,百花凋零”,至少是枪炮声中,难闻夜莺。当然,那个时代也有借鉴,也有吸引,由于贴近工农兵,于是,许多民歌给发掘出来,民歌中当然有哥哥妹妹,但那些哥哥妹妹,要么只一心劳动,要么谈恋爱也只象是从未碰过女人的“丑小鸭”安徒生,对异性的描绘从未超出孩子的眼睛,那里面的爱情也从来都只是给过滤得如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这些人不仅与今天的男女相去甚远,就是与我们家乡那些同时代的村哥村妹,与我们家乡长辈传下的那些直勾勾地盯着、色迷迷地描绘着女性第二性征的山歌也大相径庭。可是,这还算是当时人情味最为丰富,与真实人生最为贴近的声乐作品!
  那样个美感并未充分发育的时代,当然不可能为今后准备多少丰富的精神礼品,所以,当后来的精神窗口一旦打开,所有那个笼子里的人,当然包括吧里年纪接近我这样的一群,就一起跑了出来,唯恐又给恶梦掳了回去。尤其是此后,隔着些日子,发现那许多次的“战争”,要么完全没有必要,要么出自神经紧张,要么甚至源于个人的恶意操纵,一下子,受骗受辱的我们,只要回想起当年自己所经历、所亲为的一切,无不悲愤难禁。还有,我们的脚步并未跑得太远,一些给整过多少次,一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就血压直升的,今天仍然健在;也算今天的精神产品消费群体中一员的你我,好象即使不算年轻,但也不能完全算老,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即使对那个时代感到不可思议,但实际,这个社会对它的恨意,并未完全消除。当然,真正有点不相信有个那样时代的,可能完全做到了超脱,于是,今天也真的能够时不时听到那时的声音。商业文化构成的今天时代,真个儿算开放,开放到无所不能唱;流行艺术醺陶出来的人们的心胸,真个儿叫开阔,开阔到敌人亲人都能包容。于是,有人又擎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语录歌、忠字曲,都给带着醉意唱出,不过,就那种半真半假、半醒半寐的“重提”,跟我们对朱老师的感情,哪有一点相近?正因为这个原因,你想,谁真的给当作那个时代的标志,如小说家浩然,诗人张永枚,作曲家劫夫......他们中,谁还有可能给今天这个时代所承认?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成于那个时代的朱老师,肯定在有些人心目中,给当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否则,就不足以解释,只一心唱歌、从不参与政治是非的她,为什么会招来个别人如此之深的恨意。但是,读一读这里关于她的文字,想一想自己对于她的情感,难道能找到一丝一毫对中世纪的怀念?不,恰恰相反,我们对黑夜里那里鸟儿动听歌声的怀念,完全不是把它当作黑夜的代表,而是因为它预示着黎明。


  • 深林明月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里有多么好的讨论氛围,有一群有责任,有理想,也有才情的人,与大家相比。我是个胆大的人,但不是最适合写这个题目的人。大家合力做下去,最终就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实际大家在争议中,已经在逼进那个最重要的答案了。我本来想立即写出后几篇,但目前确实没有时间,明天我将出差近半月,为了安排好最近的事,我上星期几乎是一天一篇公文,其中还有较大的会议报告,同时还写了三篇这里的文章。实际故乡的椰子树的观点,在相当多地方,我是认同的,不过我现在这几篇还不能看出罢了。实际,我是绕了个圈,然后再回答正题。我写这些东西,其动机决不可能是相反。我对朱老师的感情,最深的原因,实际你们目前尚不知道,知道后就理解了,也坚信我了。世界上,我最要感恩的,就是她!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朱逢博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