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吧 关注:2,461贴子:6,516
  • 6回复贴,共1

《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之《哈姆雷特》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是海涅写的。现在把奥菲利娅的评论发出来。


IP属地:北京1楼2011-03-09 16:41回复
    奥菲利娅
    (《哈姆雷特》)
    这是丹麦人哈姆雷特爱过的可怜的奥菲利娅。她是一位美丽的金发少女,尤其是她的声音充满魔力。当我想去威登堡旅行时,去她父亲那儿告别,她的声音就打动了我的心。老先生对我很好,将他平时都很少用到的忠言都送给了我。最后,他让奥菲利娅拿酒上来为我饯行。当这个可爱的孩子文静而雅致地向我走来,朝我抬起明亮的大眼睛时,我心不在焉地拿起了一只空杯子,而不是那只斟满了酒的。她笑我拿错了。她的笑那时就光芒四射,她的嘴唇发出那种醉人的芳香,这也许是躲在嘴角的吻仙散发出来的吧。
    当我从魏登贝格旅行回来,奥菲莉娅的微笑又向我绽放开来,我忘掉了经院哲学一切惊奇的问题,脑海里只萦绕着这样一个亲切的问题:这微笑是什么意思?那声音,那神秘的渴望的笛声是什么意思?那双眼睛从哪里得到这样神圣的光辉?它是天空的余辉呢?还是天空由于这双眼睛而发亮?那微笑同天体舞蹈无声的音乐有关吗?或者它是最空灵的和谐在尘世中的标志?有一天,当我们在赫尔辛格的御花园中漫步,温柔地低语爱抚,心因渴望而绽放……我永远无法忘记,夜莺的歌声在奥菲莉娅天堂般的声音前是多么地寒伧啊!当我偶然把花朵同奥菲莉娅娇小的嘴唇相比,它们那没有微美的斑驳的脸庞又是多么的呆板!那苗条的身影像可爱的化身在我身旁飘荡。
    


    IP属地:北京3楼2011-03-09 16:42
    回复
      2025-05-24 22:20:37
      广告
      唉!弱者就是这样没有出息,当他们遭受到巨大的打击时,首先向他们所有最美好,最可爱的东西发泄他们的怨气。可怜的哈姆雷特首先摧毁了自己的理智,那美好的珍宝被假装的神经错乱投入了真正疯狂的可怕的深渊。并以尖酸刻薄的语言伤害他可爱的少女……可怜的东西!这还不够,他把她的父亲当作一只耗子一样刺死……她不得不同样地神志错乱!但她的疯狂不像哈姆雷特那样黑暗,那样阴郁,而是飘浮的,像是以甜密构歌声安慰她的病体……她温柔的声音完全融化在歌声中,花儿,还是花儿环绕在她的思想中,她吟唱着,编织花冠装饰她的额头,灿烂的微笑,可怜的孩子!
      海边斜长着一棵杨柳树
      绿叶映照在清澈的水中
      她用什么编织了幻想的花环
      有苎麻,金凤花,雏菊和长颈兰
      那儿,她爬上树枝套上她的花环
      邪恶的枝桠断了,她掉了下来
      落到呜咽的溪水中。她的衣裙
      展开,托着她
      像美人鱼一样
      她还在唱着古老的歌谣,
      好像不知自己的苦难
      又好像天生是为这个时刻。
      可却不能长久,
      直至她的衣裳浸满了水
      把可怜的孩子从她的旋律中
      拖进了泥浆。
      但为什么给你们讲这个凄凉的故事呢?你们从很小就知道它,你们已经为这个丹麦的哈姆雷特哭得过多的了,他爱可怜的奥菲莉娅,远远超过那些干百个兄弟对她的爱的全部,可是他疯了,因为他父亲的亡魂向他显了灵,因为世界脱了臼,他要把它重新接在一起,却又觉自己太软弱,因为他在德国的魏登贝格只是思考而荒废了行动,因为他面临选择,要么发疯,要么采取敏捷的行动,因为他作为人具备着潜在的疯狂因素。
      我们了解这个哈姆雷特就像了解我们自己的脸一样,我们经常可以在镜子中看到它,但我们却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了解他;因为我们如果在街上遇见任何一个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便会出于本能,偷偷地怀着恐惧凝视着那个熟悉的相貌,却不知我们所看见的正是我们自己的面孔。
      


      IP属地:北京4楼2011-03-09 16:42
      回复
        考狄利娅
        (《李尔王》)
        一位英国作家说,在这出戏里有步枪和自杀在等着读者。另一位指出,这部悲剧是一个迷宫,评论家全在里面迷路,最后还有被那个住在那里的牛头怪勒死的危险;在这里他只能用批评的刀子来自卫。事实上,在任何情况下批评莎士比亚都是一件棘手的事,这个人的言语中永远有最尖利的批判,冲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笑:所以,在这部他的天才发挥到极至的戏中批判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只敢走近这座神奇建筑的大门,只到了第一幕,便引起了我的震惊。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第一幕总是令人赞赏不己的。通过这些序幕,我们马上会从日常的感情和行为思想中摆脱出来,被诗人带到那些震撼和洗涤我们灵魂的巨大事件中。悲剧《麦克白》是从女巫的会面开场的,他们的预言不仅压制了那些我们看来给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登台的苏格兰将领,而且压抑了我们观众的心,直到一切都应验和结束了,才能解脱。正如在《麦克白》中,血腥魔术世界的灰色麻痹感觉一开始就抓住了我们的心,同样,《哈姆雷特》第一幕中苍白的鬼魂世界也令我们恐惧,我们在这里摆脱不掉幽灵般的黑夜感觉,摆脱不掉恶梦般的恐惧,直到一切结束,直到充满人体腐臭的丹麦空气重新得到净化。
        在《李尔王》的第一幕中,我们同样被陌生的命运紧紧地抓住,它在我们的眼前露出苗头,展开,直至结束。诗人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比妖术世界和鬼魂世界中一切恐怖还要可怕的场面: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可以冲破人们一切理智的激情,从一个疯狂的国王所有可怕的尊严中怒吼出来,同暴怒的自然相抗衡。但我认为,这里已没有莎士比亚一贯处理素材的从容自若了;在这里他比在其它提到的悲剧中更为他的天才所左右,在《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他能够从艺术家的镇静在最阴暗的感情黑夜旁画出诙谐最亮丽的光芒,在最狂暴的行为旁画出最安静的事物来。的确,在悲剧《麦克白》中,一种柔和的静谧的自然在冲我们微笑:在进行血腥罪行的宫殿的窗檐上粘着静静的燕窝,一个宜人的苏格兰的夏天,不太热,也不太冷,贯穿着整个剧本;到处是秀木与绿叶,结尾甚至整片的森林扑面而来,比尔纳姆林跟着邓西嫩出现了。同样,在《哈姆雷特》中,优美的自然也同郁闷的情节相对照,主人公的心中停留着黑夜,但太阳却依旧在早晨红彤彤地升起,波洛涅斯是个滑稽的小丑,喜剧在静悄悄地上演,在葱郁的树下坐着可怜的哈姆雷特,她在用盛开的,鲜艳的花朵编织她的花环。但在《李尔王》中却没有类似的情节与自然的对照。只有脱缰的大自然在咆啸,在冲击,在同可怜的国王相较量。难道一件道德上非常的事件也同样作用于这个无生命的自然吗?难道在自然和人的心灵之问存在着一种明显的亲和力吗?难道我们的诗人已经看出这一点,并想把它表现出来吗?
        


        IP属地:北京5楼2011-03-09 16:43
        回复
          如上文提到的,这部悲剧的第一章就已把我们引入了事件的中心,尽管天空是如此澄澈,一双敏锐的眼睛已经预见到了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在李尔王的神志中有一小朵云彩,它会凝结成最黑暗的精神黑夜,谁像他那样将一切赠送到,谁就已经发了疯。同这位主人公的心灵一样,我们在序幕中也同样认识了女儿们的性格,考狄利娅静默的温柔立刻就打动了我们,那现代的安提戈涅,她的内心胜过了她古代的妹妹。是的,她有一个纯洁的心灵,国王直至发疯才看出来。完全纯洁吗?我认为,她有一点执拗,而这一点正是她父亲的遗传。但真正的爱是害羞的,憎恶一切空话;它只会流泪、流血。考狄利娅用以暗讽姐姐们伪善的悲痛的苦涩是用最温柔的方式,具有嘲讽的特色,博爱大师,《福音书》的主人公有时也会用到。她的心灵爆发出最公正的愤怒,同时在她的话中显示出她全部的高贵气质:
          “真的,我不会像我的姐姐们一样去嫁人,如果我只爱我的父亲的话。”
          


          IP属地:北京6楼2011-03-09 16:43
          回复
            《李尔王》的也发上来了
            海涅太爱比较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1-03-09 16:45
            回复
              好贴,求海涅的全文。


              8楼2011-05-03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