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70贴子:659,349
  • 7回复贴,共1

张居正的君主教育为什么失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


IP属地:上海1楼2011-03-06 15:33回复
    刘志琴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宫廷教育,明代又多有小皇帝,对少年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明中叶被誉为弘治中兴的名臣丘浚认为:“一心兴邦,一心丧邦。”“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1)皇帝是百官的表率,皇帝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盛衰。治国首先要求君主有良好的品性,“所以必先格君心之非也。”把皇帝的品德列为治国的首务,为此他进献《青宫勉学》要小皇帝记住:“祖业起艰辛,皆由俭与勤。每当温饱处,常念冻饥人。治必期尧舜,学须宗孔朱。百家皆小道,不是圣贤书。”(2)
    


    IP属地:上海2楼2011-03-06 15:34
    回复
      2025-07-04 01:00:02
      广告
           这样亲密的师生感情,十年的友好合作,谁又想到张居正尸骨未寒,神宗骤然变卦,满门查抄,几乎被掘棺鞭尸,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何以落得这样令人心寒的结局?论者或以为这是神宗的个人品性,或是受之反对派的怂恿,或认为张居正功高震主,这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更为深沉的是,绝对权力造就的绝对私利,绝不容许他人分享,哪怕是扶危济难的耿耿忠臣,也不过是召之即用,用完即弃的奴才。小皇帝年幼,还不能意识权力的作用,自有一股少年的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长为独立的封建统治的最高代表人物,至上的皇权刺激他无限享受的欲望,对张居正的劝谏和约束已有所不满。
           自幼深居内宫的神宗,六岁立为太子,十岁登基,过的是至尊至贵的生活,听的是歌功颂德之词,耳濡目染的是帝王们骄奢淫逸,放荡懒怠的传闻逸事,这与道德说教形成极大的反差:一边是严加约束的道德信条;一边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这是一个少年心理所难以承受的落差。在严厉管教下的神宗,连嬉戏、听乐、玩玩走马持刀的游戏,都要受罚,平民百姓的孩子能享有的童趣,神宗都没有。拥有最高的权力,却没有最少的欢乐,这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畸形环境,一个少年成长在这夹缝中,很难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他对张居正管教的不满已在潜滋暗长,
      


      IP属地:上海6楼2011-03-06 15:35
      回复
             神宗最亲近的太监是冯保,自小由冯保抱大,长大后的一切饮食起居也由冯保照料。这冯保又是太后的心腹,张居正忠实的支持者,秉承太后的嘱咐,经常要向太后汇报,免不了打些小报告,这就招来神宗的不满。起初他与冯保尚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又不堪冯保的管教,有一次他在书写大字时,冯保在旁侍候,身体稍有前倾,神宗突然将醮满墨汁的笔,掷到冯保身上,冯保和张居正都大惊失色。这看来是一件不经意的事,却使张居正惊惶失措,可见其份量不可小视。
             值得玩味的是,神宗对张居正由敬畏而生嫌隙,是在“帝渐长”时发生的,这预示神宗随着年龄的长大,权力意识开始苏醒,他本是受万众山呼万岁的皇帝,权力之大所向披靡,无所不能,也无所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地刺激他享用至高权力的欲望,在他尚未亲政时就已表现出这一倾向。神宗大婚以后,有一次喝醉,强令小太监唱戏,由于太监唱不好,神宗一怒抽刀就斩断了他头上的发髻,这是仅次于斩首的惩罚。此事惊动了李太后,在太后的严厉叱责下不得不悔过,写了检查交给张居正。皇帝对奴才随意生杀予夺,是专制主义制度赋予皇帝的权力,太后的批评只是道义的教诲,这种教诲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皇帝一旦亲政,没有任何约束,拥有专制制度提供的穷奢极欲的享受和滥杀无辜的权力。神宗从一个乖巧的小孩,变成为所欲为的帝王,是制度的造就,这是皇权专制主义赋予帝王的特权,面对这一制度铸就的特性,一切道德说教都苍白无力。
        


        IP属地:上海7楼2011-03-06 15:36
        回复
               这种阵痛,是对帝王教育难以化解的艰难,不身处其境者,不足以理解这难点的发生和发展。张居正死后,神宗失去最后的顾忌,犹如脱缰的野马,贪婪地掠夺社会的一切财富,甚至踢开地方官府,派出太监特使到各地征税,把本该收归户部的税金,纳入皇帝的小金库,横征暴敛,杀人夺产,激起全国性的反对矿使税监的风潮。神宗是“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4)人们愤怒地痛斥皇帝是:“驱率狼虎,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川竭。”(5)因此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云。”这祸害就起自神宗的疯狂掠夺,自己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统治基础。
                返观张居正的的道德教育,真是莫大的讽刺!君主教育的彻底失败,有力地证明,再优越的教育条件,再严格的自律要求,也无改于制度造就的帝王本性。张居正有清醒的君主观念,却醉心于君主教育,沤心沥血地想造就的圣主,竟成为一代暴君。连自身都保不了,又何从保民、保天下?超越自律,在他律中寻找制约君主的力量,才是唯一的出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兴起,以抨击君主专制主义为主题,就是最好的回应!
          


          IP属地:上海9楼2011-03-06 15:36
          回复
            注释:
            (1)丘浚《大学衍义补》卷一《正朝廷·总论朝廷之政》。
            (2)丘浚《重编琼台稿》卷三《青宫勉学》。
            (3)《张居正全集》第一册,卷三,奏疏三。
            (4)《明史·冯从吾传》
            (5)《明史·田大益传》


            IP属地:上海10楼2011-03-06 15:37
            回复


              11楼2011-03-06 15:49
              回复
                他自己就不正
                教育皇帝节俭,自己玩三十人抬的巨轿
                教育皇帝不要耽搁美色,自己玩起太后
                教育皇帝仁厚爱民,自己陷害同僚,比魏忠贤有过之无不及
                奸猾到了极点
                当然,道德一方面,水平另一方面


                IP属地:北京12楼2011-03-07 0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