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涵吧 关注:80贴子:2,572
  • 7回复贴,共1

[如果っ回忆渐渐腐朽] 果断删前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的太好了


1楼2011-03-01 19:23回复
    原帖 http://tieba.baidu.com/f?kz=1010520095


    2楼2011-03-01 19: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人说康熙不像康熙,可能只是由于美玲的关系,我实在不待见这货,可是于妈选了,我也没办法不是?可是不得不说的是,这货人品不咋滴,不过很会“选”剧本,多年消声匿迹,一部戏,也算是东山再起了。
      可是不说演员就说从剧本设定角色而言,那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完全“活脱脱且真实的再现”皇帝的风采。
      不过,这个皇帝的言行表现只是少了一点擒鳌拜的机智、撤番的势在必行和收台湾、平准格尔的霸气而已。
      对了,还有,稍微,只是稍微的又再多一点点的提前让我们看到小乾的风流和洒脱,您别说,我那两只在畅音阁唱戏时,我真的是以为乾隆帝再现。只是,就这皇帝和乾隆的画像比较而言,苍老了一点又猥琐了一点而已。
      对于感情方面,就本剧本身而言还是很体现了康熙对结发赫舍里的深情,看他对良妃就知道了,虽然良妃出身低微,可是因为长得像皇后所以多得宠啊,冷宫住得那么多年都能一朝翻身。(虽然,这个非常熟悉)对了,里面德妃也说过了,她也有几份像良妃,所以得蒙帝宠。还有,别人不止对赫里有结发情意,还有陪伴多年的德妃一样“结发”情深,不离不弃。
      说到良妃,难道“纱窗日落较黄昏”时没有人你曾经“激动”一把吗?看过的真的没有吗?反正我是有的。这难道不是一个“亮点”吗?绝对的“亮点”。
      而且良妃武功高强、并且来自现代,足智多谋、心思缜密,又通晓历史,不然于编怎么会设计她“情愿”深藏冷宫而不协助自己儿子一争帝位呢?这完全体现了良妃的“优贤、贞静、与世无争”。以及明知历史不可改而不必改之。
      


      5楼2011-03-01 19:26
      回复
        你们说于编在人物的叫法上很有问题:
        比如:本剧在储阿哥封王后应称贝勒或王爷,至少福晋叫夫君也应该叫声爷。可是,你们理解于编的一片苦心吗?
        电视剧这样叫法可是于编煞费苦心、沤心历血才想到并且使用在各位男主身上的,阿(哔音~~~~~哥),阿(哔音~~~~~哥),多亲切,多韩剧啊!
        还有,这个一定得为于编辩护!你们知道看这剧的年龄层次吗?你们了解了于编对于看剧群体的定位吗?于编可是说了的,看这电视的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欣赏水平高的一类人,所以他们能分得清什么是贝勒、什么是王爷吗?
        而且,欣赏水平不等于鉴别能力和评断能力更不能知识水平和逻辑水平划等号。
        请注意,于编说了,是欣赏水平高,欣赏水平高!再次重复:于编说了,是欣赏水平高,欣赏水平高!
        什么是欣赏水平?欣赏水平就是一个3岁的小屁孩都能喷凤姐的风姿和卓越。难道你们现在还不懂于编所定义的欣赏水平?
        


        6楼2011-03-01 19:27
        回复
          再说说废太子,这吧,的的确确是个可怜的孩子,亲妈死的早,取个老婆呢比他还要“单纯”和“可爱”,你说他没事吧把陪葬的唐三彩放家里干嘛,不是触霉头吗?一点都不讲究!难怪会被废了,这是风水没对啊!
          关于太子休妻这一点,我和大家有不同看法,都说这太子的“福晋”不能说休就休,要报告这个、报告那个·~~~反正程序就是很复杂、流程就是很繁琐等等等等待~~~可是,你们没发现编剧隐藏的一个情节吗?其实老十八被烧死只是太子被废的其中原因之一,而未经同意休妻另取才是真正编剧要告诉大家的,而编剧只是试看看观众能不能看出这个隐藏的
          剧情而已,结果你们居然都没有看出来。你们知道于编有多失望吗?对了,还有一个伏笔:就是唐三彩。这叫做风水决定运程。
          其实呢,关于太子角色的设定方面的,你们相当的误解于编,编剧想表现的是太子“憨厚”、“直率”、“天真”和“无邪”的一面。并以此太突显后期老八的“聪明”和老四的一直以来的“心机”。因为于编想告诉大家的是,很多事情必须要有比较,才能完美的体现主角的鹤立鸡群,而配角和主角这种比较必须明显,否则,不能引起大家对老八和老四喜爱的共鸣,尤其是老八。
          这个可参照各类电视剧,反角的卑鄙都是用来衬托主角的正直的,这个编剧处理的非常好,老八的“聪明”、“敢言”,老四的“城府”和“隐藏”都被突显的淋漓尽致。
          


          7楼2011-03-01 19:27
          回复
            本来就不是的
            是编剧看了20遍清史稿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而且是大制作 特效堪比阿凡达
            是你们太传统,难以理解编剧的内涵
            据说宫2在创作当中,相信编剧一定会看20遍五代史那本书的
            还原我们一个xll的hll的故事


            8楼2011-03-01 19:28
            回复
              废话不说,继续摆
              编剧用史上最神的速度(可以想像为流星坠落的速度),或者说非人类的速度完成了剧本的制作,实在让人佩服,要知道这是整整一个剧本,一共30好几集呢?不是个人真的无法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点,编剧是绝对值得夸奖的。于编,我先赞你一个先!
              所以了,数字党,你们怎么能怪编剧最后没有让大阿哥、三阿哥、十二阿哥、惠妃、宜妃出来吧,难道你们不应该感谢编剧最后屏蔽了他们啊,多好的事啊,再说一次,这两党的要谢谢编剧,还要去他围脖上多多的感谢。
              还有,如果再把大阿哥、三阿哥、十二阿哥全部都加进去了,人物关系就太复杂了。相当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而于编的苦心其实是:康熙有儿子太多、党争的关系又变化多端,而且阿哥们的名字又不好记(还有几个字现在还打不出来呢)编剧为了防止观众看不懂人物关系、记不住人物名字,所以就减少了人物的出场,你们明白了吗?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为什么不理解?
              来,我们一起(特别是大阿哥、三阿哥、十二阿哥三党人士):谢谢编剧。
              我没看完,不知道宫里有没有党一词的解释,如果没有,我来科普一下:
              党争:就是官员结成党派 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以身边的事实举个例子:
              就是各位在读书的、已经毕业的都曾经历过的事儿(尤其女生):一般来说,几个好朋友是玩一起的,另几个玩的好的又玩是一起的,而往往,她们之间是互不顺眼的,比成绩、比喜欢自己的男生谁的多等等。不知道对于些看不懂党争解释的小盆友们,我这样说你们理解不?
              


              9楼2011-03-01 19:28
              回复
                说什么宫是烂剧?我嘞个去~不喜欢就闭嘴,哪来的那么多废话!还有请你别说于正好吗?他惹到你们了吗?一群虚伪的家伙。于哥爱怎么编就怎么编,历史是什么?你们来解释下啊?什么才是历史的真相你们又知道了?请问那时候你们在哪?就知道放屁。全是一群自以为读过几本关于历史的书就出来卖弄风骚。有本事你去写写!于正就是牛逼。碍着你们什么事了?不喜欢宫全都甭TM的废话!就这样!我这爆脾气~
                ----------------------------------------------------------------------------------------
                73L歇歇,不急啊,咱慢慢摆。
                我可没说宫是烂剧,这剧让我们大家这么欢乐、又万众一心的,怎么会是烂剧?谁说他是烂剧我都跟他急。人家编剧说了,翻了整整20遍清史稿且以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该剧,怎么可能烂啊。
                半年时间,仅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剧本、拍摄、后期制作、广电审核、招商、上映(听说本来要在《一不小心雷死你》之前的)各个步骤,多辛苦、日以继夜“精心”的制作啊。能说他烂吗?不能啊!
                瞧瞧,这剧多“火”啊,各大论坛、网站、围脖评论如潮啊,于编和电视台又赚得盆满钵满,演员人气直升,名利双收啊,名利双收。
                何况,如果是烂剧的话,能让这么多人都团结起来誓死战斗到底么,怎么会烂?
                别人怎么会知道这剧带来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啊!他们怎么明于编的苦心啊,于编是为了让以后的编剧在编撰各种剧本或类似剧本的时候有一个参考,有一个对比。你们看,步步不就是一个例子吗?难道你们还敢说于编不是一片苦心。
                有步步粉么?你们得一起:感谢于编,这是必须的。
                来步步粉一起:
                                             谢             谢           于         编
                还有一个我觉得吧,各位在读书的亲应该把这个事件跟历史老师反映反映,开一堂辩论课,让学习正规历史的老师和学习宫剧”历史”的同学做一个辩论嘛!让学习宫剧“历史”的同学反过来“教教”历史老师啊,历史老师可能还没有读通过1遍清史稿呢。宫可是翻了20遍清史搞出来的成品哦。
                


                10楼2011-03-01 1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