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樱鬼吧 关注:172,154贴子:5,364,179
  • 6回复贴,共1

【转载】土方岁三的和歌 - 木曾八景 (翻译)和轩_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3-01 17:23回复
    说到土方岁三的作品,大家都会想到【丰玉发句集】,
    其实岁三还留下了一组和歌 - 木曾八景,当年送给日野同乡的莲光寺名主富泽政恕以示留念。
    「第一回   徳音晩钟」
         山寺は外ともわかず程远きふもとに响く入り相の钟
    「第二回   御岳暮雪」   
         岚布くゆふべの云の绝まよりみた気の雪そ空にさむけき
    「第三回   挂桥朝霞」   
         たちわたる あしたのくもも色淡きかすみにこむる木曽のかけはし
    「第四回   寝覚夜雨」  
         闲利末く罗 弥さめのとこの山岚もあめになりゆく 夜半のさみしさ
    「第五回   风越晴岚」
         明わた流ひかりもみえ亭风越の高根はれ游くよるのうき久毛
    「第六回   驹岳夕照」
         こまのたけはるる夕日にみる雪の飞かりもさむく 満かふしらくも
    「第七回   小野瀑布」
         志ろたえにみ类ひとすじは手都くりのそれとまがふをのの泷つせ
    「第八回   横川秋月」
         あかずみむよかはの那みにす无月のか気もちりなむ阿気の屋万美津
    -------------------
    译文——
         德音寺外山 远近尚未分 响彻遍山麓 钟音宣黄昏
         疾风吹尽晚 流云间隙散 似雪未消融 凛空夜生寒
         挂桥相过渡 朝霞色淡翕 消隐入雾霭 木曾之栈道
         罗衣宿山道 觉醒听夜雨 骤然渗透衣 夜半徒生寂
         霞明光流转 风月亭可见 峰顶行将逝 薄云淡飘浮
         驹岳全景瞰 夕阳缕缕斜 雪飞寒渐随 满目尽凉白
         水瀑独倾泻 遥看似白练 疑是手中织 宛若轻栗战
         回望横川途 刹那影月黯 朦胧映薄光 若水秋野清
    -------------------
    文久三年(1863)二月八日,准备从江户小石川的传通院启程的二百一十名队士中,
    第一次参与的近藤勇、土方歳三还是试术馆道场的年轻人。
    应将军加茂的召集作为上京的护卫,他们取道中仙道以京都为目标行进。
    这是土方歳三从“木曾栈道”开始、以中仙道上的古迹命名的“木曾八景”所作的短歌。
    那些记在方形厚纸笺的打趣的短歌而今虽然只是残存、
    然而那宛若是出自女性手笔的纤细而流畅的笔迹却很让人惊异。
    虽说这些短歌像是歳三在作为浪士队的一员咏赞于中仙道的旅途中,或许也可以不那么想象。
    因为这些关于木曾八景的短歌比起发句集没有过多抒发“歳三个人的见解”、
    其流传亦不及发句集那么的广,上京的时节(旧历二月)也与短歌所作季节相异,
    或许是印着这样的缘故,比起旅行中所见所闻咏赞下的短歌,
    歳三以“木曾八景”为题所咏赞的短歌有那么一点儿打趣的意味。
    事实上上京之行开始的很匆忙,且由于近藤勇的实测所引起“芹泽鸭纵火骚乱”事件纠纷的发生,
    浪士队的行军并不可能有沉浸在游山玩水的闲适情调的情形。
    与其和一群乌合之众一起同行,还不如刀锋相向一触即发地行动起来,因而连日都处在提心吊胆的紧张状态中。
    在那期间,在闪烁的方形厚纸笺上作下笔迹秀美的和歌或是充裕地作着修改,一般人的话恐怕真是难以想象。
    话虽如此,歳三还真不是普通人,在那样紧迫的行军途中,还敢心平气和地修饰着咏赞的和歌,
    


    2楼2011-03-01 17:24
    回复
      2025-07-19 16:06:10
      广告
      比如说“虾夷驹岳”、“甲斐驹之岳”等。而这里歳三所咏赞的是“木曾驹岳”。
      人类很难踏足上3000米那样高度的山顶,
      而那连绵的山峰却能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下。
      暮色越是深和天空对比的对比度就越美,常年积雪也映照着“白云与见差异甚无”的样子。
      遥望着山顶的残雪,不禁生出“光源清冷”、“白云无异”的感想,
      可以说是一直以来对“雪”和“纯白之物”大为喜爱的“丰玉先生”所特有的(情感)呢。
      -----------------------
      第七回   小野瀑布
      志ろたえにみ类ひとすじは手都くりのそれとまがふをのの泷つせ
      水瀑独倾泻 遥看似白练 疑是手中织 宛若轻栗战
      所谓的“白布”,是从一种叫葡蟠的植物皮表提取的纤维而制成的白色的布。
      正如持统天皇一阕有名的短歌,“春随往风逝,夏日继复来,白布制衣干,日之香具山。”
      称之为急流抑或“瀑布”,那是(水流)从高处倾垂而下犹如白练的缘故。
      小野瀑布位于下榻过的上松与须原两地之间,距离“梦醒之床”不太远的地方,
      木曾路上的旅人能在干渴得以缓解的同时,享受独处时的安乐平静。
      歳三一行也暂时驻足、想要靠近瀑布之清水。
      然后歳三凝望着瀑布的姿态,心底满是对此喜爱的情趣。
      “瀑水独倾泻”的脆音响动认为是非常清丽的。
      果然歳三这个人,要论起“纯白之物”的咏赞大约无人能出其右,这么说大概不为过吧。(笑)
      -------------
      第八回   横川秋月
      あかずみむよかはの那みにす无月のか気もちりなむ阿気の屋万美津
      回望横川途 刹那影月黯 朦胧映薄光 若水秋野清
      “横川”在有些情况下也写作“与川”。
      夜宿的野尻与三留野之间,木曾为避开河流沿岸险关而有着叫做“与川道”的迂回之路,
      在这块土地略微高起的丘陵,乡居的武士所有一座名为“古典庵”的菩提寺。
      那儿现在也是秋月的鉴赏会之名地,向当地人的人群开放。
      披衣御寒    起身望月
      这是古典庵遗迹立于良宽歌碑上所书的,而歳三的情形、所见明月与良宽的趣致又不相同。
      山间清水缓缓流动、明月映于水波之上,水波荡漾,月影涣散......
      事实上歳三一行到木曾的时候正是春意尚浅,咏赞此歌之时,歳三匠心寄予白月。
      水面不断摇晃的薄光,或许寓意着时代之流、动荡不安。
      若使没有生在幕末,只是做一个喜好女人与和歌的纯粹的农民,歳三大概是可以度过安稳的一生的。
      然而历史给予他的却是作为“旧幕府军最后的武士、新选组之副长土方歳三”这样的记忆。
      顺带一提,歳三生于天保6年(1835)5月5日、逝于明治2年5月11日。都是在五月。
      34年零6日的短暂而鲜亮的生涯。
      (终)
      


      5楼2011-03-01 17:24
      回复


        6楼2011-03-01 17:24
        回复
          我对副长的崇拜又增添一份啊


          7楼2011-03-04 17:09
          回复
            


            IP属地:广东8楼2011-03-05 15:33
            回复
              副长是神~~~~~


              IP属地:陕西9楼2011-03-05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