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蔽的地方吧 关注:42贴子:2,291

回复:[世界概览]人类社会是外星人的实验品? 作者:没办法了ABC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节 月球从何而来  
     在此以前,我们曾多次讲到了月亮的起源,即科学家眼中月亮的起源,但那不是最后的定论,只是一个科学的假设而已。到目前为止,关于月亮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是,100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大。  
     1969年,当美国实施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大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计划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阑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的起源问题,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争论焦点。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种是月球被捕获说;一种是地月同源说;一种是地球分裂说。但这三种假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  
     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着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于无数星系之间。有那么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这个假说很浪漫,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学家至今没有在太空观测中找到类似的捕获过程。所以,这个假说虽然美丽浪漫,但却引不起严肃科学家的热情。  
     因为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外抓住这么大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之外就属木星的木卫三号最大,但它的直径也只有木星的1/7。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么,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么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53楼2011-02-25 10:14
回复
    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停留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出奇的远。在现在月球的轨道位置上,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可月球偏偏心甘情愿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个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木星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增加1000倍,大约每10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1993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54楼2011-02-25 10:18
    回复
      俘获说 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一个正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比如,"SL9"彗星的速度是每秒44公里,太阳目前的运行速度是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么地球俘获这么大个头卫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精确地进入这条狭窄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透引力范围,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彻底毁灭自己和地球。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时,为了将飞船送人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
           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精通电子计算机。
             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律,它也应该沿一条扁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而实在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么疯?  
           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远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的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这是因为卫星不断受到向下的吸引力所至,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就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目前月球不是向地球靠拢,而是正在远离地球而去,这种情况并非发生在今天,早在3000多年以前,人类有日食记载开始就是如此。虽然月球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理学法则完全是背道而驰。  
      


      55楼2011-02-25 10:20
      回复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只能认为,月球被某种智慧力量操纵着,联想《金史·天文志》的记载,这种可能就更大了。  
             月球是如何来到地球,如何进入现在这条轨道,实在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它存在那样多的偶然和巧合,使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简直是太难了,而且几乎是无法解释的。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如果要90分钟旋转一圈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的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运行速度飞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  
        


        56楼2011-02-25 10:22
        回复
          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依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  
               谢尔顿在书中反复提到的"某种因素"是什么呢?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人现在的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月球的众多偶然性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了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  
               关于月球起源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地月同源说与地球分裂说。  
               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200亿年以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奇点上。突然,在某一时刻,这个密度难以想象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宇宙尘埃团在高速旋转中,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又形成了卫星。
          


          57楼2011-02-25 10:24
          回复
            1926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光谱分析发现,所有的恒星正在飞离我们,离我们2.5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12.4亿光年的牵牛座也以每秒39400公里的速度远离我们,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比如,我们找一个气球,随便在气球上点一些墨点,等气球吹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随着气球的膨胀,这些墨点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宇宙的膨胀与此相类似。  
                 当然,这都是假设,尚没有成为定论。像宇宙的年龄问题,原来假设200亿年,天文学家艾伦·桑德奇博士推算应该在150亿年以上,而温迪·哈里德曼则认为80亿-120亿年之前,而英国的汤姆·尚克斯则肯定地说,宇宙年龄是100亿年。谁对谁错,还在争论,人们只能耐心等待。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的诞生。大爆炸理论说,奇点中的物质扩散出来形成了宇宙。然而,人们在试验室里发现,物质世界每创造出一个物质(质子)时,必然相伴随另外一个反物质(反质子)。质子和反质子之间的数量是相同的,而且,质子和反质子相遇时,两种质子就湮灭了,等于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与它们相伴随的反物质又到哪里去了呢?无奈之中,科学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宇宙大爆炸时,扩散出100%的反物质,但却扩散出了101%的物质,我们的宇宙就是由这湮灭后的1%组成的。这个观点要想成立,必须去问当时的宇宙奇点:你为什么多了一个物质呢?  
            


            58楼2011-02-25 10:26
            回复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  
                   太阳的年龄现在有一种趋同的看法。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应该在50亿年左右,因为太阳系宇宙尘埃团首先形成的就是太阳。地球的年龄不能最后确定,但据科学家的推测,它应低于50亿年,许多科学家主张,它应该在46亿年左右。目前,地球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35亿年,它发现于东非的大裂谷地区。  
                   第一个降落在月亮静海地区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着轻飘飘的步伐在月面行走,当他弯腰从月面随便捡起一块岩石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块岩石竟在36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年龄不相等,有43亿年的,也有45亿年以上的。11号飞船带回来的月表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达46亿年。这正是太阳系刚刚形成之际的年龄。按理说,这样古老的岩石本来不应该出现在月球的表面。不可思议的是,月球月海的土壤,明显比它周围的岩石年龄要大得多,大约年长1亿多年。


              59楼2011-02-25 10:31
              回复
                如果说现在探测鉴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都是一样的,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宇航员只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原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将月表岩石用"钾-氩测定法"测定后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然达70亿年。在12号飞船带回来的岩石中,有两块岩石的年龄高达200亿年,而这200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4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宇宙的年龄其上限也不超过200亿年。那也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它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是从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50亿-100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里的东西,自然它也不会与地球同源了。  
                     如此一来,真是太有意思了,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里,形成了一颗十分独特的小天体,它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拜会过数也数不清的各类天体,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着自己的意中郎君。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亿年的时光,月球才来到了我们的太阳系,一眼就看上了蓝色的"情哥哥",竟然自愿留了下来,结束了它漂泊不定的生活。的确,在漫长的旅行中,月球没有被其他星系俘获真是个奇迹,而它心甘情愿被地球俘获也是一个奇迹。  
                     其次,是关于月球的物质构成问题。  
                


                60楼2011-02-25 10:32
                回复
                        根据飞船带回的月表面岩石分析,构成地球和月球的物质并不太一样,这与我们发现的"自相似"理论有出入。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天、地、人,构成它们的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几乎是一样的,并符合黄金分割比值的0.618。按照这一理论及月球是从地球太平洋所在地区分裂出去的假设,月球应该是由与地球相似的物质构成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月球与地球的物质构成相去甚远。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6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这些发现不但没有成全"地球一月球"母子的假说,而且还彻底否定了地球和月球是同期由一个宇宙尘埃团形成的同源假设。  
                       当三种假说都被否定之后,那么只留下一个问题了:月亮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那些天文学家同样不知道。  
                       科学的使命就是探索未知和预言未知。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的预言并不比巫师的预言更准确。以上的三种假设,曾经被当成科学的结论进入普通教育当中,但这些假设本身又有多少科学性呢?当一个科学的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它并不比巫师的错误预言更光彩。因此,面对预言和假设,大家有共同的权力,切不可以一种假设,那怕是科学的假设去反对另外一种假设。  
                  


                  61楼2011-02-25 10:35
                  回复
                    第五章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么概率是1.8亿多;在这1.8亿中,假如1%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方;在180万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会高得吓人。因此,"人类是宇宙独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第一节 地球是宇宙的独苗吗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问天的古音,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63楼2011-02-25 11:08
                    回复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地球是宇宙独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会忘记,中世纪时候的西方,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万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当然,这不仅是西方的问题,几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类似的看法。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歌颂地球,并不是真正歌颂地球的伟大,而是变着法子歌颂人类的伟大,"世间万物,惟人为大",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脑海。  
                      


                      64楼2011-02-25 11:09
                      回复
                           如果说以上的观念产生于认识的落后,尚有情可原,但问题是这同人们的认识似乎没有关系。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现代科学在打倒迷信的时候,似乎也无意消除地球中心论观念,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证据,来证明地球人类是宇宙独生子的宗教观念。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论人们如何小心翼翼维护着那易于破碎的自尊心,科学本身的发展正一下又一下,一点又一点,将那本来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们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实:  
                             正如我们今天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一样,实际上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地球及太阳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几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同样的,正如目前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整体性影响一样,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与演变也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当我们的文明正冲破地球引力迈向宇宙文明之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整个字宙中,能够有意识地影响地球发展的绝非仅有人类(人类影响地球的历史充其量只有200万年的时间,仅占地球时间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与毁灭,乃是宇宙运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65楼2011-02-25 11:14
                        回复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现代天文学公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至少有180亿个行星系,假如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数字依然是庞大的,乃有1.8亿之多。再假如,这其中1%的行星系上有生物,那么我们得到的数字仍将是180万。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贝颗居住着智力水平与人类相等的生物,那么我们的银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的行星仍有1.8万之多。这才是仅仅我们一个银河系,宇宙中间又存在多少个类似银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因此,单从概率的角度讲,地球人是宇宙间唯一智慧生物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毫无疑问,宇宙间有数不清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有类似的动物。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德格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种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独苗一样可笑。" 


                          66楼2011-02-25 11:16
                          回复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一种太古生物,这种生物能在极冷或极热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它具有细菌和包括动植物及人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两种特点,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种生命形式。此种生物的发现证明,人类对生命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得相当不够。请不要忘记,这仅仅是在地球的环境之内,在广大的宇宙中间,生命的形式更为复杂,用地球生物观点来品评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在地球附近的波雷尔利斯恒星周围发现了一颗绕其公转的新行星,这颗行星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发现的行星距离恒星3700万公里,是地球距太阳的1/4,比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其表面温度估计达到200℃-260℃,在这种温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温的生物。这颗行星的发现,使人们增强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67楼2011-02-25 11:20
                            回复
                              1969年,在陨落于澳大利亚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对称氨基酸,显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中得到的照片显示,一直被认为不稳定的木星上发现有大气,还有潮湿的土壤,这说明木星已经具备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1996年,美国宇航局从一块落在亚利桑纳州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这块陨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传说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  
                                   1963年,科学家利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在人马座发现了有机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谱,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有机甲醛分子可以转化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有机甲醛分子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地球生命决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人类也不应该是宇宙的独生子。  
                              


                              69楼2011-02-25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