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蔽的地方吧 关注:42贴子:2,291

回复:[世界概览]人类社会是外星人的实验品? 作者:没办法了ABC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此,瑶族的这则古老的传说我们认为有很大的真实性,否则在没有现代化仪器的古代,这种想象是不可能出现的。
    
         结合在上一章我们对神话中"天"的剖析,对甲骨文天字的解释,瑶族的这则传说与中国古代神话、古文字所反映的是同一个内容,"天"是一个有形有体的星球,"天"就是月亮。这样看来甲骨文"囗"、"囗"和金文"囗"--天字,不但是有道理,而且是太形象了。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就是现在的月亮,这就是我们的假设。



36楼2011-02-25 09:42
回复
    大家想象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头顶上出现了一个直径3476公里大小的天体,低得仿佛一伸手就摸得着,它遮住了天空和星辰,大地上一片昏暗。苗族的神话《谷佛补天》中说:"古老古代主宰天地的是宏效,他们移动天地相去一度远,天从此昏昏沉沉,地从此不明不暗。"描述的正是"天"离大地很近时,由于遮挡了部分阳光,所以大地上才"不明不暗",能见度很低。
        
             由于这个被称为"天"的星体距离我们地球太近,同时它也太大了,那么你不论怎样向远方眺望,它总是和大地相接,这与中国乃至世界"天地不分"的神话是何等吻合!这样一来,你不论从哪座高山,哪颗大树的侧面望去,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山尖或树梢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人们由此想象,如果登上了山,爬上了树,不就可以直达"天"上了吗?这些山和树多么像一架梯子一样。同时,又使人感觉到,这些山和树仿佛在支撑着"天"和地,一但撞断了,"天"就要飞走了。这就是天梯神话的真相,它是对"天地分离"前空间状态的客观描述。
    


    38楼2011-02-25 09:46
    回复
      我们感到震惊,谁能想象得到,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中国神话里,竟然潜藏着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事实上,中国神话中的秘密远不止此。我们再一次感觉到,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竟然有如此大的束缚功能。上述这些神话不知有多少人研究过多少遍,但大家被一种思维模式所限制,见木而不见林。结果,几十年过去了,几个世纪过去了,神话研究的著作如野地里的杂草,多则多焉,可惜都是在一个平面上来回重复。
          
               研究问题角度很重要,每一个新的角度,都会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所谓的系统,也与角度有关,不同的角度可以形成不同的系统,比如,在此以前,不知有多少研究者感叹中国神话没有系统,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一个完美的体系,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中国文化有很强烈的特殊性,它在文化底蕴上与世界各民族的差异极大。我们不否认西方在宗教、神话等方面的研究方式及一些理论有很大的价值,然而,这些方法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研究。比如说,现在中国许多宗教研究者用来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大多数都是西方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宗教文化很特殊,这些方法和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本人从事过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的研究,对此感受颇深。遗憾的是,在这些方面中国前辈学者所做的远远不够,许多领域至今是空白,没有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什么可供借鉴的东西)。也就是说,根本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规范中国文化的研究。
          
               中国神话自身有很强烈的逻辑性,它完全可以自成一个体系,像中国的"天"神话,就是这个体系的主干。所以,问题不在问题的本身,而在于我们戴着什么样的眼镜看问题,戴着深色墨镜的人,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的眼前也是一片灰暗。为什么不把眼镜摘下来呢?
      


      39楼2011-02-25 09:47
      回复
        中国远古文明有两大特点:
            
                 第一,中华民族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数不清的民族,他们在社会的发展与动荡中逐步融合。因而,中国文化不单单是哪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众多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所反映的地域面积十分宽广,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势,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是无法比拟的。例如,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下游的一个狭长地带,印度文明集中在恒河流域,而巴比伦文明则以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为其依托,它们所反映的地域面积都十分狭窄,所容纳的民族也很有限,无法与中国文化相比。
            
                 第二,中国从地形特点看,具有几乎全封闭的特征。它的东部和东南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而当时太平洋上没有过分强大的民族,不可能从海上攻人中国;西部是由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马干沙漠组成的一道自然屏障;西南部地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雄伟的喜玛拉雅山;南部是江河纵横、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北部是著名的蒙古高原和瀚海戈壁。从地理上看,中国与外界的交通十分不便,四处受阻,但正是这种全封闭的地形特点,保护了中国文化免受外来入侵,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毁灭中华文明的大规模外敌入侵事件。一些较小的游牧民族虽然时常从东北或西北两个方向南下,但力量都有限,不构成太大的威胁。
        


        40楼2011-02-25 09:48
        回复
          第二节远古时期有月亮吗
              
                   对我们"天--月球"的假设,可能会有许多人捧腹大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我们再编新神话。可能还有人会说:你这个假设完全违背天文学,月亮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处于现在的轨道上,怎么可能来到离地球很近的地方呢?
              
                   我们要反问以上这些嘲笑者:你怎么知道月亮从来就有呢?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知道月亮的存在,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事情,而文字产生于地球大约仅有6000年,那么在文字产生以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
              
                   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还依赖于流传至今的各种上古神话,那么在这些神话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
              
                   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是现在的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明月是否从来就有?我们暂不作定论,首先来看一看,中国古代有关月亮的神话记载。
              
          


          41楼2011-02-25 09:48
          回复
               月亮是地球外围空间中看上去最大的两颗大体之一(另一颗是太阳),它的大小正好与太阳的大小相仿。而且它与太阳一样运行极有规律,东升西落,每30天我们就可以目睹从新月、半月、满月的一个全过程。就月亮与人类的关系而言,它几乎与太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太阳给我们光明,使万物得以生长;月亮为我们驱逐黑暗与恐惧,使我们内心得以安宁。因此之故,古代人对月亮极为关注。从殷商时起,它就是人们宗教祭祀的对象,号称"西母"。后代许多文人将月亮作为自己的灵感之源,写下了无数传之万代的佳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词乃千古之绝唱


            42楼2011-02-25 09:49
            回复
                  从道理上讲,人类越发展,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感触就越淡,因为人类与人类的文化在骨子里有一种反叛自然的本质,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都在远离着自然,比如,现代城市人每天匆匆忙忙,几乎很难注意到天上的月亮和星辰是多么美丽。相反,古代人由于自然现象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感受比我们强烈得多,他们每天都得观察天空,以判定明天是下雨还是刮风。假如月亮从来就有的话,那么古代人的感受要远远超过现代人,他们会将这种感受以神话的形式流传给后人。  
                   然而,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不论你信不信,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大量日(太阳)和天的记载,却很少有月亮的记载,即使有,出现的时代已经很晚很晚了。  
              


              43楼2011-02-25 09:52
              回复
                用神话确定时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神话是被零零散散记载下来的,而且其中还有大量后人添加的成分。但是,我们用神话中诸神的神迹,还是可以排列出哪些神话在前,哪些神话在后。盘古、女娲、伏羲、祝融、共工、炎帝、黄帝、蚩尤等,算是中国最早时期的神话。先让我们看一看各类神话中有关月亮的记载情况。  
                     女娲的神话里涉及两件大事,一件是抟土造人,一件是补天,没有月亮的记载,即使是女娲神话的扩展中也没有记载月亮的事。  
                     黄帝的神话比较乱,内容很庞杂,主要有造人、造器物、大战蚩尤、居昆仑之山、和诸神等等,也未见与月亮有什么关系。  
                     伏羲的神话很古老,而且流传的地区也很广大,不但中原有,而且西南少数民族也有。伏羲神话的主干,有造人、演八卦、大洪水、斗雷公等等,也不见月亮的记载。  
                     机融是火神,主要神迹有大战共工等。水神共工的神话与祝融相似。蚩尤的神话稍多一些,但主要涉及与黄帝的一场战争。这些神话中也不见有月亮的记载。  
                     神农的神话不多,他主要是发明之神,发明有医药、农具。水井等等。炎帝的神话不少,主要有与同父异母兄弟黄帝的战争、炎帝为灶神等,同样没有谈到月亮。  
                


                44楼2011-02-25 09:53
                回复
                  上古古神中,惟有盘古、颛顼两位神的神话中与月亮有染,但仔细分析,都在似是而非之间。  
                       盘古神话中,盘古临死化身一节里有月亮,《五运历年记》载盘古死后:"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我们认为,这本身不是盘古神话中的内容,是后来人加上去的。《五运历年记》成书比较晚,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它很可能是受佛教的影响。比如,《摩登伽经》说:"自在天以头为天,足为地,目为日月。"两个说法在行文上都差不多。到是《五运历年记》的另一条记载比较符合中国神话的结构,"盘古之君,龙头蛇身,吹为风雨,嘘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但这里面并没有说月亮,只是解释黑暗、光明的由来,而且这则记载的源头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经文说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可见,在盘古的原始神话里,根本没有月亮的记载。月亮之说是从"视为昼,瞑为夜"中演化出来的。  
                       颛顼的神话里本身没有月亮,但在其扩展神话里有月亮的痕迹。《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段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拒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噎)。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邓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神话的意思是说,噎这个神,居住在日月山,掌管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这个噎乃是颛顼的曾孙。从时序上来看,在这则神话中,月亮的记载出现很晚,应该不属于颛顼的神话,月亮是在"天地分离"以后出现的(颛顼令重与黎绝天地通)。  
                  


                  45楼2011-02-25 09:53
                  回复
                    由此可见,上古神话中没有月亮的记载,至少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以前没有月亮的确实记载,为什么呢?只能认为,在大洪水之前,天上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否则,在神话中不会不加以表现。  
                         中国有关月亮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帝俊的神话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话中的人物,仅《山海经》的《大荒西经》有零星的记载,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无记载。从"帝俊生后稷"的记载看,帝俊的神话已经相当晚了,近乎文字发明的时期,根本不能与盘古、女娲的神话相提并论。
                    再说,帝俊之妻常羲,实际上就是嫦娥,很明显,它综合了嫦娥的神话。那么,嫦娥是什么时代的神呢?这条线索比较明显,"天地分离"之后,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然后才有后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说。可见月亮神话在中国整个神话系列中,出现的时期很晚,大约是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后才有了关于月亮的记载。  
                         还有一个证明,这就是神话与仙话的时间差别。中国是先有了神话,后来才有了仙话。月亮的出现与仙话的关系很大。比如,关于嫦娥就与仙家有关,嫦娥是吃了不死之药飞上月亮的,到了月亮上,又一直指挥一只白兔在制造不死之药。而不死是仙家的最大特点。可以说,嫦娥奔月是由于仙话而大放光明的。  
                         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前,中国没有月亮的记载,这一点可以成为定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1037-1101年)早在800多年前,就曾写出这样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因为我们今天也在问:明月几时有?  
                    


                    46楼2011-02-25 09:55
                    回复
                      不但中国的上古文献、神话中没有月亮的记载,世界许多民族的神话里同样没有月亮的记载。  
                           瑶族的古老传说告诉我们,现在的月亮是在人类的某个时期突然出现的,可是不要忘记,人类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而人类的记忆史不过几万年。  
                           在哥伦比亚的印第安人的部落里,也有一则类似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人类一到晚上都很害怕。有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光明。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曼族的神话也证明,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没有月亮。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谜案,那就是美洲玛雅文化的突然消失问题。他们虽然莫名其妙地消失在空气里,但却留下了极为发达的文化,尤其是他们的星算历法,堪称世界一绝。在他们留下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民族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结论只能有一个:在大洪水之前,天空中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  
                           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曾存在一个叫阿尔卡获亚的古老国家,据当地人传说,阿尔卡获亚人在大洪水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虑和悲伤,当时只有太阳,没有月亮,月亮是大洪水以后出现的。  
                           距今大约4000年前左右,亚里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到:"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他在写这份文献时,曾参照了很多远古时遗留下来的手稿和抄本,可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后来统统被毁,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他写下这话时所依据的上古文献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也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说过,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在人类的早期天空中没有月亮。  
                      


                      47楼2011-02-25 09:59
                      回复
                        以上这些人类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有些是严肃的科学著作),都说明上古时没有月亮,确切地说,是在现在的月亮轨道上看不见月亮。而我们目前又无法确知远古时的天空中是否有月亮。所以,必须对上古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等格外重视,因为这些资料是现存最早的资料了,舍此,我们就会更加茫然。  
                             天文学家贝拉米,从纯天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计算认为:月球来到现在的轨道,大约是在习.5万一3万年之间。那么,在这以前,月球究竟躲在哪里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中国上古神话有足够了解的话,一定会产生这样一种联想:上古神话中也有月亮,只是当时它不叫月亮,而叫"天"。神话中大量关于"天"的记载,都是关于月亮的记载。后来,这个"天"在某事件下,离开了地球,越升越高,终于到达现在的位置上,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月亮。
                                 命,这个字大家都是熟悉的,现代意义上它代表生命。但你知道中国人是如何创造这个字的吗?在甲骨文里,命字写作"囗",下半部分是一个跪着的人形,双手自然垂下。他在干什么呢?看样子,他在虔诚地拜祭着什么东西。解这个字的关键在于上面的一半,"△"究竟是什么?有的专家说:你瞧!它多么像一个房顶啊!这个房顶所代表的就是家,家里有人,此为命也。大家知道,甲骨文创于殷商时期,当时人们住的是什么房子呢?我们并不很清楚,所以也不敢苟同这个解法。如果当时的住房真的就是如此,那么底下跪着的人形又作何解释呢?
                        


                        48楼2011-02-25 10:01
                        回复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甲骨文里有鬼字,但却没有神字,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神字并不像现在这样写,它没有"示"字旁,单单写成"申",《说文》解释曰:"申,神也。"大家知道,"示"在殷商时就表示祭祀,就是祭神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当时的神字没有"示"字旁呢?这个问题暂且存疑,我们以后再讲。  
                               甲骨文里的申字写成"囗",有人说这是一道闪电,故闪电为神。这是胡扯!那条曲线如果可以解释为闪电的话,那么"囗"又解释成什么呢?它与命字的上半部分又是什么关系呢?  
                               为了解释"命"字,我们不得不引出"神"字,而为了解释"神"字,现在我们又不得不引出"明"字。明者,光明也,《说文》解释"明"字曰:"明,照也。从月,从日。"也就是说,明字由日和月两个字组成,而且《说文》在解释"明"时强调,这两个字皆象形。甲骨文中明字写成"囗",这再用不着作什么解释了,"囗"就是月字,引申为月亮,金文里把它写成"囗",只是多加了一竖道而已。  
                          


                          49楼2011-02-25 10:07
                          回复
                            月中有免的记载,首见于屈原的《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冤在腹?"意思是说:月亮你有何种功德,圆缺周始竟然长生不老?你清清静静,为什么还养了一只兔子?晋代傅玄《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这只白兔实际上就是嫦娥。李商隐的诗说:"嫦娥捣药无穷已,玉女投壶未肯休。"陈陶诗说:"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  
                                 嫦娥从癞蛤蟆变成了玉兔,看来民间是原谅了她。大约到了很晚的时候,人们又觉得让嫦娥一个人住在月亮上太冷清了、太寂寞了,于是又好心给嫦娥找了一个伴,就是那个叫吴刚的人,他因为学仙有过错,所以被罚到月亮上去砍桂树,实际上是为了给嫦娥作伴。  
                                 有一个事实必须注意,嫦娥奔月是中国神话被仙话化的最早标志之一,讲的是长生不死,也就是说,月亮与中国顽固的长生思想有关。嫦娥是服了不死之药而奔月的,而且到了月亮之后,又变成白兔不停地捣药,捣的是什么药呢?当然是不死之药。因此嫦娥奔月的传说进一步加深了月亮是生命本源的思想,月亮创造生命,决定生命。  
                                 同时,嫦娥奔月的神话也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月亮既然是生命的大本营,它本身当然有生命的存在,不但有生命存在,而且还有人居住。  
                                 月亮上有生命存在的观点并不仅限于中国,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看法,而且有一些并非是神话。  
                            


                            51楼2011-02-25 10:10
                            回复
                              来自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使我们对遥远的皓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遐想与深思:月亮真的与生命有某种神秘的关系吗?月球真的是一个中空体,而且里面居住着高级生命吗?这些是幻想还是客观现实呢?  
                                   据我们了解,不但我们产生对月球的种种疑问,而且,那些科学家们对月球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月球是怎么来的?它有多大年纪?为什么月球的地貌那样奇特?为什么月球有一条近似于圆的轨道?为什么月海是由重金属构成的?等等,等等。  
                                   在科学家的眼里,月球是一颗十分奇特的星球,之所以说它奇特,是因为月球作为一颗自然生成的星球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巧合,更因为科学理论无法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四章 科学家眼中的月亮  
                                   月亮来历不明,它有那么多令科学家不解的谜团:为什么月球背面的  
                                   环形山密密麻麻,而正面却平坦如镜?为什么环形山不论大小深浅都一样?  
                                   为什么说月亮好像一个中空体?为什么美国突然停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52楼2011-02-25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