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蔽的地方吧 关注:42贴子:2,291

回复:[世界概览]人类社会是外星人的实验品? 作者:没办法了ABC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太平洋战场的利益,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岛上的居民一直生活得比较艰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人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人量的物资。尤使土著人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觉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18楼2011-02-25 09:05
回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太平洋战场的利益,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岛上的居民一直生活得比较艰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人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人量的物资。尤使土著人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觉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一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到了这个岛上………
        
             从这个真实的造神过程中,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占老的神话和古老的神呢?
    


    19楼2011-02-25 09:05
    回复
      《众神之车》的作者丹尼肯在罗列了许多证据后,直接了当提出了"上帝是个宇航员"的观点。他认为,在远古时代有一批高智能的外星人驾着宇宙飞船来到过地球,原始的地球人被宇宙飞船推进系统的巨大闪光和轰鸣所震撼,把他们称为神,编人神话中,保留在雕刻和壁画之内,这就是神的起源。
          
               我们通过对神话的系统分析后认为,当"神"来到这个地球上的时候,地球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人,只有许许多多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是神创造了人。当"神"与创造出来的人类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神"离开了人,神话是对这种记忆的记载。这个推论也许符合全人类神话的一贯性。
      


      20楼2011-02-25 09:08
      回复
        第五节 中华文明--尚未开采的金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化源远流长,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现代所谓的东方文化,应该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核心,以印度等文化为辅助的一个区别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文化体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将许多东西给搞乱了,比如说,什么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不好回答。
            
                 一种回答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的强弱,是判断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事实上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式,它有哲学上的内涵,它是人类几千年来文化、心理、历程的总结;技术是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人与自然问题的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它甚至是人类解决道德问题的手段。
        


        21楼2011-02-25 09:15
        回复
               从科学史的角度看,目前人类社会的科学正在向无目的、无秩序发展。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科学的本身既是哲学的体现,也是产生新哲学的基础。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也是极其危险的。自从马克思以后,西方世界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总结当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哲学思想。因为科学越发展,学科的区分也就越细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中穷尽所有科学,甚至连一个学科都未必能够通解。这样一来,本世纪这100年的科学成果无人总结,因而也就没有了新的哲学。我们是生活在没有哲学的时代。现代各大学所谓的哲学家,统统都是名词解释的专家,目前他们还不可能产生什么新的哲学思想。
              
                   目前的科学在没有先进哲学的统领下呈现出"苍海横流"的局面,人们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的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比如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就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克隆"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忧虑。也可以这样说,科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会造成了无数新的问题,比如说原子能的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说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吗?
          


          22楼2011-02-25 09:18
          回复
            另一种回答是:社会及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少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一个最现实的答案,因为社会告诉人们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那么财富是哪里来的呢?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人类手中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然资源转化而来的,你的财富越多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就越大。曾有人说,如果地球上的人都像美国人那样富裕,再给五个地球也是不够的。此话很有道理。因为人类相对于地球而言",恰恰是一种只消耗而不创造的寄生动物,而我们所谓的创造对地球大家庭没有丝毫的贡献,都被我们自己统统消耗掉了。
                
                     这种回答没有考虑一个问题: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仅仅站在人类至上的立场,地球是你家后花园,这种回答也没有什么错;如果你站在人类是地球的一分子,我们与其他动物共享一个地球的角度看,那么以上的回答就大错而特错了。如果在70年代以前,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争论的价值,但70年代以后,当我们发现对环境的破坏要殃及子孙后代的时候,我们再也不可能坚持这样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准了,因为害怕死了以后无人怀念我们。
                
                     假如科学技术与社会财富不能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应该由什么来代表呢?我们认为那就是文化,一种更加合理的文化体系,在这种文化体系中,不但要反映人类的需要,而且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以人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而需要一种以地球自然和谐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23楼2011-02-25 09:20
            回复
              这样的文化体系去哪里寻找呢?有人问:能不能从现有物质文化体系当中变化出这样的文化?我们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种变化十分巨大,它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变化,这等于是否定了6000年来人类所走过的道路,因此它接受起来相当困难。
                  
                       或许有人会问: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是否曾有过接近的文化体系存在?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体系。
                  
                       我们这样的说法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认为这是地地道道的民粹主义。事实上近一些年来,已经有不少人在反对民粹主义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再谈,这里只说一点,反对民粹主义者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古代文化,如果没有研究通,就没有资格充当反民粹主义的先锋。比如说中国远古神话,就是一个尚未发掘的金矿,当古希腊神话走向世界的时候,反民粹主义者可曾想过中国远古神话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吗?事实上中国神话远比古希腊神话更精彩,而且比古希腊神话含义更丰富,但为什么中国神话在世界上没有古希腊神话有名呢?在反民粹主义的同时,是否该想一想:我为民族文化做了些什么?
              


              24楼2011-02-25 09:23
              回复
                当中国的宗教意识找不着体现的形式时,它就会反过来崇拜实实在在的自己,实实在在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根源。为什么要长生呢?最终还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潜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个神灵。如果找不着,我们将死不瞑目。多么悲壮的追求,多么沉重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对整个人类的责任。否则,我们将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人类的终极目标,不知道我们是谁。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要净说大话,我们本来没有这么伟大,追求长生就是因为怕死。说这话的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很深的误解,如果仅仅因为怕死的话,中国人应该像西方人那样,去建立一个美好的天堂,以此来安慰颤抖的灵魂。说穿了,全世界的人都怕死,白种人、黑种人、棕色人,在死亡的面前都会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在中国形成了以长生为中心的哲学、宗教、信仰,难道说,中国人比其他人更怕死吗?
                    
                         追求长生的本身,决不仅仅是因为追求更长久的物质享受,应该把它看成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国人的长生观念里,并不重视长生的结果,而更加重视长生的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人死后,既不想升天堂,又不想成神成仙,最要紧的是,再一次转世为人。敦煌发现了许多当时人的手迹,他们祈求神灵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亲人赶快转世为人,很少有人祈求转世后成为帝王、将相或者富商。
                


                25楼2011-02-25 09:25
                回复
                  有这样一个编造的故事,最能反映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北京王府饭店豪华的餐厅,坐满了社会的上流人物,有手握重权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有博学多才的教授,有脸盘亮丽的明星……可是,就在这个不寻常的地方,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身穿破旧衣服、满身散发着酸臭气味的瘦老头,花白的头发像一个乱糟糟的鸡窝,他弓着背,跛着足,艰难地走到一个座位上,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纸包,打开来原来是几颗花生豆,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起来。大家在奇怪的同时,向他射来不屑的目光。可正在这时,突然,美国总统匆匆忙忙走了进来,而且径直来到这个瘦老头身边,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这个场景中的人物,一下子惊呆了。
                      
                           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再回头品味一下这个场景:这个老头和克林顿代表两种生活的结果,一个是乞丐,一个是总统。但奇怪的是,本故事的注意点却不在这种结果上,而在于这两种结果的相互转化上,实际上注意的重点在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因此,中国人所注意的不是生命的结果,最吸引人的是生命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中充满贫寒痛苦,激流险滩。
                      
                           《左传》文公元年记:"冬十月,以富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谥,谥之曰灵,不瞑;日成,乃瞑。"谥号是死人续存的一种表示,人死人土,惟溢号长留人间,故成公死后还对其十分介意,而对上不上天堂,则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唐前志怪小说中多有宁可偷生人世,也不愿死后为仙、为神的故事。《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彭祖问之日,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问乎,但莫使老死耳。"同书又载:马呜生遇难不死,随神人学药医,后人山合成仙药,但"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
                  


                  26楼2011-02-25 09:27
                  回复
                    过程的本质,在于追求与创造,重过程,就是重追求。难道不可以说,中国人重长生是为了追求、寻找某种东西吗?
                        
                             中国人追求的东西太玄妙,也太重要了,但人们相信,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实践,就一定可以找到。因为,这个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就存在于我们朦胧的意识中,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悟"到。
                        
                             那么,中国人究竟在找什么呢?换句话说,中国人潜宗教意识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使中国人要生生不息地追寻下去呢?
                         
                        
                         这是历史之谜,也是文化之谜,更是我们心中之谜。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中国的远古宗教里。
                        
                         请跟随这条线索,我们一起去发现隐藏在中国上古宗教、神话中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27楼2011-02-25 09:27
                    回复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无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空造出一个神像来呢?我敢肯定,世界上没有这样一位能人,而且永远也不会有。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严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易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八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象。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文还知道的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请的准不准还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而为一。怎么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发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30楼2011-02-25 09:33
                      回复
                        那么,虚无的天空对人又有什么影响呢?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会使古人产生联想的。比如,空气,它对人确有影响,可言人认识不到,所以世界上没有崇拜空气的。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的岩画中得到了证实。岩画的内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杀一头鹿,如何崇拜一种东西等等,你在岩画中绝对找不着像毕加索印象派的绘画。
                            
                                 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视觉刺激,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浮云、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强烈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并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虚无的天空是绝对静止的,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根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从中国人的心态来分析,历史形成了中国人现实、功利的心理,鲁迅曾总结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大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实际的中国人发明了最不实际的"天空崇拜",这本身就是一桩怪事。


                        31楼2011-02-25 09:35
                        回复
                          按照一般的常识,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们认为,"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崇拜"的天与"天神话"的天,两者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无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天空崇拜",甚至连"天神话"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和宗教信仰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义呢?
                          


                          32楼2011-02-25 09:37
                          回复
                            第三章 扑朔迷离的月球(一)
                                
                                     大约在15000多年以前,一艘来自宇宙深处的外星人飞船--月亮宇宙飞船,突然拐了一个弯,驶进了太阳系,并降临地球近地轨道,悬浮在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上空,低得仿佛一踮脚就可以摸得着,传说中的"神"驾临了地球。这不是科幻,而是事实。
                            


                            33楼2011-02-25 09:38
                            回复
                              第一节天--月假设
                                  
                                       神话中的"天",既然是一颗曾经离地球很近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在现在的天空中是否还可以找到它呢?它与人类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中国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那时的夜空漆黑如墨,每当夜晚降临,大地上就被恐惧笼罩,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躲进自己的巢穴。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大山一样的东西,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芒。瑶族人的这则传说讲的就是月亮的来由,月亮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当时已经有了人类。瑶族的这则传说有几分可信程度呢?
                              


                              34楼2011-02-25 0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