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5了.对娶妻生子一直也没什么想法.
家里人就老拿一句话压我,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也反驳不了什么.
今天早上我特地查了查.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我倒觉得这个"后",未必就是指子嗣.
怕你乱想,作者还特地加了一句解释: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白话四书五经给的解释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就是因为怕绝后.这2句解释放一起,并不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有点不通.
我却认为这个后的意思,应该向瞻前顾后的“后”靠拢.
应该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是因为他心里当时没想着父母.
而这个不孝有三的“三”.只不过是十三经注疏中给了三种解释.作者本人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
而且这个“三”,未必指代的就是实数.
这句话我这么理解:
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以心里没有父母为最大.
顺便我还查了查三纲五常之类的,根本就不是作者原来所写的.都是后人上纲上线的注释.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的解释也未必正确.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解.我要真的明白是什么意思,《论语》《孟子》也就论不到他们来写了.
但是孔孟之道要是真像三纲五常那样的迂腐,他们的书也不必留到今天了.
现在想想,没文化真可怕...
家里人就老拿一句话压我,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也反驳不了什么.
今天早上我特地查了查.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我倒觉得这个"后",未必就是指子嗣.
怕你乱想,作者还特地加了一句解释: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白话四书五经给的解释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就是因为怕绝后.这2句解释放一起,并不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有点不通.
我却认为这个后的意思,应该向瞻前顾后的“后”靠拢.
应该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是因为他心里当时没想着父母.
而这个不孝有三的“三”.只不过是十三经注疏中给了三种解释.作者本人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
而且这个“三”,未必指代的就是实数.
这句话我这么理解:
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以心里没有父母为最大.
顺便我还查了查三纲五常之类的,根本就不是作者原来所写的.都是后人上纲上线的注释.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的解释也未必正确.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解.我要真的明白是什么意思,《论语》《孟子》也就论不到他们来写了.
但是孔孟之道要是真像三纲五常那样的迂腐,他们的书也不必留到今天了.
现在想想,没文化真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