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石评梅散文里的故乡风景和故乡人 2014-09-19 10:30 来源:阳泉日报 石评梅华年早逝,26岁时便走完了她的人生道路。她短暂一生中的童年时代是在平定城里度过的;青年时代在北京读书和教书时,回家探亲时的落脚点,也在平定城。因此,故乡的风景和故乡人就成了她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石评梅以写散文见长,让我们看一看她的几篇散文里是如何描写她的故乡和故乡人的。 1927年写的《归来》是这样开头的:“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我骑着驴
-
9石评梅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知道她的人为何这么少?大家以后一定要向朋友多多介绍评梅!
-
279
-
1石评梅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也表现得脆弱和哀苦,通篇充满了“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冷艳的词汇,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泪珠汇成,可谓满纸辛酸泪。然而她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并不妨碍她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反而使她能够从悲观主义的角度循着情感的悲哀逻辑进行思辨与觉悟,表现一种极热烈又悲哀至极的呐喊。庐隐曾评价她说,石评梅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她经历了
-
8今儿特地重听了《风流才女—石评梅传》(MP3),以纪念这位薄命才女! 先驱才女爱京城,此日重听百感生。 二十年前青涩泪,依然汩汩为君倾。
-
2http://bbs.txt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567&
-
1三晋巾帼动神州 非仁非义不强求 情不自禁仗礼止 色授魂与任遨游 笔下散文甚灵秀 短篇可爱亦堪讴 天妒红颜卿薄命 灵河绛珠文史留
-
3好想做藤萝饼吃,可惜现在时候不对没有紫藤花,又找不到卖藤萝饼的地方。等四月紫藤开的时候一定多摘一些来腌着,到时候就能够自己做了。 总觉得藤萝饼的名字很诗意,难怪当年泰戈尔访华时凌叔华会用藤萝饼招待他。
-
2满庭芳·怜石评梅 秋风抚柳,碧波蓄泪,哀歌袅袅娉婷。壮士英年,孤女泣伶仃。多少故人往事,最心碎,生死别情。夕阳下,孤雁哀鸣,愁满陶然亭。 
-
12也曾青春荡漾,也曾豪情万丈。也是那个年龄,我走近高石。固然高考前的紧张和忙碌,固然未来必其一役,也不能阻挡我课上课下对高石的依恋。就在那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读完了有关高石的全部文章。说她凄美,是说她既是爱情的绝唱,又是人性中最美妙火花的碰撞!那是个怎样的岁月啊,有国难当头又有千百年的枷锁束缚,有青春勃发的追求,还有理性思考的撞击。这些矛盾的交织终于落在了高石身上,她发生了绝美的撞击效果!她让人感叹
-
9午夜很静, 画笔接触画布的声音逐渐清晰起来。 迷惘中我看得似乎更加清楚。 四周是一片空荡的世界, 一根蜡烛的暗淡光芒, 显得寂静而又孤独。
-
3冰倩风 我凝视那即将结冰的水滴 像我新一样 冷漠 世态的悲凉我以看惯 昔日流水的倩影以不在 彷徨 我的心在风中哭泣 听不见 追寻 跑过
-
4序:东邪者,名黄药师,其传可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人性情古怪,不拘世俗礼节,生性洒脱,凡世间事物,无所不通,文才武学,
-
13《生》 在不该出生的地方出生,伴随着苦难的命运。 夜。殿。 道观主焦虑不安。其所爱的女人分娩阵痛, 心身煎熬。 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夜静,他俩
-
11又降雪了。 清晨起来,望着窗外皑皑的银色世界,不由得打开窗户,深吸了一口大自然的气息。或许在这尘世间漂浮的太久了,已然感到深
-
1夜,以渐渐深沉. 我,还在曾经的路口俳回. 一步一步,数着离别的相思. 迷茫的夜色,迷茫着昏暗的城市. 我把自己放逐在夜色,任
-
2橙黄暖暖的路灯下 飘着纯白冰冷的雪花 纷纷扬扬扬扬纷纷 灯光显现出它的晶莹 风拂拭出它的轻逸 路
-
5一杯酒下,感慨无尽。 一支香烟,咳声阵阵。 冬天的夜晚,最代表着我心情的沉重。 或许我是个即将崩溃的人, 世界上投身艺术的人太多太多,
-
4�� 昨晚凄美的月色,我抚弄了清冷的萧声; �� 你孤眠的枕上,是否沾满了一宿的泪痕. �� 如果你怨恨,哭就哭吧, �� 骑上马和我到广袤的原野,
-
7��荒烟残垣中,风亦寒,沙亦寒, ��月下萧管低泣,月如水,水如天。 ��月水青衫人渐远, ��人渐远, ��驼铃声起,长夜阑珊, ��弄萧
-
1人生是几句碑文的怀念 时间浓缩在墓里 几句话概括出来的 是一个故事 躺在泥土的怀里 不能融合的 就是历史
-
2其一 生如孤雁逝如尘,羸骨飘零都下门。 解语难当梅掩抑,相思错许月黄昏。 争无一诺酬知己,唯有长歌慰断魂。 自古同心终不悔,双依青冢共寒温。
-
9献祭 ——给评梅 我是寻着你的哭泣,来到你的面前。 我来到你的面前,却只见荒冢一堆。 飘忽无定的孤魂啊, 我究竟怎样,才得见你
-
1她还在等我, 听说已经等待了很多年。 终于,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我来了… 她并没有年少时那样激动, 仅仅一笑,是那么清澈~~~~ 你孤独吗? 不
-
27读石评梅后期的文字,实在凄惨的让人心悸,很多人以此做为她和高君宇爱情的铁证,“可歌可泣”,我不却不敢草率地赞成。首先这里有“爱情”概念的不明确,然后才是事实的介定问题。我以为陶然亭已被赋予了太多世俗说教的色彩,不足为凭。我们可能有“成人之美”的好意,但往往是“强人所难”。先看石评梅自己说的一段话:“我不能不在社会里鬼混,哦,那社会!什么样有志气的好人也让它一口吞下去。我挣扎着,我从来没有苟且,我
-
22雨后的黄昏,天空是阴沉的灰色。我合上《中国现代四大才女散文全集》步至栏杆,眼界忽为一阔,凝望挂满雨滴的棕树绿叶,不知何因,一种莫名的惆怅在心底滋长着。也许是我刚刚看了石评梅哀怨欲绝的文字,被她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感染。说真的,我对书中的四大才女之石评梅总有种"相见恨晚,我见犹怜"的感觉。虽然,她芳容早逝,幽明相隔,但读她的散文宛如与她深夜对面谈心。她的容言犹在,泪痕犹在,凄清哀怨的文字犹在,这怎不
-
6那时,我在你的墓前哭了,评梅。手抚着你尖尖的墓碑,眼泪一滴滴地滑下来,落在青灰的墓石上。 可是我和你之间隔着那么多长长短短的岁月呢,近一个
-
8北京有一个陶然亭,亭内有一墓,墓上篆刻着“春风青冢”。而碑上则刻着墓志: “石评梅先生,讳汝璧,前清光绪二十八年阴历八月十九日 生于山西平定县,幼聪慧,长于文学,而常致力于教育以致 造就社会之志。民国四十二年,卒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体育 系,任北京师范附属中学体育及国文教员,女子部学级主任,六 年之间,劳绩卓著。著有《涛语》,《祷告》,《偶然》教书行世。 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以脑病于协和医院,年二十有七
-
47